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省法院全力打造糾紛調解“門診部”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江蘇網

我省法院全力打造糾紛調解“門診部”走進一個門 事務一站清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陳珺璐) 選擇案由,填寫調查問卷就可自動生成訴狀;根據提示,送出訴訟材料就能快速自助立案,不用費時排隊;如實作答,通過智能評估終端即知訴訟風險,幫助權衡利弊……24日上午,在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把“智能訴訟”帶來的高效便民。

智能訴訟,是我省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大特點。“一站式建設是繼立案登記制改革、深化司法公開、司法責任制改革和基本解決執行難之後,人民法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又一項重大舉措。”省進階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劉坤介紹,我省法院将立案、調解、送達、速裁等面向群衆的服務集中到訴訟服務中心這一空間平台,打造高品質司法服務的一站式解紛“門診部”,努力讓老百姓“走進一個門、事務一站清”。

資源整合與重心前移,日益成為高效解紛的最優解。去年全省法院訴前調解案件53.9萬件,同比增長131.3%;訴前成功調解糾紛20.1萬起,同比增長2.2倍;新收民事、行政一審訴訟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9%、4.8%,96%的基層法院實作案件總量下降。在秦淮區法院,記者看到該院與綜治和司法行政部門聯合,設立非訴訟服務中心法院分中心,與訴訟服務中心相融一體;并邀請特邀調解組織入駐,實作“超市化運作”。按照“員額法官+法官助理+調解員+事務助理”四員一體運作模式,分别創設5種類型化案件調解速裁團隊與 6個非類型化簡易個案調解速裁團隊,調解速裁成為糾紛化解的“超連結”,防止沖突在奔波周轉中擴大。當天,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司法确認案件正在進行,法官通過對一起電動車交通事故雙方詢問後,最終為他們确定了調解書的法律效力,快速解決這起糾紛。秦淮法院院長周守忠說,通過團隊化運作、“調解庭、預備庭、速裁庭”遞進式推進,“類案速裁、簡案快審”跑出了糾紛化解的“加速度”,該院自去年7月以來速裁辦結1.2萬餘起案件,平均用時僅25.15天,同比下降32.95天。

一站式建設,也讓訴訟服務的裡程表止步于“一次辦”的距離。劉坤介紹,針對群衆異地訴訟不便的問題,我省在推出網上立案、微信立案的基礎上,為那些不會、不便使用網絡的群衆提供跨域立案服務,實作立案訴訟“家裡辦”“掌上辦”“異地辦”,建構起“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四位一體便民立案新格局。“目前全省法院已全面實作跨域立案全覆寫,常态化開展跨域立案工作,作為管轄法院實作5分鐘以内響應到位。” 此外,“不出門”成為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參與者的普惠紅利。目前,不出門、網上辦理念已幾乎覆寫全省法院工作全程。依托訴訟服務網、江蘇微法院、江蘇微解紛、道交一體化、江蘇微保全、線上鑒定、集中送達、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平台,當事人輕松實作“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号通辦、一次通辦”。

去年,全省法院網上立案62.1萬件,網上開庭7.7萬件,網上調解5.1萬件,網絡查控109.1萬件次,電子送達189萬次,全省法院全部建成覆寫兩級法院的“集中送達中心”。在位于南京站附近的省法院文書集中送達中心,記者看到,文書打包工作被設定成一條高效的流水化作業線,打包好的文書機器自動識别并整理歸納,再通過郵政線網準确送至當事人手中。“通過這個系統,文書還可以實作異地列印,比如南京判下的文書送往連雲港,可在連雲港的集中送達中心就地列印,最大程度縮短文書送達時間。”省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被确定為全省十大法治惠民實事項目、政法強基十件實事;跨域訴訟服務改革被确定為政法服務十件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