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爾·柯察金”的戲劇人生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俄羅斯報》1月29日發表文章《堅強的愛國者——瓦西裡·蘭諾沃伊》,全文摘編如下:

他塑造了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熱血青年保爾·柯察金,同名書籍和電影被蘇聯青年奉為指路明燈、人生教科書。

他将電影《安娜·卡列尼娜》中沃隆斯基的糾結與迷茫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是話劇舞台上赢得公主圖蘭朵芳心的鞑靼王子卡拉夫。

在196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戰争與和平》中,他化身騙誘娜塔莎的纨绔軍官庫拉金。

他就是俄羅斯人民演員、列甯獎獲得者瓦西裡·蘭諾沃伊。1月28日,他因罹患新冠肺炎與世長辭,享年87歲。作為蘇聯影壇常青樹、美男子,他在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話劇舞台上活躍了60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後歲月。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月16日向他祝壽,稱贊他将一生奉獻給藝術,深受全民愛戴,他多才多藝且積極投身社會工作,為弘揚愛國傳統傾盡全力,應當備受尊崇。未料12天之後巨星隕落,普京又向他的親友發去唁電:“他不隻是國民喜愛的演員、俄羅斯影壇和瓦赫坦戈夫劇院的傳奇……在我們的記憶中,他永遠是堅強的愛國者、真正的公民,國家的命運、曆史與未來在他心中高于一切。”

年少成名

生于1934年的蘭諾沃伊來自農民家庭。二戰爆發時,他才7歲,曾被納粹士兵用槍對準腦門。

為實作當記者的理想,他進入莫斯科大學新聞系深造。大一時純屬玩票,他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畢業證書》中出演了出生富裕家庭、自私驕縱的10年級學生瓦連京,而後在集體的幫助下改邪歸正。電影大獲成功。他迅速成為蘇聯少女的青春偶像。

他決定轉攻表演,報考了著名的鮑裡斯·休金戲劇學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幫助他在影壇打下江山。兩位打破蘇聯影壇沉悶局面的先鋒派導演阿洛夫與納烏莫夫決定将這部蘇聯青年的“聖經”搬上銀幕,希望将保爾·柯察金塑造成年輕人的榜樣但并非聖人。他們的選角很有眼光,蘭諾沃伊把宣傳畫上完美的保爾,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激情、信念堅定但卻非常貼近普通人的小夥子,蘭諾沃伊版的保爾并未讓觀衆覺得遙不可及或是自慚形穢,而是心向往之,願意以其為榜樣,堅持原則、無畏困難。

蘭諾沃伊非常感恩這個角色:“保爾·柯察金是為國盡忠的典範。打磨這個角色的過程是我演員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光。我跟保爾是同齡人,是以覺得親切。演員是非比尋常的職業,它會影響觀衆的靈魂與世界觀,與教師類似。真正的演員會替所處的時代發聲。”

玉樹臨風

在話劇舞台上,天賜的劍眉星目同樣令他星途坦蕩。他是《圖蘭朵》中卡拉夫王子毫無懸念的扮演者,同僚們都戲稱他為“殿下”。這部戲成為瓦赫坦戈夫劇院數十年長盛不衰的經典。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中,他扮演的自然是帥氣的公爵,在普希金的《石雕客人》中,登徒子唐璜一角非他莫屬。

因為身形高大挺拔,他成為飾演《騎兵》中的馬雅可夫斯基的不二人選。加上他天生的王者氣派,《埃及豔後》中的恺撒一角又怎會旁落他人?

提到1961年著名童話電影《紅帆》的成功,他開玩笑說這完全要感謝自己俊朗的外形,“因為白馬王子不可能個矮、秃頭、外八字”。導演普圖什科挑女主角花了很長時間,但對蘭諾沃伊卻是馬上拍闆。但他也說,長得玉樹臨風的壞處,便是年輕時令自己戲路受限。

著名導演費廷曾邀他出演《運虎記》中僅有幾句台詞的配角,已聲名鵲起的他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導演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懂什麼!有時成就演員的就是配角。”此後便誕生了被載入電影史冊的片段——衣冠楚楚的他站在海濱浴場上,大叫:“遊得好!那些穿條紋泳衣的……”這部電影後來成為1961年蘇聯最賣座佳片,他的這兩句台詞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戲路寬廣

蘭諾沃伊對所有角色都百分之百投入,“好運氣讓我邂逅了知名的導演和優秀的搭檔,我的每個角色都很有意思,有些是我從來未曾奢望的”。

蘭諾沃伊從小喜愛詩歌。在話劇當中,他俘獲心儀女子芳心不隻依靠顔值、憑紳士風度,也吟詩。

瓦赫坦戈夫劇院以諷刺風格見長,他既要扮演白馬王子,又得善于自嘲調侃,好在他大學時代便精于此道。此外,他對莎士比亞的悲劇、說唱輕喜劇、蘇聯政治及生活題材話劇也駕馭自如。

無法前往莫斯科一睹蘭諾沃伊風采的戲迷,完全可以打開收音機,從電波中聽到偶像讀詩,他經常前往電台朗誦普希金、馬雅可夫斯基、茨韋塔耶娃、古米廖夫,富于磁性的嗓音空靈而深邃。

他有時一年會接拍三四部影視劇,既有革命題材如《7月6日》和《柳博芙·亞羅瓦娅》,也有驚險題材如《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軍官們》《機會均等》,不乏反映蘇聯群眾生活的,如《伊爾庫茨克戀曲》,也少不了經典喜劇,如莫裡哀的《貴人迷》。

他還塑造過一系列曆史人物:克格勃的建立者捷爾任斯基、列甯的戰友托洛茨基、劇作家蕭伯納。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蘇共總書記安德羅波夫、紅衣主教黎塞留也在他的角色清單當中。他的戲路非常寬廣。

列夫·托爾斯泰是他最喜愛的作家,他對托翁作品的角色一律來者不拒。是以,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沃隆斯基一角。然而,他坦言這對自己而言并不輕松,畢竟是在蘇聯農村長大的窮小孩,哪裡知曉沙俄時代的貴胄生活,“這既讓我感到恐懼,但又覺得很有意思”,是以“傾盡了心血”,更何況扮演安娜的是他的前妻,曾憑《雁南飛》摘得戛納影後的薩莫伊洛娃。

赤子之心

有人說他是上天眷顧的寵兒,出身貧寒卻才華橫溢,殊不知他為此付出了何等的努力,為實作目标何等執着。

他扮演最多的角色是軍官,英勇無畏、德行高尚,殊不知這種勇敢來自他的童年經曆。

他去遠方探望祖母卻遭遇戰争,一個德國士兵要他交出皮帶,但倔強如他,卻斷然拒絕:“不給,這是别人送我的。”德國人在他頭頂連放數槍,他一動不動。但此後他患上了嚴重的口吃,糾正的過程非常艱難。

童年時親眼目睹戰争的殘酷,也體驗過勝利的喜悅,他深感人民的偉大,也深知為勝利付出的慘痛代價。上述情感成了他背負一生的十字架。

正因如此,他塑造的軍官形象才如此豐滿,無論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沃隆斯基,還是《軍官們》中的瓦拉瓦,不隻因為他儀表堂堂,更因為他将軍官們内心的高貴與倔強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

即便他所飾演的是反派角色,他也會賦予這些人物以鮮活的特征。哪怕是《戰争與和平》中的庫拉金,也不是膚淺的淫蕩公子,而是有野心、有手腕的卑鄙利己主義者,個性鮮明。

他在《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中飾演德國黨衛軍參謀長沃爾夫,同樣擺脫了千人一面的法西斯分子形象束縛。有記者問該角色原型對飾演自己的演員評價如何,後者很滿意地回答:“比我帥多了。”

蘭諾沃伊孔武俊朗,他對祖國的熱愛發自内心,并非刻意僞裝。他從來無懼意見的表達,不怕成為少數派。在他的人生詞典裡沒有妥協一詞,尤其是事關祖國榮辱與福祉之時。他視捍衛俄羅斯的尊嚴為所有軍官的光榮,包括銀幕上的軍官。

他自己便是這種光榮的承載者與捍衛者。每年5月9日即衛國戰争勝利日,他在不同影視作品中所扮演的衆多軍官形象,便會在俄羅斯各大電視台的螢幕上滾動播放。大師駕鶴西去,但經典永存。

“保爾·柯察金”的戲劇人生

1月28日,蘭諾沃伊與世長辭,享年87歲。(《俄羅斯報》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