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音樂人?抑或是電影人?很難下定論,但頒給她任何一個頭銜都不為過,因為她在上世紀60年代就能輕松駕馭上述每一個領域。可惜的是,縱使才情萬千,這樣一個奇女子卻一生為聲名所累,始終背負着其先夫——“披頭士樂隊”靈魂人物約翰·列侬的盛名。”
這是媒體對小野洋子的評論,比起小野洋子這個名字,大家更願意稱她為約翰.列侬的遺孀。這對她來說,幾乎是不能抹滅的身份象征。

<h1>1.</h1>
抛開這個身份,真正記起她,是因為2015年她給自己的批評者們寫的一封公開信。
這封信曾在熱門網絡節目《見字如面》中,被著名演員歸亞蕾閱讀。
信中主要表達的想法隻有一個:别攻擊我,讓我做我自己。
做自己,曾經是無數人的夢想。但在社會的輿論下,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強壓中,也讓多數人最終遺棄了做自己的想法。
而小野洋子,她的一生都在做自己。步入老年的她,盡管依然在以獨立的姿态面對世人。
但在輿論和非議的包裹下,她也會害怕,她怕有一天,她不再有遺世獨立的姿态;她怕有一天,她會和多數人一樣屈服;她怕有一天,她年輕的心會是以老去。
是以,這封帶着渴望被了解的信油然而生。你也許會問:為什麼小野洋子會遭受非議?為什麼她不被主流認可?
每個人新生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不同。但家境和壞境是決定我們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所在。
小野洋子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銀行家家庭,富裕的成長環境讓她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優質的教育。
鋼琴,繪畫,歌劇訓練等,是小野洋子從小就吸收的藝術養分。長大後,她成了東京學習院大學的第一位學習哲學的女人。
到了19歲,小野洋子全家移民紐約,而這時也是激發小野洋子特立獨行的一面的開端。
那時的西方藝術圈裡,正在追尋一種叛逆,反抗的新訴求。而從小對藝術有着敏銳嗅覺的小野洋子,也被這股不一樣的藝術理念所吸引。
原本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的她,在遇見古典音樂大師約翰.凱奇那一刻起,便無法自拔地愛上了行為藝術。
<h1>2.</h1>
她們一起開創藝術風格極端的激浪派,但一向不喜被某種标簽所定義和捆綁的她,并沒有加入到激浪派的行列中。
除了行為藝術和音樂家,許多人都是因為約翰.列侬才認識了小野洋子。但其實,在約翰.列侬之前,小野洋子還有過一段婚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日本實驗音樂家柳慧,與柳慧結婚後,小野洋子對行為藝術的熱愛已經到了近乎癡狂的程度。
在她所有的行為藝術作品中,最出名的當屬《切片》。在這個作品中,她随機挑選幾位觀衆上台,要求他們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到自己全身裸露。
在表演過程中,她希望大家不要有所顧慮,隻需剪下一塊明信片大的衣服碎片即可,裁剪的位置也随意,大家想剪哪個位置全憑自己。
這種看似荒誕的行為,其實是在試探人們的真實心态,人們心裡想着什麼,就會帶走什麼樣的衣服碎片。
在這個過程中,心懷憐憫的人會挑無關緊要的位置去剪,而懷着獵奇心理的人則會剪下她内衣的肩帶。
以前不懂行為藝術存在的價值,但在看過小野洋子的《切片》後,似乎有些懂了。
一個簡單的互動,一次赤裸的相對,其實隻是在反應人性的複雜和真實。
對于小野洋子的行為藝術,人們一直都維持着鮮明的對立面,欣賞她的人認為她很獨特,讨厭她的人則會認為她隻是在博出位。
無論外界對她的行為持有怎樣的态度,在她看來,這不過是展露人性的最真實可行的方式。
在小野洋子的人生中,不走尋常路一直伴随着她。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她永遠是那個與普通人對立的獨行者。
<h1>3.</h1>
感情上,小野洋子同樣我行我素。在認識約翰.列侬時,正是她表演《切片》的現場。
坐在台下觀看的翰.列侬,當時被這位尖銳,異于常人的女人所吸引。而彼時的兩人都有家室。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相愛了。他們的相愛也令他們當時的伴侶深受痛苦。
許多人至今無法了解,全世界的女人都為約翰.列侬而着迷,為何他單單愛上了并不美麗的小野洋子?
面對無數次這樣的問題,約翰.列侬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第一次看見她在台上表演藝術的時候就瘋狂的愛上了。她就像一杯充滿性欲的雞尾酒,讓我徹底淪陷。”
這個世上有許多事情,都無法被了解。對于少數特立獨行的人而言,他們似乎不屑于不被了解這件事。
顯然,約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這一點上十分契合。婚後的他們,以夫妻的形式繼續開創他們的行為藝術。
小野洋子與約翰.列侬最為出名的行為藝術,就是他們的蜜月旅行。兩人敞開酒店房門,在床上呆了七天七夜,随時歡迎記者前來參觀采訪。
如此大膽的行徑,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其中非議最多的就是小野洋子。
他們認為小野洋子的出現,讓約翰.列侬完全變了。婚後第二年,約翰.列侬和保羅·麥卡特尼互相指責對方妻子過多介入樂隊事物。
僵持不下的雙方,導緻樂隊最終面臨解散。從那以後,約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
在此期間,經曆幾次的流産的小野洋子,深知在約翰.列侬心裡的位置已經發生變化。
于是,她做了一個更讓人無法了解的決定,撮合自己的助理和約翰.列侬之間的戀情。
<h1>4.</h1>
小野洋子似乎很有信心,約翰.列侬與其助理的戀情不會長久。果然,18個月後,約翰.列侬重新回到她身邊。
之後孩子的出生,也讓約翰.列侬的心安定下來,這對備受矚目的夫妻,在過了一小段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後,不幸也随之降臨。
那天,約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跟往常一樣,從錄音棚走出,他們正期待着回家陪伴兒子,但突如其來的槍聲結束了這一切。
約翰.列侬倒在血泊裡,小野洋子崩潰抱着他歇斯底裡,但他還是離開了。
意外和明天,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這是生存于世的所有人的無奈,獨特如小野洋子,也不例外。
盡管悲傷逆流成河,但生活卻不會因為你的哀傷而做絲毫停留。
帶着傷痛的小野洋子,依然要奮力前行。她繼續着她的音樂事業和行為藝術的創作。
直到80多歲,依舊活躍在熒屏的她,還是跟以前一樣獨特而孤傲。
她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即便身體上的年齡已經老了,但她照樣穿着低胸服,超短褲和黑絲襪出現在大衆面前。
有人質疑她的音樂,議論她的穿着,但她卻一如既往地用行為來反抗着這種傳統定義下的社會管制。
獨特的人和平凡的人之間唯一不同的是,兩者之間,一個選擇了妥協,一個選擇了抗拒。
無論做哪一種選擇,我們都避免不了在痛苦與掙紮中徘徊。而小野洋子的痛苦,就是擔心自己會妥協,卻又依然想要做自己。
于是,她寫了那封給批評者們的信,真誠地渴望被了解,倔強地堅持做自己。她希望人們靜靜地感受她的能量,或是選擇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