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濟甯市嘉祥縣警察局涉案文物移交儀式21日在山東博物館舉行。 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21日電 (趙曉李明芮)山東省濟甯市嘉祥縣警察局10月21日向山東博物館移交49件(套)被盜于西漢早期高等級貴族墓葬的文物,包括國家一級文物2件(套)、二級文物9件(套)、三級文物24件(套)、一般文物14件(套),填補了山東省館藏文物的空白。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介紹涉案文物龍首錯銀木柲銅杖。 趙曉攝
2200年前的龍首錯銀木柲銅杖至今完好,保持彈性;工藝精湛的漆盒錯銀虎形銅鎮,虎斑、虎紋栩栩如生……當天,移交現場陳列部分涉案文物。記者經采訪了解,這批文物的年代集中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包括青銅器、漆器兩類,規格較高,儲存較好,為2019年嘉祥縣警察局在“黃某等人倒賣文物案”中查繳。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和嘉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警察局局長趙健簽署移交協定。 趙曉 攝
資料圖:犯罪嫌疑人辨認作案現場。 嘉祥縣警察局供圖
據嘉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警察局局長趙健介紹,2019年8月13日,嘉祥縣警察局成功打掉以趙某民、趙某利為首的盜掘古墓葬和倒賣文物幫派。參戰民警曆經5個月,輾轉北京、山西、河南、陝西、江蘇、山東泰安、山東淄博、山東棗莊等6省11市,相繼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破獲3省4起文物案,查清犯罪事實,依法收繳木柄銅節杖、漆盒錯銀虎形銅鎮等戰國及西漢文物49件。
一級文物錯銀虎形銅鎮。 趙曉 攝
2021年1月19日,濟甯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作出判決,該案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5年、12年、10年等刑罰。趙健說,“8.13”一案繳獲的這批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和曆史研究價值,現交由山東博物館保管。公安機關也将一如既往以更大力度打擊文物犯罪活動,為保護中華文化遺産、傳承中華民族曆史文化作出新的貢獻。
二級文物西漢鳳鳥紋銅編鐘、漆蓋銅卮。 趙曉 攝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這批涉案文物不僅數量、種類多,而且品相好,具有極高的曆史研究價值,部分文物填補了館藏空白。如一級文物龍首錯銀木柲銅杖,在過去也發現過類似的青銅器,但木柲大多腐爛無存,像這次能儲存完好、完整亮相的較為少見,猜測它出土前處于飽水絕緣狀态。“博物館下一步将制定相關保護方案,盡快讓這批文物面向公衆展出。”
二級文物戰國時期漆蓋雲紋銅壺。 趙曉 攝
針對此次移交文物,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也将指導山東博物館組織精幹力量,根據文物現狀科學論證,制定周密穩妥的保護修複方案,力争将文物狀态恢複到最佳。同時,将文物背後的故事補綴完整,挖掘研究文物承載的曆史文化内涵,還文物應有的尊嚴。在後續展覽中,觀衆将有機會得見移交文物真容。(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