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公元610年,40歲的穆罕默德在“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基礎上創立了“伊斯蘭教”,公元613年穆罕默德以“先知”的身份開始了自己長達19年的傳教之路。
穆罕默德和其信徒在“經書、彎刀”的加持下,堅持走“底層包圍上層”的道路最終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各部族的“伊斯蘭化”,同時建立起來了阿拉伯帝國的雛形。
随着伊斯蘭教傳播速度的提高,其信衆數量急劇增加,内部沖突也逐漸凸顯了出來,其結果導緻伊斯蘭教逐漸分出了多個派别,且派系之間沖突重重。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教派系之間并不像其他宗教一般,雖有沖突,但可以‘求同存異’。伊斯蘭教派系間的沖突是無可調和的,以至于出現了“内部仇恨大于外部沖突”的情況。
就拿伊斯蘭教最大的兩個派系“遜尼派”和“什葉派”來說,他們之間的“血海深仇”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之間的關系決定着中東地區的安穩問題。也可以說,中東地區的絕大部分問題就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問題。
那麼它們究竟是因何結怨的呢?它們之間的沖突能不能徹底得到解決?今天咱們就簡單說一下“遜尼派”和“什葉派”結下“千年大仇”的來龍去脈。
二、派系的産生
由于穆罕默德傳教的過程“感化”了不同的部族、不同的階級,是以他們之間的差別非常明顯。在穆罕默德生前伊斯蘭教内部的信衆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1.古來什部落和哈希姆貴族集團,這是穆罕默德的本族人,又是最早承認穆罕默德“先知”身份的信衆。因為他們曾随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徙到“麥地那”,是以他們也被稱為“遷士派”。
2.麥地那貴族勢力,穆罕默德來到麥地那後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支援,是以這一團體被稱為“輔士派”。
3.血統派,這部分人堅持認為隻有穆罕默德以及和穆罕默德有血緣關系的人值得尊崇。
4.權貴派,這部分勢力主要是指穆罕默德傳教之前曾經執掌麥加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麥權重貴集團。
三、沖突的由來
公元632年6月7日穆罕默德因病逝世,随之而來的“繼承人問題”引發了各大勢力之間的政治鬥争。
古來什部落和哈希姆貴族集團、麥地那貴族勢力、權貴派雖然各有私心,但一緻認為新任“哈裡發”(伊斯蘭教宗教領袖的稱呼,意為 代理人/繼承者)必須“傳賢不傳子”。
然而血統派卻認為新任“哈裡發”不應該選舉,而是由穆罕默德指定的人或者親屬當選。由于穆罕默德沒有子嗣,是以他們推舉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裡成為繼承者。
最後經過多次商議選賢派赢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們推舉阿布·伯克爾·阿蔔杜拉(穆罕默德最早的弟子之一,也是穆罕默德晚年最信任的人,還是穆罕默德的嶽父大人)成為第一任“哈裡發”。
由此伊斯蘭教内部分裂成為了兩大派系,承認阿布·伯克爾·阿蔔杜拉的為“遜尼派”,少數仍然追随阿裡的便成為了“什葉派”
從這裡開始他們之間有了很清晰的差別:
遜尼派,意為‘遵循聖訓者’,成為了伊斯蘭教最大的教派,自稱“正統派”,全世界大約有85%~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别。
什葉派,意為‘阿裡的追随者/同黨’,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獨一性将宗教領袖稱為“伊瑪目”,意為領袖/楷模。他們倔強的認為隻有穆罕默德的女婿兼堂弟阿裡才是第一任伊瑪目,絕不與遜尼派苟合,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隸屬此派别。
三、決裂的标志
公元656年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被刺殺身亡,阿裡當選成為了第四任“哈裡發”,這對什葉派信徒來說是天大的喜事,但對伊斯蘭教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阿裡上位後仍然宣稱隻有穆罕默德的後裔才有資格成為了宗教領袖,其追随者更是公開不承認前三任“哈裡發”,這讓本來抵觸阿裡的遜尼派信徒十分惱怒,随即引發了伊斯蘭教第一次大規模内戰。
公元656年6月以穆罕默德的妻子阿伊莎為首的反抗者和阿裡在巴士拉附近展開激戰,結果阿伊莎戰敗被俘,衆多追随者被殺。因為這場戰役是由阿伊莎坐在駱駝上指揮的,是以也被稱為駱駝之戰,
這次内戰沒過多久,叙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拿着奧斯曼和其妻子的血衣在大馬士革煽動穆斯林稱第三任“哈裡發”是被阿裡害死的,要求衆多穆斯林跟着自己去報仇。
公元657年雙方爆發了“綏芬之戰”,這場戰争的以阿裡接受《古蘭經》的裁決“雙方均放棄哈裡發職位”而告終。阿裡的這個決定直接導緻了什葉派内部分裂,一部分出走的什葉派信衆成為了哈瓦利吉派。
公元661年哈瓦利吉派刺殺了阿裡,穆阿維葉乘機登上了“哈裡發”的寶座,他上位後開始采用“世襲制”,宣布自己的兒子為下一任“哈裡發”,建立了君主制的“倭馬亞王朝”,終結了“哈裡發國”。
自此“遜尼派”和“什葉派”徹底決裂,雙方都認為對方欠着自己的血債,千年大仇由此拉開序幕…………
最後,咱們科普一下伊斯蘭教的基本常識。
1、伊斯蘭教
a.伊斯蘭教創始于公元7世紀,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創始人為穆罕默德,唐永徽二年傳入我國。
b.伊斯蘭教的别稱是“伊斯倆目”,在阿拉伯語中有順從、和平和安甯之意,英文寫作Islam。
c.伊斯蘭,意為順從,和平。
d.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
e.伊斯蘭教是一神教,反對信多神,拜偶像。
f.伊斯蘭教的五功,為“念、拜、齋、課、朝”。
g.《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教義,教法的源泉,是穆斯林的精神讀物。
h.伊斯蘭教喜愛綠色,代表着和平之意。
i.核心思想,一個真主“安拉”,一個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
j.麥加和麥地那是伊斯蘭教的兩大“聖城”,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
k.麥加“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内有“克爾白”,是全球穆斯林的每日的朝拜方向。
l.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至2020年全球約有19億穆斯林,占24.9%的世界人口,是世界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2、伊斯蘭教的三大派系:
a.遜尼派,正統派,人數多,特點追求政權穩定。
b. 什葉派,特點唯血統論,偏執的認為穆罕默德的後裔才有資格成為領袖。
C.伊巴德派,特點注重領袖個人品格,尊崇穆罕默德及前兩任哈裡發。認為他們執政時期是伊斯蘭的最理想時代,同時認為之後的“哈裡發”在個人私德上,不具備穆斯林領袖的資格。
咱們再說一下伊斯蘭教中最為神秘的蘇菲主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關心政治,隻追求個人精神上的升華。信仰該主義的人涵蓋伊斯蘭教的各個派系,遵行蘇菲主義者被稱為“蘇菲行者”。
蘇菲主義的标志物為帶有星月标志的有翼紅心,以及因旋轉舞蹈而飛起的長裙。它們修行的主要方式就是“旋轉”,據說有個叫魯米的大師,在持續旋轉三十六小時之後竟然成道了,是以後來者都仿照他修行,真的是令人吃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