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绯飛
“芒果做内容,靠的是一股不達目的不服輸的蠻勁兒。這就是湘軍,這就是我們。”芒果TV黨委委員、副總裁,芒果影視執行董事鄭華平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道。湖南方言中的“霸蠻”是鄭華平總挂在嘴邊的一個詞語,詞典中對這個詞的解釋是“高度執着,在困難中吃得苦”,用來形容芒果湘軍做内容的态度再合适不過。
芒果TV的這股“蠻勁兒”,在季風劇場的打造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從去年7月決定做季風劇場,到今年5月24日正式上線第一部作品《獵狼者》,這次芒果向市場展示的不僅是芒果速度,更有芒果态度和芒果品質。
從《獵狼者》以硬核“野生”的畫風拉開季風劇場“風格化”的序幕起,到《我在他鄉挺好的》以“溫暖的現實主義”俘獲觀衆,豆瓣評分最高達到8.4,成為年度優秀現實主義題材劇,不以類型論劇場的芒果季風的确頂住壓力和質疑,為市場吹來了一陣“劇變”之風。
“要麼做第一,要麼第一個做”是芒果一直以來的制勝秘法,從早年間的爆款頻出到如今打造70分鐘X12集的周播短劇季風劇場,“我們一直是走在第一個的”,鄭華平表示,“我們一直在鑽研對内容的前瞻性判斷。”
從日前釋出的2022片單來看,明年芒果不僅“季風”繼續吹,在季風劇場之外,對于“新時代主旋律”“溫暖的現實主義”這兩大“内容根據地”,芒果TV也在不斷發力,推出了講述女兵飒爽英姿的《最可愛的你》(《真正男子漢》影視版)、奇幻都市情感劇《男朋友典當行》等優質作品;同時以《法醫秦明》等刑偵懸疑題材、《天下長河》等曆史題材等作為“實驗田”,不斷為芒果的内容注入新鮮血液,吸引新的使用者群體。
“反套路”季風,吹來創新空間
當提到季風劇場時,芒果TV副總編輯、影視中心總經理,芒果影視公司總經理唐藩稱其為一個“不按市場套路出牌”的劇場。
“其實你要問我季風是什麼,我到今天還是隻能說我們仍在探索中。”唐藩坦言道,做季風劇場于她來說就像是“熱身時跑出去一萬米,最終大家看到的隻有我沖刺時的那一百米”。
“原本我們做季風劇場的初衷是想要改變長劇注水、唯流量論的市場現狀,随着季風劇場的内容不斷豐富,我們有了《獵狼者》這樣極其風格化的内容,也有《他鄉》這樣溫暖的現實主義,以及《婆婆的镯子》這樣先鋒性的創新嘗試,是以我想,季風最終代表的可能是一種創作态度——是否足夠真誠、是否想要創新的态度。”
真誠、創新的季風劇場為芒果TV帶來了探索的空間。
以往提到芒果,觀衆心中更多浮現出的或許是一些“小而美”的情感劇。“女性觀衆是芒果最堅實的底氣”,鄭華平坦言,芒果TV之前的使用者畫像的确以女性為主,而一陣季風為芒果“吹”來了更多元化的觀衆。鄭華平表示,反盜獵題材的《獵狼者》、刑偵題材的《謊言真探》播出後,芒果平台的男性閱聽人占比提升了3到4個百分點。
不以内容細分的季風劇場為芒果的内容來帶了多元化的可能,明年,芒果還将在季風劇場試水科幻題材。由韓三平監制、趙一龍導演的國内首部科幻劇集《火星孤兒》将在明年登陸季風劇場,原著曾獲得過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與芒果TV以往的劇作風格大相徑庭。誕生于季風劇場的身份,似乎又讓它以無比自然的姿态融入了芒果這一大家庭中。
而同樣出現在季風劇場2022片單中的還有觀衆“催更”已久的《大宋少年志2》。與季風劇場的周播模式一樣,《大宋少年志》第一部上線播出的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同樣是一個周播劇場。這次将第二部由青春進行時劇場調整至季風劇場播出,唐藩認為這樣的單元案件形式更适合季風劇場的70分鐘X12集周播模式,更長的單集時間讓每個故事能夠以更完整的結構呈現,這一劇作結構也得到了《大宋少年志》主編劇王倦的認可。
除了内容上的不斷創新,在排播模式上芒果季風也在不斷更新。唐藩透露,随着季風劇場的劇集儲備量不斷提升,未來還會對季風劇場進行風格化季播排布,即将相似風格和題材的作品進行系列化播出,滿足觀衆對劇場中某一類型劇的需求。
自制大潮下,芒果出品如何突圍?
不論是出于對成本的控制,還是為增強對内容的把控,如今,平台自制已是大勢所趨。芒果同樣不會例外,據鄭華平透露,目前芒果TV的自制定制劇和版權劇占比約為4:6,未來還會不斷提高自制定制劇比例。
隻是,在如今人人自制的風潮下,一味提高自制量并非平台的突圍之法,對于劇集内容市場,打“劇海”戰術是最“不劃算”的,芒果同樣深知這個道理。對于自制内容的打造,芒果在閱聽人、成本、IP、制作團隊、播出形式五個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差異化打法。在版權劇的選擇上,芒果tv版權中心總經理任旭則表示,“我們買劇也不是哪個貴買哪個,而是要抓命中率,抓精品率,抓成本效益。”
首先,在閱聽人方面,鄭華平用“廣譜”來形容自己期望中的芒果閱聽人。“我們希望在抓緊原有女性閱聽人的同時,能夠以更多元的内容吸引更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達到讓芒果破圈的效果。”
相信凡是關注芒果的人,應該都會對每年财報上的“盈利”二字羨慕不已。對此,鄭華平表示,芒果每年的盈利增長,來自于對“投産比”的嚴格把控:“我們立項之初都有投産比要求,沒有達到投産比要求時是不能開劇的”。
具體到操作層面,芒果TV影視中心總經理唐藩将芒果控制成本的經驗總結為:不能小題大做,也不要大題小做。“我不太認同現在動不動就提S級制作的現狀,有些題材和項目它原本就可以用更輕巧的形式來呈現,一味強調大投入、大制作、大流量是一種浪費。拿到某一項目,我們首先會對其進行評估,為其比對最為合适的成本來制作。”
今夏在芒果TV上線,收獲極高熱度的甜寵劇《賀先生的戀戀不忘》就是一部“以小搏大”的代表作品。這部小甜劇在制作成本較低、沒有流量明星加持的條件下,在芒果站内熱度登頂并拿下9.7億播放量,綜合熱度登上骨朵劇集榜TOP4,同時男女主角的CP感也為劇集帶來了超高讨論度,拿下了18條微網誌熱搜。不論是熱度還是播放量,《賀先生的戀戀不忘》無疑表現十分出色。
而對于如何保證芒果自制的内容競争力,鄭華平表示,“更早地洞察社會情緒,關照社會現實,對内容進行前瞻性判斷,這樣即使經曆了漫長的制作周期,也能保證我們的内容仍是有競争力的。”今年,芒果也在IP層面開始發力,9月26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與芒果TV簽署了文學資源共享戰略合作協定,關注出版圖書領域、前瞻性地介入文學策劃,令芒果在最近的嚴肅文學影視回潮中搶得先手。
除了在前期更主動地介入文學IP策劃,版權劇也是芒果彌補IP儲備量不足的途徑之一。“我們與市面上多家優質内容生産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制作公司手中豐富的題材、IP儲備量,有時是平台無法比拟的,是以,我們通過版權劇的形式來對平台的IP儲備進行補充,秉承版權劇和自制劇搭配進行,兩條腿走路的思路。”任旭這樣說道。
“生産力工具”方面,芒果布局打造特色化的工作室制度,在整合芒果影視後,組建了25個影視制作團隊,後續将進一步優化;同時引入導演、編劇等,引導團隊像綜藝一樣找到自己擅長的細分領域,優秀的團隊也将有晉升為超級工作室及子公司的空間;同時啟動新芒S計劃,簽約30家戰略合作工作室。
在從閱聽人、成本、IP、制作團隊四個方面保證了内容的精品化之後,芒果還有一套獨特的播出模式助力劇集内容效果最大化。對于季風劇場的劇集,芒果依然會堅持台網聯播的播出形式,并在其中挑選更具網感的内容實行先網背景的播出政策;而對于一些支線人物豐富、趣味性強的劇集,任旭透露,芒果還會聯合打造支線人物番外劇集,關聯電商平台小芒APP,在其中上線人物番外以及其他劇集衍生産品。據悉,明年即将與觀衆見面的古裝劇《尚食》就是采用了這種新型播出模式,劇中龐大的配角團将會在番外中擁有衍生劇情,而劇中出現的漢服、宮廷美食等周邊也會在小芒同步上線。
甜寵“老本行”,芒果如何“再更新?
雖然打造了如此多元化的内容來令芒果的閱聽人“廣譜”化,但年輕女性群體仍是芒果的“根據地”。而用以鞏固“根據地”的,正是芒果的甜寵“老本行”。
隻是,對于“甜寵”這一說法,唐藩并不認同。她認為芒果打造的是關注愛情多樣面貌的愛情劇,而非帶有投機性質的、以無腦撒糖吸引觀衆的甜寵劇。“我們自制的初衷是想書寫愛情,想要展現愛情不同的面貌,隐忍的、甜蜜的、悲情的等等,我們内部對于愛情劇的評判标準從來不是夠不夠甜夠不夠寵,而是這段感情夠不夠動人。”
除自制之外,任旭表示,在甜寵劇版權的選擇過程中,她同樣也不以是否夠甜夠寵為标準。“選擇一些特别的、有意思且有意義的人設或極緻故事設定的項目;甚至一些擅長做分帳劇設定的中小公司或新的優質項目,提高精準率, 這樣有一定幾率找到小黑馬。去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就是這樣‘翻’出來的。”
芒果的2022片單中也展現出了這種對甜寵“老本行”的更新。改編自古言虐文标杆IP《春花厭》的同名古裝劇,一反如今市面上的甜寵風氣,打造宿命之下的虐戀BE美學;而仙俠劇《甯淵》則是改編自晉江文學城作者星零的同名IP,講述愛情中的禁欲美學,“甜”、“撒糖”不再是愛情劇的唯一解。
除内容之外,芒果也在對甜寵劇的排播進行更新。唐藩透露,甜寵“老本行”或将成為芒果的首個内容細分劇場。
從2017年開始每年十餘部自制劇開機,到如今每年三十餘部自制+定制劇開機,芒果的自制之路早已開始,且一路向好。而芒果湘軍身上這股對優質内容無比執着的“蠻勁兒”,勢必為芒果、為市場都帶來一場不可忽視的“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