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菜老菜單:傳統筵席菜之“豆渣烘豬頭”

大家好,這裡是川味文化之川菜老菜單專題,呈現傳統川菜烹制方法。

豆渣烘豬頭,傳統川味筵席名菜,川菜名師周海秋創制,此菜肉質軟糯,豆渣酥爽,味道濃厚鮮香,色澤棕紅光亮。下面輯錄三版詳細做法,以供參閱:

版本一:豆渣烘豬頭

主料:豬腦頂肉750克

輔料:豆渣750克、雞鴨骨500克

調料:豬油500克、料酒250克、醪糟125克、冰糖汁50克、醬油125克、姜30克、蔥80克、花椒20顆、胡椒15顆、八角10克、草果10克、味精1.5克、鹽3克、清湯1000克

做法:

1.豆渣磨細,放蒸碗中蒸後取出晾冷,用淨布包起擠出水分;鍋置火口,下豆渣将水分煸出,下豬油與豆渣一起煸炒,直至把豆渣煸炒酥香,再下約25克醬油炒勻,觀察豆渣已不吸收油并吐油時,起鍋滗去豆渣中的餘油。

2.豬頭肉洗淨去毛,燒皮後再次刮洗幹淨,切成一寸半的菱形塊四塊。與雞鴨骨一同用水在旺火鍋中煮約五分鐘後撈出,用清水沖洗幹淨。

3.姜、蔥拍破,用紗布把姜、蔥、花椒、胡椒、八角、草果包成味料包。

4.用大口沙鍋一個,将清湯、料酒、醪糟、冰糖汁、鹽、醬油、味料包一起放入,再放雞鴨骨、豬頭肉,用旺火燒開後,取出豬頭放置砧闆上,每塊都用刀在肉上橫豎各刮三刀,注意勿使皮斷,再重新放入沙鍋内的雞鴨骨之上,用草紙将沙鍋口封固,移至小火上煨四小時左右。砂鍋端離火口,撕去草紙,撈出豬頭肉盛窩盤中。将沙鍋中的湯汁倒在鐵鍋中,放入已煸炒好的豆渣,下味精炒勻,淋于豬頭肉之上即成。

川菜老菜單:傳統筵席菜之“豆渣烘豬頭”

版本二:豆渣烘豬頭

主料:豬頭肉1斤2兩

輔料:豆腐渣7兩

調料:冰糖1兩、花椒15顆、大蔥6錢、小蔥4錢、紹酒1兩、姜4錢、豬油2兩5錢、鹽适量

1.豬頭去毛洗淨,在鍋内煮到七分火色,切寸多長的方形塊子,置罐或銻鍋中,加清水兩中碗,将冰糖炒化後和紹酒、花椒、姜、大蔥、鹽一起放入,武火燒開後以文火烘約兩個半小時,到軟如豆腐為止。将肉皮朝下放入碗内,去掉湯内花椒、老姜、大蔥,把原汁淋在肉上,入蒸籠蒸。

2. 豆渣洗淨濾幹,豬油入鍋燒辣下豆渣,炒幹水氣,等豆渣已酥,吐油呈黃色時,将豬頭肉取出,把原汁倒入豆渣,同時放進蔥花、味精、鹽适量,稍炒後盛入豬頭肉上,然後翻盛盤中即可。切忌久炒,吃時可以荷葉餅佐食。

川菜老菜單:傳統筵席菜之“豆渣烘豬頭”

版本三:豆渣豬頭

主料:豬頭1個

輔料:豆渣1千克、幹貝25克、火腿250克、油雞1隻、水口蘑50克

調料:鹽、糖色、料酒、味精、胡椒面、香油、豬油、蔥、姜

1. 豬頭去耳,在火上燎焦皮面,入溫水内泡軟,刮洗幹淨,由下面劈成兩半(隻劈斷骨頭),修去眼圈,用水煮透,再用水洗刮一遍;油雞剁成大塊,用開水汆透,撈入涼水洗淨;豆渣蒸熟用布擠幹水分;幹貝洗淨泥沙,用少量水泡透;火腿用堿水刷洗幹淨,片去有哈喇味部位後切塊;蔥剖開切段;姜切大片或拍松。

2.鍋燒熱下入豆渣,用小火炒到酥香時起鍋待用。

3.鋁鍋(或沙鍋)墊上篦子,皮向下放入豬頭、火腿、幹貝(用布包好)、蔥、姜、油雞、口蘑(連原水)、清水、鹽、糖色、料酒、胡椒面,嘗好味,調好色,用大火燒開,撇淨沫子;先用武火燒炖,使肉上色,然後移到小火㸆爛;連篦子提出揀去配料,将豬頭拆去骨頭,修去臉部肥的部位,皮向下扣入容器内,繞上少量原汁,上屜餾上。

4.将㸆豬頭的湯汁滗入鍋内,下豆渣、味精㸆入味,取出豬頭,翻扣盤内,滗去汁,掀去容器,澆上豆渣即可。

豆渣烘豬頭是上世紀成都錦江飯店、北京飯店、重慶民族路飯店的招牌菜,以上各版均為川菜行業做法,對傳統川菜感興趣的朋友,可依樣調鼎,關注川味文化,獲更多老菜單。

川菜老菜單:傳統筵席菜之“豆渣烘豬頭”

【關注今日頭條号 “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