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導語</h1>
最近《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熱播,這是一部以“脫貧攻堅”為主題,主要講述:高材生張楠,因母親患上癌症,不得不放棄了上海的大好發展前景,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回到土生土長的家鄉——白果數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
通過3年扶貧工作,張楠解開了童年心結,明白到扶貧工作的意義,也赢得了上海女友的了解與支援,事業愛情雙豐收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東華大學高材生張楠,因在公衆号發一篇文章,惹來殺生之禍</h1>
張楠,出身于銅江市白果樹村,一個水資源相當缺乏的山區,一到旱季,村民們經常因為一桶水就打得頭破血流,鬧出人命!
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發達,村民們跟外界聯系的機會少,村民們的見識和眼界都有限,幾乎全村的村民都認為:讀書就是一件浪費錢的事!他們都可不會把4年的孩子送到學校去,他們都是希望孩子在家裡幫忙幹農活,幹家務,鬧得孩子年齡足夠大,可以出去打工了就到外面去打工。
而張楠的父母卻是一個例外,他們雖然也出生于這個村莊,但卻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把張楠培養成了當地第1個大學生!
張楠是一位靠着自己個人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經過多年寒窗苦讀,走出這所大山的第1個年輕人!在即将研究所學生畢業之際,他卻因為母親的一場病,不得不回到了闊别20多年的家鄉白果樹村。
可當他重新走進村莊裡,撫摸着村裡的紅石林,内心也不由得發出感慨——童年的經曆讓他留下了心理陰影,他對家鄉沒有思念和和留戀,反而因為過去的一些經曆,讓他非常的糾結。更讓張楠沒有想到的是,他從上海臨出發前所發的一則關于“家鄉國小教學樓建設”的貼子卻引來了軒然大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銅江市副市長孟昭關,官大一級壓死人</h1>
“你是不是想說:這是我在職期間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告訴你:我要落下什麼污點,你這個當接班人的能有什麼好”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部劇中,最氣人的一句台詞!孟昭關身為銅江市的副市長,分管教育工作,卻“在其位,不謀其政”,反而天天就想着如何從學生手裡撈更多的錢、如何才能對上司阿谀奉承、如何升職加薪、趕緊調到一線城市去.......
張楠的文章,在網上火起來,“銅江市和平鎮白果樹村國小的教學樓國家撥了好幾次款項,但依然沒動工”的事件,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銅江市教育局也成為了網友們的質疑對象!
第二天一大早,副市長孟昭關将在教育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長劉成鑫叫到了辦公室,把張楠所發的報道拿給他看。根據劇情,我們可以知道:孟昭關是前任的教育局長!
言下之意:其實教學樓的爛尾工作是孟昭關在任時就應該處理的,但孟昭關為了一己私利沒有處理,一直各種理由拖延。而第2任白果村教學工作的負責人劉成鑫又不想替孟昭關“擦屁股”,是以白果村國小的教學樓就一直擱置着.......
現在,張楠不顧一切地寫出文章,把白果村教學樓的問題曝光在廣大新聞媒體下,相當于在說明孟昭關之前的工作沒有做好!孟昭關覺得張楠的這個決定,揭開了他工作不到位的醜陋内幕,不僅使他的前途受影響,還可能被大宗輿論抨擊,甚至引發其它事端。
是以,孟昭關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伎倆,給下屬劉成鑫下了死指令:要求劉成鑫無論采取什麼措施,都一定要想辦法讓“張楠把網上的文章主動删除,并且公開道歉自己是瞎寫的”,孟昭關甚至威脅劉成鑫:如果新聞繼續在網上發酵,劉成鑫頭上的副字就很難去掉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劉成鑫以“幫連田發女兒辦入學名額”為由,逼連田發用警察的名譽,逼張楠删帖、并道歉</h1>
另外,劉成鑫也是狐假虎威,前腳在孟昭關那裡立下了軍令狀,後腳就把和平鎮派出所所長連田發找了過來,以“低分、走旁門左道幫他女兒辦全市最好的中學入學資格名額”為由,讓連所長借用警察的力量,出動公安來找到張楠。并且無理地要求張楠不僅要撤帖,還得發道歉信,稱這則報道系子虛烏有!
下面是白果村教育局副局長劉成鑫和當地警察局連局長之間的對話:
劉局:“能不能通過你跟公安系統找到這個發文章的人?”
連局長:“你想幹什麼”
劉局:“我思前想後覺得這件事情應該進行危機公關,而危機公關,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當事人或者受害者站出來承認這件事情是假的”
連局長:“您是想讓我通過公安系統找到文章的這個人,然後讓他自己把文章給删了嗎?”
劉局:“不是,他不僅要把文章給删了,還得公開道歉,承認這件事情是他自己杜撰的,是假的”
連局長:“不是,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我們鎮上,據我所知這可不是假的呀”
劉局:“那說句痛快話,你到底幫不幫?”
連局長:“不是,劉局,人家又沒有散布謠言,不是發什麼反政府、反人類、反社會的言辭,由我們公安系統出面不合适吧”
劉局:“師出有名的事情,我還找你幹嘛?這不是沒有辦法嗎?”
連局長:“這件事情不好辦”
劉局:“要不這麼着,你幫我把這件事辦了,然後我幫你把你女兒上一中的事也給辦了,你心裡知道的:你女兒的成績那麼差,根本上不了一中”
連局長:“不是劉局,這不符合規矩”
劉局:“你也知道規矩啊,你女兒的成績能不能上一中,難道你心裡真的一點譜都沒有嗎?”
雖然連所長自己在白果村附近工作,他内心知道張楠報道裡提到的内容句句屬實,但為了女兒的前途,他隻得接受這個條件,違心地去尋找張楠。
連所長從白果樹村張志華主任,也就是張楠親叔叔那裡得到消息,在知道張楠正在他的發小家,就立馬帶人前去圍堵,打算把張楠帶進警察局,不成想張楠已經坐車傳回了上海。
劉成鑫為了自己的個人前途,不分青紅皂白地讓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崔新成、陪同連所長等人坐飛機趕往上海,并千叮咛萬囑咐:務必找到張楠,且一定要求張楠把帖删除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寫在最後</h1>
看着影片的男主角張楠,因為一篇簡短的文章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被多地的官員圍攻,我不得不感慨,這部劇寫得非常真實!多麼現實的一面啊,這些地方官員們“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總想着自己的好處,絲毫不顧及當地村民們的個人利益,也正是因為這些貪官污吏的腐敗才導緻了鄉村振興困難重重!
但正所謂“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通過這部劇讓大家都了解到了:這些扶貧工作者們遇到的種種困難,通過他們的努力,在影片的最後,白果樹村也真的脫貧,建起了車厘子種植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家家戶戶通自來水,而且也建起了水泥路、國小和各種補習班,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得到了改善,真正的走上了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