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作者:海峽網絡

清朝末年,英國盯上了中國豐富的礦業資源。

1896年,中日甲午戰争結束後沒多久,一個叫安傑洛·康門鬥多·恩其羅·羅沙第的意大利牧師來到山西晉城、河南焦作等地進行煤礦資源踏勘。羅沙第發現,這些地方不但蘊藏着豐富的煤礦資源,而且煤礦的品質和挖掘的條件都特别好。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羅沙第回到歐洲後,聯合英國女王的女婿勞爾納侯爵、意大利首相羅疊尼、倫敦勞脫确特洋行等,在英國倫敦堪農街110号成立了一家“福”公司,注冊資金為2萬英鎊。英福公司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從成立之日起,就盯着中國河南、山西兩省的煤礦資源。

那麼,怎麼能夠獲得這些煤礦資源的開采權呢?

羅沙第通過意大利首相羅疊尼,聯系上了晚清權臣李鴻章的幕僚馬建忠。馬建忠把小說《老殘遊記》作者劉鹗介紹給羅沙第,成為英福公司的買辦。劉鹗與翰林院檢讨吳式钊、分省補用道程恩培在河南成立了豫豐公司。由豫豐公司出面、英福公司實際出資1000萬兩白銀,通過河南、山西兩省的巡撫衙門,向清朝請求獲得河南、山西兩省的采礦權。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那時候,全國興辦洋務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各地都在興辦實業、開發礦産。在這一背景下,清朝同意了英福公司的請求。1897年底——1898年初,英福公司陸續簽訂了山西、河南的開礦協定,獲得了“懷慶(今河南省沁陽市)左右、黃河以北諸山各礦”的采礦權。這就意味着,河南、山西大部分礦産資源,都被英福公司獲得了。

由于1908年,山西保晉礦務公司籌資贖回了山西礦權,因而英福公司将将經營的重點放在河南境内。英福公司在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設立煤礦,規模化開采煤炭資源。焦作煤礦是以成為全國最早運用現代技術開采的四大煤礦之一。到1908年,焦作煤礦已經開設了8對礦井,年産量達到了24萬噸。

焦作煤礦生産的煤炭遠銷歐美國家,連英國王宮裡的壁爐,都燃燒着來自焦作煤礦的優質無煙煤。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英福公司在挖掘中國寶貴的煤礦資源時,也幹了一件好事。

1909年2月25日,河南交涉洋務局與英福公司簽訂的《河南交涉洋務局與福公司見煤後辦事專條》第8條規定:“路礦學堂,議定本年春季開辦。”英福公司根據這一條款,于當年3月1日創辦了焦作路礦學堂。河南交涉洋務局選派提調田程為焦作路礦學堂首任監督(校長)。

焦作路礦學堂占地面積50畝,學制四年,聘請英人李恒禮等4人和華人陳筱波為教習(老師),培養采礦、冶金、鐵路專門人才,第一批招收學生20名。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英福公司來到中國,是開辦煤礦賺錢,對于為中國培養采礦方面的專業人才毫無興趣。是以,1912年,等第一批學生畢業後,英福公司停掉了焦作路礦學堂。後來,在中國方面的抗議下,英福公司恢複了焦作路礦學堂。

不過,英福公司一直想甩掉焦作路礦學堂這個“燙手山芋”。1915年5月7日,英國福公司與華商中原公司組建福中公司,焦作路礦學堂更名為河南福中礦務學校,交由河南交涉洋務局直接管轄。此後,學校幾易其名,先後使用過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等。到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時,焦作工學院已成為一所國内頗有名氣的高等院校,設定采礦冶金系和土木工程系,下設采礦系、冶金系、路工系、水利系。

由于日軍大舉入侵河南,焦作工學院被迫遷移到陝西,一度與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合組成立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焦作工學院遷回河南洛陽。受戰争影響,焦作工學院的辦校位址幾次改變,先後在河南鄭州、江蘇蘇州等地辦學。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焦作工學院搬回到焦作。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國家在焦作工學院的基礎上,籌建了中國礦業學院。1951年,中國礦業學院被遷往天津。經過多次更名,中國礦業學院在1988年改稱為中國礦業大學。如今,中國礦業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機關。

中國礦業學院搬遷到天津後,河南在學校原址上繼續辦學,這就是焦作礦業學院。2004年,這所學校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如今,河南理工大學是河南省屬重點大學。

百年前英國在河南焦作辦了一家學堂,現在變成兩所重點大學

至此,英國在中國興建的一所焦作路礦學堂,經過百年風雨滄桑後,變成了兩所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