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的速度遠超想象,從新能源汽車到智能網聯汽車,在短短10多年時間裡,汽車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讓普通群眾對汽車科技的變革擁有了更多期待,而且也給汽車從業人員産生了一種“1萬年太久,隻争朝夕”的緊迫感,甚至在技術研發上開始出現浮躁現象。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鍊大會上,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在談到這一現象時直言不諱地指出,發展核心技術要“撸起袖子加油幹+耐着性子堅持幹”,不能老想着取巧,浮躁不僅會讓産業發展走入誤區,而且還會導緻發展速度更慢。在他看來,試錯需要時間,時間才是核心技術産品最重要的門檻,發展核心技術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追趕,不要幻想彎道超車。
胡偉武的話不禁讓人聯想到,早在2002年,時任一汽集團董事長的竺延風在談自主創新時表示,要“耐住寂寞20年,埋頭實幹20年”。當時的中國汽車産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起步期,他的這句話并不為人所了解,甚至還遭到了鋪天蓋地的質疑,認為他不思進取,不積極自主開發,寄希望于20年後。但事實證明,竺延風的觀點沒有錯。此後,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經曆快速擴張、口碑下降、市場占有率節節敗退等發展階段後,終于意識到了這句話的正确性,陸續走上了“耐住寂寞”的自主研發之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如今終于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提升,在某些領域開始趕超國外先進水準。
當下,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會否認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但科技發展速度太快、市場變化太快,不少人開始變得急功近利、好高骛遠,甚至在産品還未完全打磨成熟時,就匆匆推出,以搶占市場、謀求股價提升或資本市場的青睐。以某跨國車企為例,在許多傳統車企的輔助駕駛技術尚處于驗證和測試階段時,就搶先搭載在量産車型上,成為産品的賣點,并吸引不少消費者購買并使用。但由于技術缺乏足夠的驗證,消費者也并沒有樹立正确的使用理念,導緻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屢屢出現問題,發生多起交通事故,甚至多次造成人員傷亡。此前國内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樣如此,為消除使用者的“裡程焦慮”,提高産品的市場競争力,一味追求産品的續駛裡程,以犧牲安全和可靠性驗證為代價縮短産品更新周期,直到發生多起自燃事件後,才開始重新關注和重視新能源汽車産品的安全問題。
正如胡偉武所言,在不斷試錯中改進是複雜系統創新的必要過程,好的體制機制及更多的經費可以加速試錯疊代,但不能取代試錯疊代。在“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車産業的當下,各國都在積極搶占汽車新科技的制高點,資本紛紛湧入試圖分一杯羹,越來越多的外來者跨界造車,風雲變化、機遇無限。與此同時,也應當意識到,盡管市場競争日益激烈,但轉型更新任重道遠,在中國汽車産業步入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刻,汽車企業更加需要靜下心來,耐住性子,苦幹實幹,不能指望彎道“超車”,否則把握不好方向盤、控制不好車速,就很容易“翻車”。
雖然耐住性子搞研發已是老話題了,但在目前的産業發展環境下,企業依然要有定力,摒棄浮躁。尤其是對于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而言,在研發上沒有捷徑,必須通過時間的淬煉、市場的考驗。自主車企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核心技術的掌握方面急不得,隻有踏實耐心,打磨出真正具備市場競争力的優秀産品,才能在競争中脫穎而出,實作可持續發展。
文:施芸芸 編輯:李卿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