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曆史冷故事##九一八事變##抗日戰争#

關于東北軍中的大鏡面匣子槍和意造六五步槍

東北軍的武器很雜,一開始是蘇式、德式、日式、意式都有。不過随着東三省兵工廠的擴大,其步槍産能達到了年産四萬支之巨。是以到了張學良時期,已經基本上用自制的7.92毫米遼十三步槍進行了全軍換裝。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但是在九一八事變東三省兵工廠損失的武器中,卻有120支“意造六五步槍”。這就是在張作霖統治時期,奉軍大量采購的數萬支意造步槍之一。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1920年代的軍閥混戰時期,“意造65步槍”其實是當時中國交戰各方,特别是奉系和直系軍閥的主要武器,其總的裝備數量,甚至高達18-20萬支之巨。

一、意造六五步槍的真相

所謂的意造65步槍,其實就是意大利的卡爾卡諾M1891步槍。從這個定型的1891年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可是一支資格巨老的武器,甚至是在1894年甲午戰争前就大規模生産的。一句話,這可是無煙步槍的鼻祖級人物,更是世界上第一種小口徑全威力步槍。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而既然曆史這麼悠久,該槍自然就有些獨特之處。首先一個特點就是長,它重3.8千克,全長卻高達1285毫米,擁有早期“長步槍”的典型特點。相比之下,号稱“三八長矛”的日本三八式步槍,槍身全長也不過是1276毫米,這槍居然比三八式還長。

除此以外,該槍的第二個特點是口徑小。相比同期的11毫米左右的有煙步槍彈,和8毫米左右的無煙步槍彈,該槍發射的是6.5×52mm曼麗夏-卡爾卡諾步槍彈(和日式的6.5*50友坂彈并不通用)。該彈的資格就更老了,是在1890年就推出的,屬于圓形彈頭的無底緣瓶型步槍彈,彈頭重量10.5克,最大動能可達2572焦耳。

而使用小口徑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子彈較細,是以卡爾卡諾1891可以多裝一發,該槍用6發漏夾供彈,對于大多數隻有5發子彈的栓動步槍來說,也算是個優點了。而因為這個特點,該槍在中國又被叫作“意大利造六粒步槍”。

二、北洋政府時期意大利步槍訂購情況

該槍在一戰時生産數量很大,戰後有大量剩餘急需處理。是以雖然意大利政府也加入了1919年列強的對華軍火禁運,但是他們卻陽奉陰違,在禁運期間大肆向中國販賣軍火。而為了能夠拉攏中國的大客戶,意大利人不惜用了“提前發貨、就地銷售”的辦法。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先是為了規避禁運,意大利人搞起了“挂羊頭賣狗肉”的把戲。在1919年12月,天津馬澤利洋行向中國運來了多達4011噸的意大利軍火。而該洋行為了規避監管,先是讓這批貨用“日本玩具”的名義經停日本神戶轉口,然後再運往中國。而在中國報關時,這些“日本玩具”又搖身一變,成為了給意大利使館衛隊的“軍服”,順理成章的免去了中國海關的檢查。

而如此巨量的軍火,自然需要趕緊推銷出去,為此意大利人把目标同時盯上了中國北方互相對峙的奉系和直系軍閥,打算兩邊賣武器牟利。而這兩邊也是立刻小批量采購,以試用觀察性能。在直皖戰争(1920年7月)以前,先是段祺瑞購買了其中的60噸,然後另有10噸軍火為張作霖所購。

而剩下的軍火暫時沒有買家,意大利人就把其中的2434噸運到山海關,剩下的1507噸運抵天津,開始了“暫時存放、待價而沽、等客上門”的騷操作。

三、奉系首先出手購買:

當年的軍火可是不愁賣的,姜太公釣魚自然是有上鈎的。這首先出手的,是缺乏軍械的奉系張作霖大帥。除了1919年輸入沈陽的10噸軍火,同年張作霖又從天津購入意大利毛瑟手槍1500支,槍彈30萬發。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這批意大利的毛瑟手槍可不是意大利産,而是是1899年的意大利海軍給德國的訂單,當時他們向毛瑟公司訂購了5003支,流入中國後得到了“大鏡面”的綽号。

而該槍之是以稱作大鏡面,是因為其槍身兩側是什麼商标、銘文都沒有,就是平平整整铮光瓦亮的一塊,優良的工藝加上烤藍,搞得槍身側面像鏡子似的能照出人來。這本來是為了節省工序做出的工藝簡化手段,不過進入中國後因為特征明顯和顔值高,反而成了一個獨特的駁殼槍品牌,取得了極好的口碑,深受中國各級軍官的喜愛。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當時“大鏡面匣子”在中國名聲之響、價格之高,甚至讓原産地德國的毛瑟公司也坐不住了。他們把自己1902年前生産的其餘2.5萬支大鏡面也撿了出來,重新打包高價賣給了中國。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而奉系首先購買該槍後,使用後對此也贊不絕口,并在已經控制的天津大沽兵工廠進行了仿制。值得一提的是,大沽廠大鏡面匣子為了與進口貨相差別,它的減重槽是到頭的,被稱為“滿槽大鏡面”。而所有的進口德國大鏡面匣子,其實是不滿槽的。

大沽廠的駁殼槍品質極好,在國内的駁殼槍中是一等一的名牌産品。後來抗聯英雄楊靖宇将軍使用的,就是一支天津大沽兵工廠仿制的“大狗頭、通天檔、金雞滿槽大鏡面匣子”。将軍用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與敵僞槍戰,并取得了在二三百米外命中敵人的記錄。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而除了大鏡面匣子,張作霖還在1920年出手購買了大批意大利武器,并且在1921年1月就運抵了葫蘆島,這其中包括:

6.5毫米卡爾卡諾步槍27 000支,

6.5*52槍彈4 400萬發,

75毫米野戰炮24門,

75毫米炮彈24000發(每門炮平均1000發)。

從這些武器數量來看,基本上可以裝備3-5個師。而且槍彈高達每槍4400/2.7=1630發,炮彈平均每炮1000發,可以說是備彈非常充足了。當時的奉軍主力武器,除了收買捷克軍團的數萬支俄式莫辛納甘步槍,和1918年截械事件搞去的4萬支日式三八步槍以外,就是這新買的意式65步槍了。

四、直系的第一批意大利軍火

而奉系既然大量購買意大利軍火,老對手直系自然也不能坐看其發展,他們同一時期也購買了數以萬計的M1891步槍。首先是在1920年,北洋政府陸軍部與意商柯紐良達成交易,花費了568萬8000元的巨資,購買了他們庫存在天津的1507噸一戰剩餘軍火,其中包括: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6.5毫米步槍40000枝,每支35元

6.5毫米機關槍50挺,每挺2000元

65槍彈3000萬發,每百萬發80000元

75毫米野炮24門,每連11萬元。

炮彈12000發,每發16元

65毫米山炮24門,每連6.4萬元

炮彈12000發。每發14元。

這批軍火傳遞較慢,直到奉系得到大批意造武器的10個月後,才在1921年11月21~22日,由80輛貨車運送了山海關的部分軍火。根據英國聯絡官的報告,這批軍火有30000支步槍,300萬發槍彈,75mm野戰炮6組,每組炮4門,配24000發炮彈,菲亞特機槍50挺及3萬發槍彈。

除此之外,1920年湖南督軍張敬堯也通過比利時海外銀行,向馬澤利洋行支付了31.2萬元訂金購買了一批意大利軍火。這批武器總價值100萬元,其中包括10000支意大利步槍,1500支毛瑟手槍,4挺機槍,120萬發步槍彈以及不明數量的手槍彈。從數量來看,很可能就是北洋陸軍部合同的其餘部分。

五、第一次直奉戰争

而這意大利人貨賣兩家,迅速就在直系奉系之間挑起了沖突,這兩家那是新仇舊恨湧上了心頭,關系急轉直下。先是直奉兩系共同推出靳雲鵬組閣,但是後來張作霖反悔迫使靳雲鵬下台,轉而支援較為親日的梁士诒擔任國務總理。而又由于直、奉雙方在直皖戰争中分贓不均,兩系的沖突迅速激化。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1922年4月,率先坐不住的張作霖派出12萬奉軍南下發起攻擊,第一次直奉戰争由此爆發。這擁有着27000支意造六五步槍的奉軍,和拿着新到的30000支同樣步槍的直軍,在馬廠、固安、長辛店開始了激戰。雙方的步槍是27000:30000,火炮也都是24門,應該說意大利奸商這種貨賣兩家,兩頭漁利的平衡戰術,搞得是很好的。

不過呢,這張大帥雖然首先挑起戰争,可是他卻實力不濟。當時的奉軍隻是個緊急擴軍而成的草台班子,各首領甚至多是草莽出身,雖然武器并不落後,但戰術卻還停留在舊時代,并非吳佩孚精銳正規軍的對手。奉軍以高昂的士氣,像義和團一樣猛沖吳軍使用地雷、鐵絲電網、重機槍和炮火支援組成的現代化陣地,結果導緻了主力部隊的嚴重損失。不久以後,這場戰争就以奉軍東西兩線全部失敗,直系大獲全勝而告終。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當時的奉軍入關的12萬部隊,累計戰死約2萬,戰敗逃亡者萬餘,被直軍俘虜了4萬餘人,其後總統徐世昌還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6月18日,直奉兩方代表在秦皇島海面的英國克爾留号軍艦上簽訂了停戰條約,雙方以山海關作為兩軍分界線,奉軍全部撤出關外,直軍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戰争宣告結束。

而退回東北的奉軍的總兵力,依然還有20多萬。這慘敗後的張大帥心裡不服,财大氣粗的他立刻四處購買軍械,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備戰。

從九一八日軍繳獲看東北軍的意式武器:大鏡面匣子和意造六五步槍

而打赢并且掌握政府權力的直系也不甘落後,兩家都盯上了視禁運指令為無物、在中國存有大量武器的意大利商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購械潮”。而意大利奸商則借機兩頭漁利,坑完這家坑那家,在軍閥間活得如魚得水,大賺特賺了起來。

參考資料:

《北洋陸軍部檔案》

《中國近代兵工史》

《九一八國難痛史》

《張作霖傳》

《吳佩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