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若昀一紙訴狀将自己的父親張健告上法庭時,人們才真正看清楚來自張若昀原生家庭的傷痛,當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明星的私事隻當是茶餘飯後的消遣。
而我卻更加關心另一件事,那就是張若昀和張健分道揚镳前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霍去病》。

這部本來在2017年就殺青的作品,卻直到現在都沒有傳出定檔的消息,多半是不會播出了。
當初拍攝這部片子的時候,張若昀還沒有憑借《慶餘年》火起來,毛曉彤也沒有因為《三十而已》和重錘陳翔,成為網民眼中的大姐大,當然,劇中的吳秀波還在頂着國民大叔的頭銜招搖撞騙。
如今四年過去了,《霍去病》雖然沒有播出,但斷斷續續地還是傳着這部電視劇的各種謠言,卻沒有一個是關于定檔的。
我猜,《霍去病》是真的無法播出了,電視台不要,網絡平台也接不起。因為,這可是一部長達70集容量的電視劇,按照每集價格來算,即便出品方委曲求全地自降身價,估計還是沒人願意接盤。
拍攝之初,對于這部劇的定位就是“史詩級古裝大片”,為了真實還原曆史場景,斥資建造了一座“長安城”,總面積16萬多平方米。
從16年開機到17年殺青,花費一年之久的拍攝周期,本來計劃拍攝40集左右,可是出來的成片卻有90多集,最終,為了能夠過審,硬生生删減到了70集。
但是,曆史上的霍去病隻是活了23年,有必要花費70集的容量來講嗎?對于這部電視劇的主創來說,還真有必要,因為可以多賣錢,可以賺眼球。
你要知道,當初後宮劇是很盛行的,是以,這部劇可不全聚焦在霍去病的建功立業征戰沙場上,他們還想讓霍去病的生涯中,多點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的糾纏,這可以從預告片和演員表上看出來。
毛曉彤飾演蓁娥,原本是衛子夫身邊的婢女,後來成為了霍去病的紅顔知己,是以,按照國産劇的套路,他們之間的故事線肯定會占據三分之一的篇幅,甚至是二分之一。
具體可以參考《大秦賦》裡嫪毐和趙姬的戲份,那可真是又臭又長,幹掉一個嫪毐用了将近二十多集,而發動一場戰争工大一座城市隻需要十幾分鐘。
白宇飾演的伯力,與霍去病亦敵亦友,為了能夠增加戲劇沖突,居然讓他們同時與一個女子糾纏不清。
不知道曆史如此?還是編劇腦補的?他們之間的故事線大概也會占據三分之一。
那麼,十七歲初次征戰,并且率領800骁騎打得敵人四處逃竄,兩次河西之戰中,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這些難道隻是這部劇的點綴嗎?這些戰争場面難道還不如狗血的情感有看頭嗎?
是以,《霍去病》至今沒有播出還是有原因的,劇組想要投機取巧,用自我意淫來取代真實曆史。他們知道拍攝戰争戲的成本,也就不去重點刻畫霍去病的戰争功績。
我覺得,如果不去刻畫霍去病的戎馬生涯,那麼還不如不拍呢。
我倒是想起了陳寶國主演的《漢武大帝》來,即便這部劇是展示漢武帝生平的電視劇,但對于漢武帝與霍去病之間的關系,霍去病一生的描述,那才叫真正深入曆史探究而來的。
《霍去病》這部劇中諸如服裝雷人的小瑕疵,如果真的對比《漢武大帝》來的話,那就不是小瑕疵了,簡直就是緻命的,華麗歸華麗,但起碼得符合基本曆史常識吧。
我倒是有點期待《霍去病》的播出,主要是,我想看看這部劇究竟能有多雷人?但是,這麼龐大的集數,加上這類型題材四年後已經不怎麼吃香,應該沒有多少平台願意花錢買下版權。
是以,《霍去病》算是拍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