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半個喜劇》講的跟影名一樣,半個喜劇,另外半個就是現實選擇。很多情節抽象了些,但符合現實。
《半個喜劇》故事背景放到了現代都市,聚焦三個年輕人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有人急着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

《半個喜劇》
《諸葛亮集》有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這是一道底線,也是生活正常選擇。
現在社會更多包含:思想、道德、法律等等。
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各種麻煩,當然也有開心與歡快,因為生活,出現了善意的謊言、出現了傷害别人、被别人傷害,《半個喜劇》講述的是年輕人的生活,在面臨各種接踵而至的麻煩與“謊言”後,應該如何抉擇,選擇做“自己”還是做自己。
劇中人的選擇,也是我們期望的選擇。忠于自我的選擇,可能就是這一生不停的重複每一天。
<h1 class="pgc-h-arrow-right">劇中人的選擇</h1>
莫默(任素汐飾)29歲快30,被媽媽催婚。
孫同(吳昱翰飾)母親希望他在北京落戶成家。
鄭多多(劉迅飾)結婚之前再“浪”一次。
鄭多多(劉迅飾)左 高璐(湯敏飾)右
<h1 class="pgc-h-arrow-right">孫同的選擇&普通大衆的選擇(現實主義)</h1>
孫同借住在鄭多多家裡,鄭多多幫他安排工作、落戶北京,莫默是鄭多多的初戀女神,快結婚了鄭多多還要去約會出軌莫默。(莫默不知道鄭多多要結婚有女朋友)鄭多多後面知道孫同與莫默好了之後,要求孫同跟莫默分開。
孫同艱難抉擇,沉默離開,沒有做出選擇;但是孫同母親知道這件事會讓孫同穩定的工作丢掉,甚至戶口落戶也會有變故。
因為媽媽的愛,還有現實的生活,孫同跟莫默吵了一架,分開。
孫同(吳昱翰飾)左 莫默(任素汐飾)右
魯迅先生的《傷逝》說:“人必生活着,愛才能有所附麗。”簡單來說,就是人首先得有自己的生活(這包括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然後才能追求至屬于自己的愛情。
莫默是經濟精神都有了,但是孫同沒有,他還在現實中掙紮,跟我們這些普通大衆一樣在掙紮。他沒法不顧及媽媽的感受,沒法失去工作生活,沒法“得罪好兄弟”。
他的選擇沒有對錯。
<h1 class="pgc-h-arrow-right">莫默的選擇&理想主義的選擇</h1>
莫默到醫院,聽到醫院護士們談論,孫同母親決定說一個慌:讓孫同與莫默假分開,暫時瞞着鄭多多,能繼續工作,等待半個月後的戶口落戶下來。
孫同母親(趙海燕 飾)
莫默家庭小康,北京有房,在銀行工作,物質需求都能自己滿足,雖然家裡催婚安排相親,但是有自己的追求,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不願這樣偷偷摸摸的關系,她要光明正大的、正常的去跟喜歡的人一起生活。她沒法接受孫同母親的辦法。
莫默有錯嗎?
肯定是沒錯的,隻是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不同,在這一刻清楚的擺在觀衆面前。
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的人。理想主義: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莫默追求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她可以不在意孫同的家境、不在意孫同母親的不滿、她在意的是她喜歡的人,孫同的意見,當孫同煎熬抉擇,隻能站在自己母親這邊時,莫默失望的走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鄭多多的選擇&“真假兄弟”的選擇</h1>
鄭多多是一個富二代。
在孫同的了解中,鄭多多是多年的同學與好兄弟,幫他安排工作、落實戶口、免費借住。為了鄭多多的結婚,可以幫忙隐瞞他的出軌,且鄭多多的未婚妻也是同學與多年好友。
鄭多多、孫同
在劇中,鄭多多以“指令式”的口吻對孫同說:“你馬上打電話跟莫默說分手。”
“你既然做不到分手,那麼離開機關,離開住的地方,這個能做到吧?”
在鄭多多眼中,孫同可以算是好朋友,但是家庭環境不同的成長,他覺得孫同跟他是“不同”的,我什麼都幫你,但是你還跟我喜歡的人好上,那就是背叛。他不會在意孫同的感受與尊嚴,可能在他的了解中,物質上的一切大于尊嚴。
鄭多多出軌
基于現實來講,鄭多多的做法沒有錯,在他的世界中是正确的。
他因為有個好父親,是以家裡有錢,他也是理想主義者,但是他追求的卻是超過我們的思想道德底線的。
是以鄭多多的選擇就是,我讓你做的你必須做。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指令,沒有兄弟情誼。
<h1 class="pgc-h-arrow-right">現實生活的選擇</h1>
【理想的“真”】
劇中結尾,孫同結婚當天還在出軌,莫默的出現,心中糾結掙紮一番,終于跟孫同掰了,他想做個忠于内心的人。然後跟莫默重歸于好。
算是一個溫和與觀衆期盼的結尾。此片也是綜合的講述現實的各種選擇、底線問題,希望還在選擇的大衆能清楚的認識自己,做出正确的選擇。
劇中的選擇是溫和與希望的,此片的主題就是講述選擇,年輕人的選擇,在底線之前該如何抉擇。
孫同可以放棄穩定的一切,工作、戶口、“友情”、母親的“愛”,他找到自我,升華了自我,終于忠誠于自己内心的想法,看到這一段劇情,相信很多觀衆都是認可的,他活的明白了,做了一個忠于自己的人。
這是劇中人的選擇,也是很多年輕人心中想實作卻“不敢”實作的想法。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缪《西西弗的神話》:“西西弗是荒誕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 “在他離開山頂的每個瞬息,在他漸漸潛入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運。他比他推的石頭更堅強。”
在西西弗的身上,展現出來的是對于生活的激情,在他身上,我們隻能看到這樣一幅圖畫:一個緊張的身體千百次地重複一個動作,搬動巨石,滾動它并把它推至山頂,達到目的。然後看到巨石在幾秒鐘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滾下,而他則必須把這巨石重新推向山頂。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
這跟我們的生活何其相似,不同的是,西西弗可以把這個懲罰變成自己的反抗,他的每一次重複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都是全身心的去投入,他每次有意識的把石頭推向山頂,就是他超越自己命運的時刻。
【現實的真】
在現實生活裡,孫同母親幫他做出了選擇,是一位在現實生活半個世紀的老人,基于生活真實,做出的“正确”選擇。在孫同糾結時,他自己就已經做出選擇,母愛無法割舍,生活需要經濟基礎。
孫同母親
這就是生活的真實,在生活中,應該了解為很多人都無法像劇中孫同那樣“真”,因為生活本身都有太多的糾纏、牽挂、無奈。或許隻有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滿足後,才能追求自我真愛。
<h1 class="pgc-h-arrow-right">怎麼把想象的“真”變成現實的真?</h1>
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像劇中演繹的那樣,糾結掙紮一番,就能“舍”掉一切。
先要明白自己的想法,明白現實生活應該去遵守的一切,思想、道德、法律,讓自我能夠有“意識”的去生活,去面對每一天。
吳昱翰
此片表達這個結果,更多的是去激起大衆的内心,能去清楚的認知自己,找到自己并忠于自己。在去實作的過程中,可能很漫長、可能就是一生都還在過程中,還沒法超脫出來,那麼就像西西弗一樣,每一天的生活,都全身心的去投入吧,感受身邊的一切。
人生太短,就是幾十上百年,都想活成自己理想的那個人,現實生活的拉扯,才讓我們追求的這個過程更加有意義。
找到自己邁出第一步,有意識的生活邁出第二步,第三步就是這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生活很長很長,像《半個喜劇》一樣吧,明白自我後,開心的去面對生活,雖然劇中很多情節抽象,情節發展很多觀衆難接受,但是它的核心意義是好的,希望所有年輕人有自己的認知,全身心的投入每一天的生活。
任素汐
這部《半個喜劇》也是《驢得水》原班人馬打造,周申、劉露、任素汐再次合作,誠意十足,任素汐在影片開頭被欺騙感情那段戲,真是演技炸裂。吳昱翰的出演,也是把一個被現實壓住的人演繹得很真實。劉迅出演的鄭多多,确實演出了一個放蕩子的樣子。
圖檔來源網絡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