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疫情中學到的那些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打破了春節的喧嚣與美好。疫情在給我們帶來不安的同時,也讓我們停下腳步、靜觀自我、審視生活。一些人開始重視身心健康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一些人制定新的奮鬥目标,誓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還有一些家庭意識到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近日,記者對部分家庭和個人因疫情發生在理财觀念、生活方式、家庭關系等方面發生的變化進行了采訪。

理财 被颠覆的理财觀

“開店3年來,我幾乎月月花光掙的錢。我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不用攢錢。”95後李苗苗開了一家美甲店,店裡生意一直不錯,她每月基本都能掙兩三萬元,可即便收入很高,李苗苗卻幾乎沒有積蓄。

“店裡有4位技師,每個月除技師固定工資、房租水電等支出外,掙到的錢我基本都花完了。”2月24日,李苗苗告訴記者,“平時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而且我總認為自己有賺錢的能力,是以根本沒考慮過攢錢這個問題。”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李苗苗對于金錢的認識和觀念發生了改變。“疫情發生後,突然間沒了收入,但是工資、房租等支出還是得照付,我實在沒辦法,跟家裡人借了5萬元維持周轉。”李苗苗說,“微網誌、朋友圈裡很多朋友都在發愁信用卡、車貸、房貸怎麼還,還有人說自己馬上要‘吃土’了。看來看去、想來想去,我還是決定以後要學會攢錢,要有危機意識。”

的确,很多人都面臨一個現實的問題——如果收入受到影響,我們能撐多久?

“房貸可以延期,但始終得還。”一位高中生的家長徐志輝這樣說,“剛工作的孩子們不用養家,可以‘月光’,我們不行,每個月精打細算還得有些積蓄,不然遇到事就真慌了。”

“疫情剛發生時,我還在為自己不能去旅遊而懊惱。可現在,我考慮的是疫情過後,我要好好掙錢、好好攢錢。”在西安高新區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熊鑫說。

“手有餘糧心中不慌。”當下,很多年輕人早已習慣了“月光”、超前消費,一場疫情讓很多原來的“月光族”年輕人,都暗下決心要改變過去“透支消費”的生活方式。

“不僅要學會省錢、攢錢,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賺錢的能力。”熊鑫說,疫情防控期間,既然隻能待在家裡,那除了無聊打發時間以外,還可以選擇學習提升自己。

“原來總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推脫學習的理由,都無法站住腳跟了,此刻,最富有的就是時間。希望這個特殊假期,我們都能健康、樂觀,不斷學習,為自己蓄能,以更堅定、更自信的心态迎接疫情過後的日子。”熊鑫說。

從疫情中學到的那些事情

家庭

陪伴和體諒最重要

陪媽媽做飯、給媽媽洗頭、帶媽媽做瑜伽,在這個超長假期,任佳佳做了許多之前沒有對媽媽做過的事。

“陪媽媽這麼久,覺得很幸福。”18歲就到北京上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北京工作的任佳佳說。

每年春節,任佳佳總是來去匆匆,在家待不了幾天就要傳回北京。今年,因為疫情,任佳佳在家裡待了快一個月。“爸爸幾年前去世了,因為路途遠,我沒有見到爸爸最後一面。我很想好好陪媽媽,陪她走過餘生,可是平時陷入忙碌的工作,還是會忽略媽媽。”任佳佳說。

“一直以來,父母家人為我們付出很多,但我們把這一切視作理所應當,回報他們的很少。”任佳佳說,近一個月的時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對于父母,了解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溫暖,人生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必須珍惜每一個當下和每一個相守的日子。

除了陪伴父母,這場疫情也讓很多有孩子的人認識到親子陪伴的重要性。雖然開學時間已到,但這場疫情讓孩子們不得不繼續留在家中,與家長一起度過一段特别的“團圓”時光。

在西安市雁塔區凱德廣場經營餐飲店的潘蒙蒙說,平時為了掙錢,每天起早貪黑,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大部分時間,孩子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有一天孩子對我說,媽媽,你終于有時間陪我玩了。聽完這句話我愣住了,這才意識到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陪孩子了。”

除去意識到陪伴的重要性,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另一半的辛苦與不易,并學會了體諒。

在西安一家事業機關工作的劉偉志說,一家人每天從早到晚都待在一起,平日被工作和各種事情壓下去的缺點,在這幾天會不斷放大。“我看到了妻子的不易,平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她負責照顧家,我一直感覺幹家務是很簡單的事,現在我才知道,這可不輕松。”劉偉志說,他這幾天才了解了妻子之前為什麼會抱怨。

一場疫情,讓我們知道了陪伴與愛的重要性,更學會了體諒每一位家庭成員的不容易。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都在不斷問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其實,一家人健健康康、相擁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

生活

更健康地去生活

最近,大家最關注的事情就是疫情進展,盼望這一切快點過去。

“在這段不能出門的日子裡,除了吃、睡、玩以外,我一直在想,等再出家門時,要用什麼樣的姿态過完以後的人生。”新媒體工作從業者李宇菲說,一場疫情,讓很多人決心以更健康的方式和理念去生活。

“以前我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但這段時間跟着抖音,不僅學會了炒菜、蒸米飯,還學會了做高難度的涼皮、面包。”西安市民李曉燕說,“其實有些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看想不想學。以後隻要不忙,我就自己做着吃,既省錢又健康。”

西安市民丁力是位健身達人,宅在家裡的日子他每天堅持做俯卧撐鍛煉。“疫情面前,更覺得健康的體魄才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滑步直拳、前後滑步、側步滑步、小碎步出拳、深蹲出拳……”在社交平台上,陝西科學健身宣傳大使靳鵬用拳擊來“打卡”。“在家健身首先可以讓人得到鍛煉,增強免疫力,提升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靳鵬說。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我們迫切需要深刻反思,需要痛下決心改變——包括改變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有潛在危害的觀念與行為。

“首先,需要改變飲食習慣,讓拒絕野味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自覺。其次,要改掉之前圍桌共餐的習慣,使用公筷公勺。”省健康管理師協會委員曹思毅說,改變社交方式、生活作息、焦慮心态、行為意識、價值判斷等也很重要。

“其實,我們要改變的,遠不止這些。一場疫情,讓我們對生命多了幾分敬畏、對工作多了幾分熱愛、對愛情多了幾分珍惜、對親情多了幾分體諒、對生活多了幾分理性。疫情過後,及時反思,勇于并善于改變的,是奮起的前提。”心理咨詢師張浦說,期待疫情之後,大家能夠迎來嶄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讓科學素質、健康素養、文明修養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