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嗎?
那些中二時期的“非主流”風潮。
男生的QQ名是葬愛家族的“莣叻じ☆ve ”,女生的個性簽名是“那朵女子,甜到憂傷”。
手指翻飛敲打勁舞團,相冊裡全是45°仰角的自拍。

現在想起來,簡直蚌埠住了,尬到臉僵。
恨不得把這些黑曆史删得一幹二淨。
但這個女生吧,有一點點不一樣。
她中二的時候,喜歡寫瑪麗蘇題材的“黃色”小說。
結果沒想到,小說裡的人物,竟然在她成年之後,組團來找她了——
《我的巴比倫戀人》
叔一口氣刷了五集,覺得這名字不大貼合,應該改成——
《救命!我的羞恥少女小說竟然成真了》
主角陳美如(蔔冠今 飾),是一名即将24歲的網絡監察員。
也就是俗稱的“鑒黃師”。
她是閨蜜眼中,帶發修行的木讷“尼姑”。
是旁人眼中的土到掉渣,沒有夢想的“機器人”。
這樣一個平凡無味的人,卻在自己24歲的生日趴體上——
被一個自稱“王子”的男人強吻了。
親完後,王子聲稱“和我在一起,是你的宿命”,然後就把她扛走了。
這這這...這是什麼神展開?
沒想到,之後的劇情更加匪夷所思了。
這個混血王子長得帥是帥,但腦子好像“有點什麼大病”。
道歉非要挖自己内髒,不讓挖就割嘴。
不認識一切現代産品。
手機一響他就覺得有危險,瞬間将其斬斷,連電視裡的炮響也聽不得,直接捅個對穿。
同一道菜隻吃5口,生怕被人發現了喜好,借此在食物裡下毒。
他還認為暈車是一種詛咒。
竭盡全力,隻為了表達自己對美如的愛意。
不顧美如的阻攔,非要口含溫水,均勻噴在幹布上,再為她擦腳。
這些脫線舉動,還隻是冰山一角。
當你以為今年最“沙雕”電視劇角色非他莫屬的時候。
卻突然發現,在這個劇裡,一模一樣的神經病還有兩個。
王子名叫“慕容傑倫”,他有個大侍衛長,叫“歐陽文山”。
(周傑倫方文山:?)
歐陽文山對美如沒有興趣,一心一意追求美如的閨蜜姜蕙真(朱顔曼滋 飾)。
外表看起來挺正常一人,但一接觸就不對勁了。
張口閉口說自己富可敵國,出手更是闊綽。
大牌物品随便送,給流浪貓留下幾厚沓美鈔,為了安心逛街直接把街買下來,還有私人飛機接送。
還有個妹子叫九天龍女。
長相國色天香,喜歡赤腳到處跑,伸手就能呼風喚雨。
但她卻是個戀愛腦,眼裡隻有慕容傑倫,視美如為頭号情敵。
這一切怪事,都要從美如在12歲時,寫的那本小說開始說起。
當年她還不是“不雅内容的克星,網絡全境的守護者”,隻是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
本來隻是寫給少女心的幻想小說,卻被老師逼着在課堂上全文朗讀。
那些本來正常的戀愛情節,人傳人就變成了“黃色小說”。
不止被同學嘲笑,街坊鄰居更是把她當成談資。
她從此“談性色變”,職業上更是選擇了“鑒黃師”,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這一壓抑,就是整整十二年。
是以當她長大後,發現那本小說成了真,她的第一反應是強烈的羞恥與害怕。
那些黑暗的日子仿佛又卷土重來了。
被狠狠重擊過的她,早已被磨平棱角。
她清楚,現實中的王子不會愛上醜小鴨,自己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但在一次次摩擦中,美如意識到,是她創造了慕容傑倫。
她既然無法讓他消失,就必須擔起責任,教他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慕容傑倫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刀,無時無刻不在割開她的心理創傷。
美如與他的和解,也是一步步治愈自己的過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劇裡很多台詞和嘴型對不上。
其實是因為有些敏感詞,例如“性幻想”、“鑒黃師”,被和諧掉了。
正如劇裡的美如,想象的翅膀被早早折斷,在社會的壓迫下完成了“自我閹割”,認識到了現實與幻想的巨大反差。
而劇外的“美如們”,也同樣經曆了這一切。
他(她)們從小缺乏正确的“性教育”,跌跌撞撞成長起來。
“性”如同洪水猛獸,他(她)們避之不及。
如果你恰好和大家的性取向不一樣,那很容易就會被扣上“變态”的帽子。
對女性的“蕩婦羞辱”,更是層出不窮。
“美如們”真的錯了嗎?
成人對于“性教育”的不作為,成為了懶惰的一刀切。
别問,問就是思想不健康。
别好奇,學習最重要,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懂了。
有些“乖乖仔”,遵從大人們的教誨,一心隻讀聖賢書。
直到結婚了,都以為隻要躺在一起,孩子就會自動出來。
而另一些小孩,則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他們長大後,盡情釋放自己。
完成了“萬花叢中過,半片不沾身”的華麗轉變。
他們自以為的潇灑自如,卻敗在了性無知的堕胎上。
再往深裡想想。
他們壓抑住的,不僅僅是對“性”的好奇,也是那份正視愛的勇氣。
片尾的從業人員表,也仿佛一個彩蛋,揭示了為何這部劇會引起共鳴的原因。
好的喜劇,是以悲劇作為核心的。
《我的巴比倫戀人》也正是如此。
一切都是如此的離譜,但竟又是如此的合理。
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彌補的是青春的遺憾。
或許少女們都有個被王子拯救的夢,少年們也曾幻想身騎白馬與巨龍搏鬥。
而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就不再相信這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