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眼光或許分男女,微小的原子與核子卻不會。我們的努力,終究是能被看見的”,這是話劇《春逝》裡的一段台詞,也點明了這部劇的主題。
從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都不乏以民國為時代背景的作品。而這部輕巧的話劇把視角落在了民國時期的知識女性上。

春逝劇照
劇情非常簡單,沒有家國情懷,沒有江湖俠義與道骨,甚至沒有學術上的激烈争執。
隻有三個人物,兩個女主角。她們在簡約清雅的舞台上,不徐不疾,娓娓道來地講述了一代民國女子們的摸索、掙紮、碰撞、折返和不棄。
全劇的最大亮點在于女性人物的豐滿。劇裡沒有給她們貼上任何的标簽,更沒有讓她們簡單化、模式化。
一開場,康奈爾的實體博士顧靜薇反倒更像是精于算計的小女人,手握賬本樣樣節省,處處計算。此外,她還一門心思想着相親,喜歡留聲機,喜歡在辦公室裡小酌紅酒,還喜歡琢磨跳舞。
她和劇場裡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大相徑庭。
但劇裡一些小細節,比如爬上梯子演算,對公式結論的脫口而出,又顯出了她的才學和嚴謹的治學态度。
另一個知識女性建雄與她不同。從表面看上去,她要理性嚴謹得多,但劇裡也沒把她弄成标簽式的“男人婆”。
她也會在穿上旗袍後有着凹凸的曲線,也會心思細膩柔軟地安慰人,也對穿着裝飾乃至舞蹈研究頗深,也是一個有品位有情趣的女性。
這兩個女性人物間也形成了互相映襯,一個展現了女性的智慧和理性。讓觀衆們信服地看到女性完全可以在學術上與男人并駕齊驅。
而另一個則展示了女博士人性化的一面,讓觀衆不隻看到了知識女性,更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有着内心煩惱,但又優雅動人的女人。
全劇最可貴的地方是沒有給女知識分子貼上任何簡單粗暴的标簽。
特别難得的是靜薇在鼓勵建雄堅持下去的時候,并沒有狂掄大道理,而是很女性也很感性地娓娓道來。全劇結尾處走夜路時的那段口哨,既象征了女性求學路上的艱辛,更表現出女性特有的浪漫。
突出了女知識分子女人的這一面,不僅是對她們最大的敬意,也使女性的舞台形象更有新意,更加豐滿,也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