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作者:老羊聊科學

在泰國有一種魚,它們常年被養魚人放在瓶子裡飼養,而這些小瓶子多達成百上千個,隻需将瓶子整齊地碼放在一起,就可以進行批量養殖了,用水管子對着瓶子沖水,隻需注滿大半瓶子,再将小魚苗放進去,并按時投喂食物,就可以等着它們長大賣錢了。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友善到什麼程度?平日裡這些瓶子上是可以走人的,在旁人眼裡,他們養魚簡單到令人發指,水沒有了用水管子撒點就完事,有人不禁要問了,這些魚為什麼會養在瓶子裡?難道它們不會死嗎?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其實這些魚以泰國鬥魚為主,在當地屬于本土魚種,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種魚就是因為喜歡争強好鬥,才會得名鬥魚,因為它們的領地意識非常強,也看不慣比自己體色鮮豔靓麗的同類,甚至其它魚類,一言不合就是幹,直到死傷分出勝敗才肯罷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被單獨飼養着,而玻璃瓶子成了它們最好的選擇,不占地方還結實。另外就是玻璃瓶子好搬運,便宜易得,即便買家想要瓶子也可以和魚一起賣掉。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泰國鬥魚學名叫五彩搏魚,隸屬于鲈形目攀鲈亞目鬥魚科的魚種,我們現在從花鳥市場中看到的泰國鬥魚基本上都身披豔麗的體色,其實它們在熱帶老家原本是沒有太多絢麗缤紛的色彩,常見于湖沼、稻田等水流緩慢水域,個體非常小,多在5~6cm,但它們有個特點就是好鬥,為了搶占地盤,争奪配偶,雄魚之間常常“大打出手”。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後來人們發現了這一特性,就将其養殖起來以作茶餘飯後的消遣,慢慢地就開始出現專門人工養殖的鬥魚,而它們的體長更大,能達到8cm。一般生活在22~24℃的水中,低于20℃就會死亡,多見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以泰國為例,鬥牛、鬥雞、鬥蟋蟀一直是當地人的傳統,而當人們發現鬥魚好鬥這一特點之後,就紛紛玩起了鬥魚,畢竟其它項目早已玩膩了。參賽者會對自己養的鬥魚進行精挑細選,體格健壯的雄魚會被放在不透光的水族箱中“閉門思過”,以培養它孤狠好鬥的性格,到真正比賽時,它們會張開鰓蓋和所有的魚鳍,并發出有規律的顫動,以充分展示自己威武,雙方就此展開你死我活的搏鬥。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期間體色會發生數次變色,有灰暗,金屬色,灰綠,紫色,淺黑色等顔色,最終不管哪一方勝或者敗,都是元氣大傷,而鬥魚比賽的評判标準也是以哪方逃跑為标準,一場比賽甚至能長達一兩個小時。而圍觀者也随着打鬥而表現出自己的情緒,或齊聲呐喊,或頓足捶胸,或手舞足蹈,鬥魚給人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在鬥魚經曆百年的人工養殖改良過程中,一直是圍繞着一個"鬥"字,鬥魚的打鬥能力被不斷放大,成了東南亞一些國家養殖鬥魚的基礎基調。直到1989-1990年初期,歐美的一些水族專家用遺傳基因成功改良了泰國鬥魚,他們另辟蹊徑,把重心放在了鬥魚的觀賞價值上,将鬥魚的魚鳍進行了誇張的展示,每個鳍條分叉數次,尾鳍完全張開的角度能達到150-180度,飽滿和飄逸的魚鳍能在水中得到充分的展示,這種展示級泰國鬥魚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泰國鬥魚,一經上市就引起了轟動,并一直流行到現在,雖然鬥魚好鬥的天性被人為的掩蓋,但2條雄性鬥魚還是不能共處一室。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而在色彩上,主要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有256種可能,也正是這種無限可能的空間才吸引了無數的水族愛好者,後又陸續培育出雙尾泰國鬥魚,團尾泰國鬥魚,冠尾泰國鬥魚和扇尾泰國鬥魚等。經過世界各地熱帶魚愛好者長期優選、雜交和定向培育,色彩美麗,魚鳍長大而優美的鬥魚,在進行打鬥時就更加好看了,不過真正的稀有品種也是舍不得讓它們發生打鬥的。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人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處,這些漂亮好鬥的小精靈,在小時卻被養在空間狹小的玻璃瓶子當中,而且環境也不是太好,它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泰國鬥魚就像孤獨的俠客,不僅劍術好,生存能力也非常強,它們對水的酸堿度、硬度要求不苛求,隻要有水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存活下來,這主要得益于它們的輔助呼吸器官—褶鰓,就是當水中缺氧時,是可遊到水面用褶鰓吞咽空氣中的氧氣,是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生因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是以非常皮實,養殖者既不用打氧氣也不用過濾水體,就能将其養好,這和我國的攀鲈,中國鬥魚也類似。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當然适應能力強并不代表就可以亂養,當瓶子裡的水過少的時候,也是需要适量添加的,過程也是非常簡單的,直接拿水管子對着瓶口沖就行,不過一定要是自然水源,否則自來水中的氯氣也會産生危害。正常的喂食也是必須的,好在鬥魚并不嬌貴,一兩頓甚至幾天不進食也沒有太大關系。

走在瓶子上的養魚人,為什麼小玻璃瓶子能養魚?而魚卻一直沒死?

而我國也是有自己的鬥魚品種,雖然顔色沒有經過改良後的泰國鬥魚誇張豔麗,但好鬥的天性一點也不遜色,也是得益于迷鰓,它的生存能力也超強,可以直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在0~14℃的水溫中能很好地生存,以前在南方很多的溪流、河溝、稻田中随處可見,也是因為它的皮實,不挑食,好玩的特點被很多人野采飼養,再加上水質的污染,導緻幾乎滅絕,現在也很少見到它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