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年3月6日-1523年12月2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禅仙吏等。

出生于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吳趨坊)人,祖籍涼州晉昌郡(今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病世于公元1523年12月2日,享年五十四歲。
唐寅是明朝“明四家”或“吳門四家”之一,既明代“吳門畫派”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稱為“明四家”。從明代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即沈周的出生年開始,到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即文徵明卒年,共計一百三十三年是“吳門四家”的生活時代。
他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即祝允明、文徵明、周文賓、唐寅。
這裡的周文賓在如今的影視劇裡或舞台上都是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出現,但史書中未曾有明确關于周文賓的記載。這是後人根據戲文需要虛構的。事實證明曆史上沒有周文賓其人。
依據史籍記載,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賓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曆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學家,與李夢陽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
而根據曆史學家考證,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之一應該是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中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1)唐寅學藝——從師名家
唐寅拜師起初由祝枝山介紹他拜沈田石為師,而沈田石卻推薦了周臣(号,東村),因沈以為周東村擅長畫人物,對唐寅更加合适,從此,唐寅兼師沈、周二人,并得二人畫藝的精髓,也有機會觀摩他們二人收藏的古畫。
唐寅最初推崇臨摹宋代院畫,後又仰慕唐代王維一派的繪畫,以水墨勾勒,用青綠渲染,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才是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于是他又緻力于攻王派畫,他的畫,後來連他的老師周東村都自歎不如,且毫不掩飾地說“隻少唐生數千卷書”,是對自己學生最大的褒獎。
2)無妄之災——身陷科案
唐寅在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間曾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他與江陰人徐經同行去會試,因徐經在考場中作弊,因是同老鄉一起去的,唐寅也受到牽連,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吃了一場冤枉官司,蒙受了不白之冤,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此後,他便落魄江湖,性格變得傲世不羁,生活頹廢。
由于考功名無望,他便緻力于繪畫,他有一首詩寫到:
領解皇都第一名,
猖披歸卧舊茅衡。
立錐莫笑無餘地,
萬裡江山筆下生。
當時他覺得功名無望,官場已無他的立錐之地,但仍以筆底下也能畫出萬裡江山而自許。
再後來他的生活也窘迫到靠賣畫為生,另一首詩也反映出他的無奈寫到:
青山白發老癡頑,
筆硯生涯苦食艱。
湖上水田人不要,
誰來買我畫中山。
此時的唐寅生活已到相當清貧了。他曾寫信給好友文徵明說,回想當時進京會試時“公卿造請者填咽街巷”,而科考案後,竟然“海内以寅為不齒之士”,“知與不知,畢指而唾”。也就是說在趕考前,親朋好友都來邀請送考,好不熱鬧,科考案後,都以為唐寅考試作弊,知道和不知道的人都在背後指指點點,遭人唾棄。其實他是冤枉的。
此時的唐寅深感封建社會人情的勢利以及前後頓殊。他把這種不滿的情緒也經常在詩畫中流露出來,如他的一幅《秋風纨扇圖》上面提詩有兩句“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遂炎涼”,就是借詩畫諷刺世俗時弊。
3)世态炎涼——皈依佛門
唐寅深感于當時的世态炎涼,到晚年時還是皈依了佛門,自号“六如居士”,他還讨厭他在蘇州吳趨坊出生地的老宅過于繁鬧,于是就遷居到桃花塢的桃花庵内(今在蘇州桃花塢大營弄内)。
明代天啟(公元1621~1627)年間,有人在此處修建“準提庵”時發現一塊碑刻,為弘治十八(公元1505)年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手筆石刻,這石刻題着七言古詩《桃花庵歌》一首雲:
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
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複日,
酒醉酒醒年複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
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将富貴比貧賤,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貧賤比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瘋癫,
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
無酒無花鋤作田。
這首詩到是唐寅描述自己平生思想和性格的概況,寫盡自己懷才不遇,世态炎涼,看穿世間富貴貧賤,終以古卷青燈與佛為伴,借酒澆愁。
4)唐伯虎點秋香——荒唐編造
縱觀唐寅一生并無風流韻事。但自馮夢龍寫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之後,唐伯虎點秋香的小說、戲曲就甚為流行,其實這都是小說家戲曲家編造的。據《蘇州府志》對此作了解釋:“小說有唐解元詭娶華學士家婢女秋香事,乃江陰吉道人,非唐伯虎也”。
也有人作過考證:華學士(鴻山)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成進士,此時唐伯虎已去世三年。按年齡推算,華學士比唐伯虎小二十七歲,而唐伯虎隻活到五十四歲,是以,唐伯虎絕無到華家賣身投靠的可能。
一些小說家戲曲家把一個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又有才華的畫家描繪成這樣荒唐好色之徒,又沒有實據,曆來就有人為唐寅抱屈的。
5)貧賤一生——功成名就
唐寅,詩文書畫,無一不工。也遊曆過名山大川,足迹遍布江、浙、閩、贛等多省,這也成就了他的繪畫有寫實精神。祝枝山曾說他“繪日月、山川、霄漢、風氣、煙雲、霧雨、花鳥、俠子、媚女等等,千形萬模,皆務為淩誇橫突”。可見其繪畫題材的廣泛。他最擅長山水,也擅長人物,仕女。他的畫法融合各派所長,自成一體風格。
唐寅的繪畫藝術成就卓越,“唐畫”二字已成為繪畫名詞,如同書法中的“王字”一樣成為一種标準,為後世畫家所宗法。唐寅在“明四家”中名望最大,被公認為“筆資秀雅,青出于藍”。
唐寅是明朝繪畫大師,其代表作有《風木圖》和《孟蜀宮妓圖》如今收藏于故宮博物院。以及其他作品如《落霞孤鹜圖》《杏花茅屋圖》《春山伴侶圖》《秋風纨扇圖》《六如居士全集》等。作有詩詞三百多首。下圖為《風木圖》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原創/2021-11-01日-樂觀的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