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這是民間對明朝軍師劉基的贊美之詞。

諸葛亮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不用多說,劉伯溫能夠和諸葛亮相提并論,也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

劉伯溫本人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在整個亞洲文化圈子裡都有着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不過呢,這篇文章不讨論他叱咤風雲的那一面,來說一說他的晚年生活,還有他“辭職”以後寫的一首詩。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劉伯溫是什麼時候辭職的呢?

公元1370年,他是1311年出生,到那一年已經是60虛歲了。

其實“辭職”這個說法好像還不太準确,史書上記載的是: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次年賜歸。

“賜歸”,就是皇帝恩準他回鄉了。

可能是皇恩浩蕩;可能是互相的默契;也有可能是雙方最後的一絲情面(參考李白的賜金放還)。

劉伯溫回老家之後很老實,天天就是喝酒、下棋,對自己曾經的絕世功業隻字不提。後來雖因為誣陷被奪祿,也稱得上是“壽終正寝”。

他回老家之後寫了很多詩,多是記錄自己養老的生活和心境的。這一首《辭職自遣》,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詩篇】

辭職自遣明代 / 劉基買條黃牛學種田,結間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世間百事都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誦析】

讀明清詩歌,尤其是這種寫自己生活的詩歌有一個很大的便利。那就是語言差距不大、門檻低,通俗好懂的同時又能感受到漢字的藝術美感。

像這首詩,幾乎就是全篇白話順下來,句句都能讀懂。但讀着讀着,尤其是颔聯頸聯的對仗,又讓我們感歎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以及漢語的博大精深。

詩題《辭職自遣》,起筆也絲毫不拖泥帶水,上來就寫到了自己辭職之後的生活。

買了頭黃牛,準備學着種田了;自己蓋起一座茅屋,就建在林泉山間,像古代隐士一般悠遊林泉之下。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詩的原文“買條黃牛”,不知道大家讀了有沒有别扭?

原來牛還是論條的呀。

這裡不知道是古代量詞與現代不同,還是劉伯溫真的沒搞明白量詞這個概念。偶爾讀到一點這樣的小失誤,反而更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些曆史人物“普通人”的一面,更加有血有肉。

詩歌後面6句,可以當作一個整體來看。開頭兩句解釋完自己的打算,後面則開始叙述自己的心路曆程。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最近啊,年紀也大了,知道自己離大去之期也不遠了;于是就想着換一種生活方式,不再給自己那麼大壓力了,去山裡學隐士那樣住個幾年,過過“山花釀酒,松果煎茶”的神仙日子。

這幾年也算是想開了,無論你是做個小吏還是當個大官,到頭來還不都是一場空,等到老了、退休了,才發現自己活了一輩子,啥值得紀念的都沒有留下,白活了。

生活嘛,也别想太多大的、空地,一直活得開心快樂也就夠了。

能詩能酒,便是神仙生活。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最後兩句的吐槽也很有趣:

國家GDP一直增長,人們有錢了,東西也賣得越來越貴。

就唯獨有一件東西,現在開始貶值了,那就是我這個老頭子寫的詩歌文章。

【空青語】

最後這個吐槽若有深意,我想試着解讀一下。一家之言,與大家一起探讨。

最簡單的一層,是劉伯溫真的覺得自己老了,為自己的似水流年而感歎。

再深一點,是在吐槽社會裡面的勢利眼。之前當着官,自己随便寫點什麼,那些趨炎附勢的都是搶着擡價;現在回家了,沒權力了,立馬就“門前冷落鞍馬稀”。

這也是現在書畫界的現狀,誰當上協會理事甚至主席了,作品立馬升值。

劉伯溫很接地氣的一首詩,60歲歸隐後寫下,短短4句通俗又可愛

第三層,類似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世間一切總歸是在慢慢變好的。

但人生短暫,不可能一直追随着時代前進,總有一天會退下來,會慢慢失去價值。

是以其他東西都在升值,自己卻在漸漸貶值。劉伯溫是在為此感歎不已。

大家對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有什麼看法嗎?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會立即删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空青詩詞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