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作者:齊魯壹點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當下,文登區上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了引領作用,提供了不竭動力。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中共威海市文登區委宣傳部共同推出“鄉村振興,文化鑄魂”系列融媒報道,聚焦文登鄉村文化振興,挖掘特色文化符号,展現鄉村文明新氣象,記錄文化建設對文登鄉村振興的凝神聚力、賦能鑄魂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華棟 于佳霖 王震 田佳玉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在威海市文登區宋村鎮山東村,一直流傳着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浸潤着一代又一代的山東村村民。近日記者深入山東村采訪,發現這裡不僅村容整潔、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這裡的村民也都把自己當做“龍的傳人”;該村不僅用“李龍文化”的精髓——忠孝仁義營造風清氣正的淳樸鄉風,還将李龍王的故事傳說,演變創作成了獨幕喜劇、相聲、拉洋片、歌舞、快闆等多種藝術作品對外輸出,通過一年60多場的送戲下鄉活動,感染了更多的人。

<b>以山會、文化節為契機,營造鄉村新風尚</b>

山東村因在回龍山的東面而得名,一直有秃尾巴老李的傳說,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秃尾巴老李傳說傳承人房德平告訴記者,李龍王俗稱秃尾巴老李、李龍爺、李老爺等,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個神話人物。據傳有一天,回龍山下一個郭姓婦人在河岸邊汲水,有感而孕卻三年沒有生産,一天夜裡雷雨交加,婦人生下了一條小龍。小龍天生會騰雲駕霧,每天晚上都來喝奶。婦人丈夫姓李,對此很惱火,一天夜裡揮起菜刀向小龍砍去,砍中了它的尾巴,小龍負痛飛走,小龍便是李龍王,郭姓婦人便是李龍王的母親李龍母。李龍王戀母情深,其母死後,将龍母墳遷至回龍山上,每年三月初二,人們就會逛李龍文化山會,該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李龍王的神話傳說發源于文登,後在“闖關東”的大潮中,在東三省也家喻戶曉。在京、冀、豫、皖、蘇等地也廣為流傳,有關李龍王的民俗活動在全國許多地方都興盛不已,并産生了深遠的文化影響。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山東村為了傳承好李龍文化,自2007年開始,每年農曆三月初二,在李龍母的誕辰之日,山東村會在回龍山舉辦盛大的山會,蒸制大饽饽,制做豬頭、雞、鯉魚等民俗“十大碗”,為李龍母親慶賀壽辰,向神龍祈求出海平安。“我們的山會一共三天,來參加山會的遊客非常多,每天平均六七萬人。”山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樂清說。而且今年,農曆六月初八那天是李龍王的生日,山東村還舉辦了第一屆李龍民俗文化節,家家戶戶蒸“大饽饽”為李龍爺過生日,國内外許多遊客前來祈拜。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在辦山會期間,山東村為弘揚李龍王對母親的孝道,專門在村裡的小廣場擺設百米長壽宴,周邊村裡的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來這裡享用。“從2008年開始,我們每年擺設百米長壽宴,讓年輕人為老年人服務,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村民更深地了解李龍文化,也讓子孫後代留下仁孝的印記。”林樂清告訴記者。

據村民們講,每年山東村都會舉行孝敬父母、助人為樂等模範人物評選。周懷花是山東村孝老愛親模範人物,周懷花的丈夫從2009年起,因車禍導緻身體殘疾、卧床不起,周懷花每天幫助丈夫吃飯、洗臉、換尿布,日複一日。

林樂清告訴記者,這種事迹在山東村有很多,村民都把自己當成“龍的傳人”,崇信尚義,尊禮重孝,鮮有治安或刑事案件,是一個和睦融洽、和諧尚美的“大家庭”。村民也很注重回龍山的植被保護和環境優化,山東村也是以獲得“國家級生态環保村”。

<b>李龍“傳人”建藝術團,一年下鄉演出60多場</b>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春雷一聲響連天,四海翻滾巨浪掀;李龍文化數代傳,永記心中回龍山......”送戲下鄉的舞台上,昌陽藝術團的演員歌聲嘹亮,正在表演拉洋片。

昌陽藝術團是由山東村村民組建而成,共有三十人,他們将李龍王的故事、文化,演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文藝作品,有獨幕喜劇、相聲、拉洋片、歌舞、快闆等多種藝術形式。“我們編排了很多作品,其中獨幕喜劇就有20多個,無論婆媳故事還是鄰裡故事,我們都是以李龍王的忠孝仁義作為出發點,希望通過藝術作品感染更多的人,傳遞真善美。”林樂清說。

拉洋片是衆多作品中的其中一個,是由房德平寫的《龍山傳》改編而成,房德平作為傳承人,酷愛研究李龍王的故事。“我覺得李龍王的故事,傳到我這裡已經是十八代了,一直沒有太多的文字記載和精彩的文藝作品,是以我就寫了龍山傳,分别是:李龍王顯世、李龍王尋父、李龍王學藝、李龍王斬蛟。”房德平介紹,很多人對李龍王的了解浮于表面,改編成文藝作品後,四裡八鄉村民都喜聞樂見,能感染更多人。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據了解,每年通過送戲下鄉活動,昌陽藝術團去到各個村裡進行演出,一場演出大約會表演30個節目,一年演出場次可達60場。林樂清介紹,通過表演的形式,将李龍文化的忠孝仁義傳遞到更多的村莊,希望每個村裡都能感受李龍文化的滋養,将忠孝仁義付諸于行動。

<b>李龍文化輻射帶動,文登鄉村“好行成風”</b>

民風民俗是鮮明的地域特色,更是響當當的地域品牌。山東村所在的宋村鎮黨委書記徐海程介紹,為傳承李龍文化精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宋村鎮以山東村為出發點,在各村開展向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邊凡人善舉學習活動,充分發揮道德模範在公德心建設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借助李龍文化山會、李龍民俗文化節等活動全面展示宋村鎮的特色亮點、民俗文化、投資優勢等内容,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的文化振興道路。

好土壤才能長出好苗子,記者在文登采訪了解到,近年來文登持續開展“樹典型、學先進、揚正氣”主題活動,推出了一批批反映時代精神、展現時代價值的先進典型人物和集體。截至目前,文登區入選中國好人10人,省、市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268人。先後湧現出以李玉坤、呂明玉為代表助人為樂典型,以隋玉濤、于建友為代表的敬業奉獻典型,以宋愛玲為代表的孝老愛親典型,以王文水為代表的鄉村振興典型等一大批先進人物。現如今的文登形成了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效應和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尊崇好人已經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文登:李龍故裡“好行成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