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孫堅意外奪得傳國玉玺,打算據為己有,可是袁紹早就知道玉玺在他手裡,奈何孫堅打死不承認,這讓袁紹也是一籌莫展。

孫堅也意識到再繼續待下去可能會“小命不保”,于是即刻帶軍逃向江東,但是袁紹怎麼會放任其逃走,于是暗中聯系劉表,劉表暗中埋伏,打了孫堅一個措手不及,兩人自此也是結下了深仇大恨。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話說回來,孫堅雖然損失極其慘重,但是也安全回到了江東。與此同時,袁紹的日子過得也不是很舒坦,長期屯兵河内,糧草匮乏。

謀士逢紀為其出謀劃策,覺得可以利用公孫瓒,讓他去攻打冀州,然後自己再給冀州通風報信,讓冀州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入自己手中。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雖然此招落井下石,可是效果卻很顯著,公孫瓒背了鍋,順理成章就把冀州拱手相送到了袁紹手裡。

公孫瓒受此大辱,怎會善罷甘休,于是親自率大軍與袁紹讨公道,兩人争得不可開交,紙質兵戎相見。

袁紹與公孫瓒反目成仇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從這三方面去考究: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14">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h1>

起初公孫瓒收到袁紹的訓示,就是說讓他去攻打冀州,然後自己和其兩面夾擊,待攻下冀州兩人平分。兩人出力,兩人各取所得。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可是袁紹背信棄義,自己暗中給冀州通風報信,自己扮演“好心人”,讓公孫瓒背黑鍋,讓其舟車勞頓,滿心歡喜,到最後卻一無所得。

公孫瓒被“當猴耍”,如此戲弄,怎麼會不生氣,怎麼會不憤怒,勢必會去讨回公道。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17">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h1>

在得知袁紹背信棄義之後,袁紹已經占領了冀州,公孫瓒氣不過,于是派自己的表弟弟前去談判,企圖讨回公道,分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可是袁紹态度惡劣,表面上說讓公孫瓒來親自談判就同意,可是暗地裡卻在公孫越回去的路上将其襲殺。

公孫瓒得知此消息,可謂是火冒三丈,兩軍交戰,尚不斬來使,為何袁紹要殺自己的表弟。越想越氣,越氣越想,于是忍無可忍,直接起兵前去與袁紹一讨公道。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19">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h1>

起初曹操招募軍隊的時候,公孫瓒就是為了伸張正義前去,也是覺得袁紹此人是忠義之士,才極力推薦他當的盟主。

袁紹真是“絕絕子”,對“好兄弟”做的這些事,真是喪盡天良袁紹背信棄義,私吞糧草從弟談判未果,命喪黃泉向着忠義投奔,大失所望

可是袁紹現如今的做法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背信棄義不說,還恩将仇報。

公孫瓒也是悔恨自己看錯了人,帶着落井下石的憤怒,投奔忠義的失望,惱羞成怒,勢必要與袁紹決一死戰。

那麼公孫瓒與袁紹的戰鬥會是什麼結果呢?孫堅被劉表暗算,會善罷甘休嗎?

預知後事何分 解,點點關注方知曉。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袁紹磐河戰公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