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其後的曆代統治者們都以建立大一統王朝為榮,但隻有寥寥數人完成了這個目标,先後在華夏大地上建立了九個大一統政權。第一個自然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的秦朝,之後便是漢、晉、隋、唐、宋(有争議)、元、明、清。很多人可能會有疑惑了,晉朝也是大一統王朝嗎?

平時我們在談到晉朝的時候總是習慣于将其和曹魏以及南北朝時期并稱為“魏晉南北朝”,這就讓我們下意識地将晉朝歸屬于大大小小的政權并立、混戰割據的分裂時期,但實際上晉朝的确曾一統華夏大地。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西晉疆域版圖

可為什麼晉朝的存在感如此之低,甚至很多人都沒把晉朝當作大一統王朝呢?

是因為短命嗎?

但就算隻算公元266年西晉建立到316年西晉滅亡,不算104年的東晉,晉朝也有50年國祚,較之14年就“二世而亡”的秦朝和持續了38年的隋朝,晉朝的壽命不算短了,秦朝和隋朝加起來才和西晉的壽命大緻相當。

但是史書對秦、隋二朝都曾大書特書,對于晉朝卻“視而不見”,很多事件甚至都隻是一筆帶過,即使到了現在,史學界研究也很少将目光放在晉朝,中學曆史教育對于晉朝也是寥寥數語就介紹完了。

其實這都是因為晉朝實在太過于奇葩,我們印象中的大一統王朝都有着盛世、有着明君,是“天朝上國”,外族不敢輕犯,即使是存在争議的北宋,雖被外族欺壓,卻也是我國曆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昌盛的朝代。

晉朝不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社會風氣都幾乎沒有絲毫可取之處,除去晉武帝追封的晉宣帝、晉景帝和晉文帝三帝,晉朝共曆經十八位皇帝,卻沒有一個稱得上是明君,可以說晉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名不副實的大一統王朝,晉朝治下的那段時期堪稱漢族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謀權篡位,竊取皇權</h1>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禅讓,建國曹魏,定都洛陽,正式取代了漢王朝。曹魏中後期,司馬氏權傾朝野,把持朝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源于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但是司馬昭還沒來得及稱帝就病逝了。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封晉王,一年後就學習曹丕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讓,代魏稱帝,改國号為晉,改元泰始,定都洛陽,并追封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為帝,晉朝正式登上了曆史舞台。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雖然司馬炎篡位,得國不正,但他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也算是“半個”有為之君。在位前期,因為孫吳政權的存在,司馬炎有着危機感,也有志于做出一番事業,勵精圖治,先後推行過多方面的革新措施。政治方面,廣開言路,恢複了被曹魏廢除的谏官制度,任用了傅玄和皇甫陶共掌谏官之責;整頓吏治,加強中央的監察職權,提拔下層官員,讓朝中群臣舉薦有才能的寒門學子。經濟方面,重視恢複發展農業生産,勸課農桑,實行占田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民生方面,興修水利,招撫流民,減免徭役,下诏不準世家豪族“侵役寡弱”,并且設立了“常平倉”,豐年按适當價格抛售布帛,收購糧食;荒年則按适當價格出售糧食,穩定糧價,以保障群眾的正常生活。公元279年,西晉出兵伐吳。280年,吳主孫皓出降,孫吳滅亡,西晉一統天下。司馬炎改元太康,在西晉統一後的十年間,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海晏河清,史稱“太康之治”。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太康之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君主昏庸,政治無能</h1>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司馬炎在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之後,就漸漸沉溺在了勝利之中,一改勤于政事的明君之象,不理朝政,貪圖享樂,生活窮奢極欲,而且可以說是最荒淫的帝王之一。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司馬炎

司馬炎在滅吳之後,不僅接管了孫吳的領土,還接手了吳主孫皓的後宮,相傳他的後宮中有佳麗上萬,連他自己都無法對寵幸何人做出選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羊來代替自己做決定。司馬炎經常乘坐羊車,讓羊拉着車随意在宮中走動,羊停在哪兒,他就臨幸哪兒的妃嫔。有宮女為了獲得寵幸,于是在宮門上插上柳枝,在地上灑下鹽水,羊被鹽水的味道吸引,就停下來進食。為此還形成了一個叫做“羊車望幸”的成語。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羊車望幸

如果隻是如此的話,司馬炎倒也未必不能成為明君,畢竟有很多英明的君主都“晚節不保”。但是他做錯了五件事,埋下了社會大亂的禍根。

其一,在司馬炎的帶頭下,炫富、攀比成風。以與王恺鬥富、生活奢靡而著名的石崇就是出自西晉。并且,整個晉朝統治時期,世家大族中玄學之風盛行,士族之人隻愛清談,将入仕治世視為濁流。這導緻統治階層沒什麼能幹實事的優秀人才,整天隻知玩樂。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王恺、石崇鬥富

其二,司馬炎倚仗士族的支援才成功篡魏,對世家大族極為照顧,相較之前的其他朝代,世家大族受到的限制更少,階級固化十分嚴重。

其三,司馬炎執意遵循嫡長子繼承制,拒絕廢長立幼,将司馬衷冊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帝。

其四,司馬炎認為曹魏輕易被自己奪取了天下,是因為防備宗室,沒有宗室護衛,于是他大開曆史的倒車,肆意分封,實行五等封爵之制,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司馬炎即位之初一次性封王達二十七人,之後又陸續增封,總計達五十七王,并允許諸王自選王國内的長吏。他還委任幾位宗王統領重兵,出鎮許昌、邺城、長安等處的戰略要地,用以拱衛首都洛陽。這極大地加強了藩王的實力,這些實權藩王的存在為後來的“八萬之亂”埋下了禍根。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分封藩王

其五,晉武帝采取了以招撫為主的民族政策,匈奴、鮮卑、羌胡等少數民族大量内遷,雖然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但後來“五胡亂華”的發生不能說沒有受此影響。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葬于峻陽陵,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晉惠帝司馬衷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你可能對他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聽過他“何不食肉糜”的轶事。

在饑荒之時,晉惠帝聽聞百姓沒有飯吃,餓殍遍野,卻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可見這個皇帝不太聰明。晉惠帝自己本來就腦子不怎麼靈光,他即位的時候更是“内憂外患”,外有數位強大的藩王盤踞,内有強勢的皇後賈南風專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八王之亂,五胡亂華</h1>

賈南風與司馬衷的母族楊氏不和,是以不滿于當時的攝政權臣太傅楊駿,于是聯合楚王司馬玮發動政變,楊駿坐罪被殺,三族被夷滅。汝南王司馬亮入朝任太宰,但随後就被賈南風殺害,并且賈南風接連殺了楚王和太後,連皇太子司馬遹也因為非賈後所出被殺。

可能是“殺人者,人恒殺之”,賈南風達成“五殺”成就後,被趙王司馬倫所殺。司馬倫廢晉惠帝自立,以晉惠帝為太上皇。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以及河間王司馬颙不樂意了,聯合起來殺了司馬倫,晉惠帝複位。

齊王司馬冏專權,河間王司馬颙就聯合長沙王司馬乂,殺了司馬冏,然後再聯合成都王殺了司馬乂。

東海王司馬越在這時加入戰場,聯合幽州、并州的軍隊殺了司馬穎和司馬颙。晉惠帝在諸王間輾轉,被挾持如同傀儡。公元306年,司馬越迎晉惠帝歸洛陽。次年,晉惠帝暴斃,傳說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熾即位,改元永嘉,為晉懷帝。這場曆時十六年,“司馬殺司馬聯合司馬又殺司馬”的晉朝宗室内鬥終于落下了帷幕,史稱“八王之亂”。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

但“八王之亂”的結束并不代表天下重歸太平,就在司馬氏自相殘殺,逐漸耗盡了晉朝國力的時候,有氐族人李雄占據成都建國稱帝,國号為成,史稱“成漢”;匈奴人劉淵以複漢為名建國稱帝,國号為漢,史稱“漢趙”、“前趙”。公元316年,前趙攻陷長安,此時晉懷帝已崩,晉懷帝之侄司馬邺(一作司馬業)在位,為晉愍帝。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史稱“永嘉之亂”。

次年,晉愍帝被殺,晉朝統治集團南遷至漢地南部,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為晉元帝,東晉開始,史稱“衣冠南渡”。北方則被遊牧民族占領,建立了數個非漢族政權,與東晉呈對峙之勢,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史稱“五胡亂華”。“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實際上是北方各個亂華胡人部落的總代稱,數量遠不止五族。“五胡亂華”時期戰火不休、戰亂連年,是公認的漢族人民的災難時期。

晉朝,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感如此低?謀權篡位,竊取皇權君主昏庸,政治無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東晉轄下也不是什麼好地方,世家大族的勢力達到巅峰時期,士族掌控國家大權,晉元帝形同傀儡。好不容易,晉元帝的繼位者晉明帝司馬紹有明君之象,不僅能制衡朝中權臣以及世家大族,還能平定叛亂,晉朝局勢一度穩定下來,如果給司馬紹充足的時間,東晉未嘗不能中興。但或許是天要亡晉,司馬紹英年早逝,27歲就與世長辭。司馬紹死後,之後的繼位者不是二十歲左右早亡,就是平庸乃至昏庸之主。

公元420年,宋王劉裕廢晉恭帝,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号為宋,史稱“劉宋”,東晉自此滅亡,我國曆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本文由 文史舊檔案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