1950年10月25日,北韓東部元山港附近海域出現了250餘艘各式戰船和登陸艇。這些船上搭載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美海軍陸戰一師的官兵。自10月10日起,陸戰一師從仁川港登船至10月25日準備登陸,全師2萬多人遊弋在日本海上已經長達半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使數萬大軍面對近在咫尺的元山港徘徊不前,這還要從仁川登陸戰講起。
1950年9月15日,美國五星上将麥克阿瑟親自指揮美第十軍7萬餘人,發動了仁川登陸戰役,将北韓半島蜂腰斬斷,一舉封鎖了北韓人民軍的退路。第二天,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指揮在洛江東前線剩餘的美韓聯軍發動反攻。北韓戰局由此形勢逆轉,人民軍戰線土崩瓦解,一路北撤。

■抗美援朝戰争形勢圖
仁川登陸戰之是以能夠大獲全勝,除了美國強大的海陸空優勢外,更重要的是北韓方面對仁川地區形勢的誤判。北韓方面始終認為仁川港受潮汐影響嚴重,且海路空間小,極不利于美軍在此搶灘登陸,連麥克阿瑟自己都承認他親自制定的這一計劃是五千比一的賭博。素來以“穩紮穩打”著稱的布萊德雷将軍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上對這一冒險計劃表示了強烈反對,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分别從軍事物資調配和仁川港地理環境等角度對該計劃提出反對意見。最後麥克阿瑟還是成功說服"三劍客"準許了該計劃。事實也證明就是這一被所有人不看好的登陸地點,卻成為仁川登陸戰出奇制勝的關鍵所在。
■南韓電影《仁川登陸戰》劇照
1950年9月28日,随着漢城被美軍攻陷,麥克阿瑟已經不再滿足保住南韓這麼簡單。他在攻陷漢城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揚言要跨過三八線,飲馬鴨綠江,徹底消滅北韓人民軍。衆所周知,麥克阿瑟以擅長兩栖登陸作戰聞名于世,其發明的“蛙跳戰術”更是讓他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所向披靡。于是麥克阿瑟在軍事會議上提出了醞釀已久的元山登陸計劃。元山登陸戰的目标就是令美第十軍在北韓的東海岸元山港登陸,徹底截斷北韓人民軍的退路,美第八集團軍跨過三八線,沿開城、沙裡院、平壤一線發動攻擊,形成東西夾擊的鉗形攻勢,再創仁川登陸戰一樣的輝煌。
此計劃一出就遭到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的強烈反對。理由是第一,南韓第一軍團正沿北韓東海岸向北快速進攻,不日便可攻下元山。第二,美第八集團軍從釜山一路反攻到三八線附近,急需休整,如果再調走第十軍而由第八集團軍獨自追擊,進攻速度必然減慢。第三,第十軍從前線撤至仁川登船,由海路繞過北韓半島登陸元山,很有可能全軍還沒到元山,南韓第一軍團就已經攻克元山,北韓人民軍早已跳出了包圍圈,元山登陸戰就變得毫無意義。
雖然沃克的理由十分充分,但麥克阿瑟心中所想與沃克截然不同。将帥之道,二者思考戰事的角度有着很大差別。随着北韓戰局的迅猛發展,戰線與補給線也逐漸拉長。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當初令麥克阿瑟無限榮耀的仁川港,此時竟成為掣肘其進攻勢頭的關鍵。前面提到了仁川港的地理劣勢,導緻其每天僅能卸貨五千噸,這根本不夠同時維持美第十軍和第八集團軍的補給,而南韓南部最大的港口釜山港到漢城的鐵路已經被嚴重破壞。打仗的關鍵就是後勤,美軍強大的關鍵所在就是驚人的物資消耗和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援。作為三軍統帥的麥克阿瑟急于在北韓東海岸建立一個新的供應港,以維持美軍強勁的攻勢。盡管這一計劃依舊遭到了同僚下屬的強烈反對,但此時有戰神光環加持的麥克阿瑟已經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了。
■堆滿物資的仁川港
正在前線追擊北韓人民軍的美第十軍接到元山登陸指令後隻得停下腳步,掉頭傳回仁川進行登船準備。此時的仁川港作為聯合國軍十餘萬部隊後勤物資的中轉站,本就已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态下,突然又要面對運送第十軍登船的任務,二者根本無法協調。麥克阿瑟隻能暫停了對聯合國軍的物資補給任務,全力完成第十軍登船的任務。可即便如此,運力也隻夠讓第十軍下轄的陸戰一師先行登船啟航,而第十軍下轄的第七步兵師被指令前往距仁川三百多公裡的釜山進行登船。整個第十軍就在一片混亂中兵分兩路,浩浩蕩蕩前往元山方向集結。然而等陸戰一師先行到達元山港附近海域時卻發現,海面上布滿了水雷。
元山港是北韓東部最大的港口,也是通往北韓内陸地區的交通樞紐,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北韓戰争初期,北韓方面就預判美軍可能會在此登陸,于1950年9月初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于元山港外布設了面積達400平方公裡的雷區,各種蘇制水雷3000多枚。同時在港口外圍島嶼修建海防岸炮,建成了港内有雷,港外有炮的反登陸陣地。
■蘇聯觸發式水雷的剖視結構
美軍在摧毀海防炮陣地後,于10月10日就開始掃雷作業。在掃雷過程中美軍發現元山港外布下的水雷不僅有普通的觸發性水雷,居然還有蘇聯支援的磁性水雷。普通的觸發性水雷是通過一條鐵索連在一個大錨上,漂浮在水中,通過觸角引信的方式産生爆炸。美軍動用掃雷艇和飛機投彈引爆水雷的方法就可以成功排雷。而磁性水雷工作原理是磁針受到艦船磁場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接通起爆電路發生爆炸。磁性裝置設定好之後,可以在多艘船通過磁場之後爆炸,大大提高了磁性水雷的隐蔽性。是以掃雷艇必須不斷往返于同一區域,才能确認出一個安全地區。緩慢的掃雷進度不得不使麥克阿瑟從日本方面調派了1200名士兵和46艘掃雷艇前來助戰。
■磁性水雷工作原理
■日本掃雷艇隊繪制的元山港掃雷計劃草圖
10月25日夜,美軍以損傷掃雷艦艇10餘艘,傷亡官兵200餘人的代價,在元山港外清理出一條安全航道。美軍在掃雷作業的15天的時間裡,陸戰一師就一直尴尬地飄在日本海上。當陸戰一師終于踏上了元山時,等待他們的自然不是北韓軍主力,而是韓軍第3師和首都師,他們早在17天前就占領了元山。這一切竟不幸都被沃克言中了,元山登陸戰變成了一場勞軍傷财,毫無意義的行動。而第七師一路真可謂舟車勞頓,從漢城乘車一路颠簸前往釜山登船,于11月9日在利原完成所有裝備和人員的登陸。至此,整個第10軍在海上漂流了近一個月才全部登陸集結完畢,駛向他們在北韓北部的最後一站,終點長津湖!
就在陸戰一師登陸元山港的同一天,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發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我十三兵團将士在北韓西線戰場痛擊美第八集團軍。同時九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27軍将士已由山東出發,登上開往東北的列車。就在美七師于11月9日在利原登陸時,九兵團已由東線入朝,開赴長津湖地區。11月17日,20軍進至柳潭裡地區。11月21日,27軍抵達舊津裡地區,26軍到達昌口地區。至此我九兵團已經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的包圍。而登陸後的美第十軍正一路北上,進入長津湖地區,徹底鑽進了志願軍早已為他們布下的天羅地網。
■電影《長津湖》劇照:九兵團登車秘密入朝作戰
時間在戰場上作為取勝或招緻敗北的因素,無論怎麼高估都不為過,而麥克阿瑟的錯誤指揮使美第十軍由于種種原因,在進攻北韓的路上前前後後耽誤了1個月之久。而我英勇的人民志願軍克服戰場上的種種困難,冒着天上敵機随時轟炸的危險,更頂着長津湖地區零下40度的嚴寒,人不卸甲,馬不離鞍的隐秘急行。這一來一往,使我第九兵團占有時間的負數一下變為正數,我們用兩條腿硬是跑赢了美軍的四個輪子,完成了對美第十軍的分割包圍。
11月27日夜,長津湖戰役打響。陸戰一師和第七師被九兵團分割包圍。11月30日,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下達向南撤退指令,美軍憑借強大的火力優勢和工業實力瘋狂地向着興南港退卻。12月24日,聖誕前夜,最後一艘美軍運輸船從興南港撤離,抗美援朝二次戰役落下帷幕。這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憑着鋼鐵般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打退了美軍最精銳的陸戰一師,步兵七師等王牌部隊,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叫嚣的聖誕節前結束戰争,讓士兵們回家的美夢。
■電影《長津湖》劇照:九兵團發起總攻
長津湖戰役中的美軍在日本海面前前後後飄了一個月,登陸後不到兩個月就被趕回到了海上。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如麥克阿瑟所言,聖誕節前就自己提前結束了戰争,永遠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