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美國的兩架B-29在日本廣島上空出現,在場的日本群眾還認為是國家在舉行的防空演練,是以并沒有當回事。随着B-29呼嘯而過,一個“降落傘”緩緩從上空落下,随後就給廣島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那個降落便是美國最新研制的武器“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瞬間吞沒了整個廣島。
亡國在即,日本自此再也坐不住了,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蘇聯調停之上,以此讓日本可以體面的結束戰争,而蘇聯卻反過來向日本宣戰,僅用7天就消滅了70萬的日本關東軍。蘇聯用何方法使得70萬日本關東軍迅速瓦解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贊、關注加收藏。

日本關東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八月風暴計劃”</h1>
1945年8月,在美國對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後,日本已經十厘清楚自己敗局已定,結局不可逆轉,于是便向蘇聯請求調和,希望可以出面調和,讓自己可以體面的結束本次戰争,得知消息的蘇聯,立即召見了蘇聯的駐日大使佐藤尚武,鄭重向其宣告:蘇聯将于次日正式向日本宣戰!
這一波操作直接整蒙了駐日大使,佐藤尚武一聽立馬就癱軟在地,蘇聯為了防止其将情報上報給東京,于是就把所有的電話線切斷,并對當場的相關駐日大使全部加以控制,是以這一切日本還不得而知,依舊在等待蘇聯回應。
佐藤尚武
8月8日蘇聯紅軍以及蒙古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開始對日本關東軍實施“八月風暴”軍事行動。蘇聯大規模的調動,日軍至此都還蒙在鼓裡,日軍始終認為,蘇聯在與德國交戰之時,沒有背後偷襲,是有恩于蘇聯,還認為蘇聯肯定會給日本出面,可是日本怎麼也想不到,事情竟然發生到了這樣的地步。
8月9日剛過0點,蘇聯上千架的飛機呼嘯升空,随着華西列夫斯基一聲令下,蘇聯戰機浩浩蕩蕩飛入到了我國吉林、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趁着夜色向駐紮在此地的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太平洋艦隊向日本軍艦實施了襲擊,一時間蘇聯掌握了絕對制空權。
華西列夫斯基
在完全掌握制空權之後,蘇聯地面上的三路大軍,向我國境内進發。東線的遠東第一軍,跋山涉水,穿過了茂密的原始森林,趟過泥濘不堪的林間小道,快速地通過了烏蘇裡江,進入到日本關東軍駐紮的營地。
日本關東軍隻是認為這些空襲隻是暫時,蘇聯的主力軍隊肯定還在歐洲戰場,是以并沒有在意,讓其想不到的是,關東軍的“噩夢”其實近在咫尺。遠東第一軍在陸地上有着絕對的火力壓制,日軍也是第一次體會到喀秋莎火炮的威力。
喀秋莎火炮
在蘇軍的猛烈攻勢下,日軍像無頭的蒼蠅一般,瞬間亂了陣腳。他們隻能在陣地的築壘中倉促回擊,日軍的上忙很快就過半,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日軍,已經想瘋了一樣的向蘇軍反撲,但這一切都無濟于事,雖然這樣自殺式的沖鋒隊蘇軍也造成一定的傷亡,但是根本無法阻擋蘇軍前進的腳步。
與此同時蘇聯遠東第二方面軍,已經在阿穆爾河區艦隊的協同下強渡黑龍江和烏蘇裡江,随即就向松花江地區發起突襲。8月11日時,16集團軍以及太平洋艦隊對薩哈林島南部發起進攻,到次日,太平洋艦隊就先後攻占了北韓北部港口。
太平洋艦隊
日本關東軍見狀,立即開始向腹地撤軍,日軍看到浩浩蕩蕩的蘇軍,已經被吓破了膽更别提與之作戰。撤退的同時還将沿路的橋梁全部炸毀,希望可以阻止蘇聯追擊的腳步,關東軍集體向腹地靠攏,收縮兵力準備與之決一死戰。
西線的外貝加爾方面軍接到了戰鬥指令,便迅速地翻越過了大興安嶺。在蘇日交火的第三天,蘇軍的先頭部隊,連夜趕到了日軍的前面,進行了激烈的山地戰,蘇軍中有一部分的蒙古騎兵,在叢林裡極大地發揮了他們的優勢,他們揮舞着大刀,不斷地向日軍發起進攻,日軍且戰且逃,不一會就退出了戰場。
外貝加爾方面軍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的關東軍并沒能第一時間接收到日本陸軍司令部的通知,是以還在與蘇軍在纏鬥之中。蘇軍的推進速度之快,日軍根本來不及做有效的防禦。
那些對于“日本軍國主義”極度的癡迷,以及頌揚的“武士道”精神使得日軍依舊在負隅頑抗。日軍組成一波又一波的敢死隊,向蘇軍發起無腦沖鋒。在蘇聯絕對的優勢下,最終日本戰敗。
波茨坦公告
8月18日,日本關東軍依照天皇訓示,結束一切戰鬥,日本關東軍大部分繳械投降,19日時,蘇聯向東北進軍,掃清了齊齊哈爾、沈陽、哈爾濱、長春、旅順等城市的殘餘日軍。
蘇軍作戰期間死亡人數3.2萬人,損失坦克500多輛,火炮600多門,雖然損失也不小,但是戰後蘇聯隻繳獲日軍武器,就有700多輛的坦克,4300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再加上850多架飛機和2000輛汽車,以及1.2萬的輕機槍,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
蘇軍
蘇聯對日作戰期間,八路軍在華北地區與日軍積極抗戰,阻止其增援增援東北,東北地區的八路軍戰士們積極配合蘇聯紅軍,打擊日本關東軍,為蘇聯紅軍能夠迅速擊潰關東軍做出巨大的貢獻。
日軍在此次戰争中損失了大約67.7萬人,其中有8.3萬人在戰鬥中斃命,剩下的全被蘇聯俘獲。蘇聯“八月風暴”計劃的成果,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瓦解,對中國抗戰最後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路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14年艱辛抗戰,中國軍人不比蘇軍差!</h1>
1931年9月,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對我國實行全面侵略戰争,由于國民黨早期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很快就被日本占領。日軍占領我國東北地區之後,掠奪了大量的資源,日本的短闆被補齊,國家實力上升了一個層面。
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兩千年以來的封建帝制,國家的一切還在慢慢摸索當中,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不足夠強大,再加上蔣介石獨裁的野心,頒布“攘外必先安内”錯誤的政策,使得中國的抗戰事業變得尤為艱辛。
“九一八事變”爆發
14年抗戰期間,中國軍民累計傷亡超過了3500萬,面對殘忍的日軍,14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沒有放棄抵抗,頑強的與日軍展開搏鬥,成功将其趕出了我們的國土,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
期間雖然中國軍隊隻消滅45萬的日軍,但是這45萬日軍可以說是其中最精銳的部隊,自太平洋戰争爆發以來,日本關東軍的大部分士兵也被調到了太平洋戰場,日本在世界各地兵力的迅速消耗,也使得國内尚未成熟的士兵過早的投入戰場。
蔣介石
到了1945年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歐洲戰場結束之後,日本關東軍已經從之前的進攻姿态,轉為了戰略防禦,防禦的就是在歐洲戰場大放異彩的蘇聯,是以日本迫不得已,又向國征集了大量的學生、商人以及農民來參軍,才勉強湊齊了70萬。
日本關東軍在久經沙場的老兵已經不多了,雖說也有70萬,但是很多都形同虛設,部隊裡大多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戰鬥力極其低下。而且在蘇聯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的時候,更是直接調用了150萬的大軍,足足有日軍的兩倍還多。
再加上蘇聯大部分都還是飽經二戰洗禮的老兵,戰場經驗和戰鬥力普遍要強于日軍的,如果蘇聯在人數、裝備、以及軍隊品質上全面碾壓日本,還不能輕松取勝的話,這才是最離譜的,1945年日本完敗蘇聯,其實就是必然的趨勢。
而蘇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取得勝利,原因大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雙方兵力上的差距,日本關東軍東拼西湊,才征集來了70萬的兵力,而蘇聯則是150萬大軍浩浩蕩蕩,壓入我國東北境内。其次就是蘇聯的武器裝備也是要先進與日本關東軍的,蘇聯已經結束歐洲戰場,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将最好的武器用在對付日軍上。
太平洋戰争
接着就是“突然性”,蘇聯向日軍發起的進攻時突然的,所有的日本高層都不曾想到,蘇聯會在此時插上一腳,且切斷了蘇聯駐日大使與日本的聯系,日本第一時間不能夠做出戰略部署。
最後就是士氣問題,太平洋戰争中,日軍連連失利敗局已定,二戰末期的大多日本人已經放棄抵抗,隻是“軍國主義”從中作祟,再加上原子彈的威脅,所有日本人都已經,不願意再将戰争繼續下去,面對蘇軍的進攻,大多日軍都選擇且戰且退,根本沒有一戰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