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人孩子都愛的旋轉木馬,最初是一種軍事訓練?

作者:市井财經
大人孩子都愛的旋轉木馬,最初是一種軍事訓練?

■文丨市井财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如今在城市大商場門口的廣場上,旋轉木馬是十分常見的設施。我們總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那些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們,在購物結束後經過廣場,結果孩子就是不肯走,非要玩上一趟。

對旋轉木馬的愛,并非孩子的專利,大人也無法抗拒,要不怎麼會有那句“若她涉世未深,則帶她看盡世間繁華,若她心已滄桑,則帶她去坐旋轉木馬”?無數人前往迪士尼,第一站便是旋轉木馬。若你在一邊觀察一下,會發現很多成年人坐上去,比孩子還開心。也正是以,在全世界的迪士尼,旋轉木馬都是每天第一個啟動和最後一個停止的裝置。上海迪士尼開業之初,許多人為了上去玩兩分鐘,甯願排隊一小時。

至于如今城市商場門口廣場上的旋轉木馬,做工普遍粗糙,但玩一次起碼要10元或15元,算下來并不便宜,純粹是賺孩子錢。

歐洲城市也常有這種置放于廣場上的旋轉木馬,來自同一間公司,木馬做工十分精美夢幻,但價格更貴,普遍要10歐元以上一次,即人民币近80元。老外比較随性,是以這些旋轉木馬上坐着的,普遍是成年人和孩子各半。

把旋轉木馬當成一門生意,已有一百幾十年的曆史,這一切都拜工業革命所賜。

旋轉木馬最早源于戰鬥訓練

旋轉木馬的最早曆史記錄,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國時期。

如今的旋轉木馬,英文單詞是Carousel,也有行李傳送帶的意思。這個詞是由西班牙語中的Carosella轉化而來,本意是“戰鬥訓練”。

你沒看錯,旋轉木馬的最初,就是一種軍事訓練,這是中世紀騎士們的一種騎術訓練手段。12世紀時,騎士們會全副武裝坐在一個橫杆上垂下的籃子裡,在上下颠簸晃蕩的籃子裡練習格擋和刺殺。這種訓練方法延續了數百年,訓練出了一代代騎士。當然,它随着宮廷馬術表演等各種時代流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比如籃子被改成固定在旋轉台上的無腿木馬,用馬、騾子甚至人力拉動轉盤,然後在急速轉動中,用劍或長槍精準地刺穿懸挂在高處的小圓環。這種訓練也帶有很強的遊戲性質,是以許多貴族會将之當成一種休閑。

17世紀,因為這種木馬訓練的流行,是以有人将之做成了兒童玩具。先是在店門口擺木馬搖椅,之後又有人用木架将木馬托起來,圍成圓圈,用真正的小馬拉動,有時直接靠人力拉動旋轉。也正是以,早期的旋轉木馬,外觀跟中世紀騎士的座椅一模一樣。在當時的城市公園裡,會有人力、畜力或水力推動的旋轉木馬,供人們玩耍。

當人類步入蒸汽機為主導的近代工業社會後,騎士這個曾經最強大的兵種也逐漸消失,旋轉木馬的軍事訓練作用也就此失去。不過,也正是因為蒸汽機的存在,賦予了旋轉木馬新的靈魂,成為日漸興起的主題樂園的标志性設施。

以往需要人力或畜力轉動的旋轉木馬,在機械時代實作了巨大的技術突破。19世紀,第一個由蒸汽驅動的旋轉木馬出現,成為大衆化、平民化的娛樂設施。這種旋轉木馬被固定在一個旋轉平台上,并且在轉軸上延伸出各種動力臂,基本就是如今的樣子。

蒸汽機應用于旋轉木馬,還有一個附帶意義,它賦予了旋轉木馬最迷人的因子——浪漫。這是因為蒸汽機作為旋轉木馬的心髒,會轟隆隆吐出白煙,彩色的木馬是以如同在雲端穿行一般,極為夢幻,令那時的歐洲人欲罷不能,将之視為浪漫象征。

大人孩子都愛的旋轉木馬,最初是一種軍事訓練?

旋轉木馬曾是美國經濟騰飛的象征

在歐洲興起的旋轉木馬,在美國成為經濟騰飛的象征。

19世紀下半葉,旋轉木馬成為當時美國最時髦的消遣,老少鹹宜,結果推動了“旋轉木馬經濟”,美國各地都是旋轉木馬,最先介入者賺得盆滿缽滿。後來,旋轉木馬越來越多,行業競争越來越大,從業者就要挖空心思找噱頭,于是旋轉木馬的做工也越來越華麗,樣式也開始多元化,不再局限于馬,而是演變為各種題材。尤其是弗雷德裡克·薩維奇以海洋為主題設計的一套船類旋轉木馬,開啟旋轉木馬設計多樣化的時代,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是以,我們現在見到的旋轉木馬,除了馬之外,還有秋千和汽車等多種元素。

那時正是美國工業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内燃機和電力的廣泛應用,讓各個行業受益,旋轉木馬就是一個重要象征。

除了是經濟象征,旋轉木馬在一開始還是美國的自由象征。最早将旋轉木馬帶入美國的人,是一批在歐洲有過制造旋轉木馬經驗的工匠。早期人們移民美國,多半是不滿祖國的束縛,一心追求自由。這一點在旋轉木馬上展現明顯。當時歐洲的旋轉木馬千篇一律,而在美國,工匠們不但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樣式和設計上也挖空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弗雷德裡克·薩維奇,對旋轉木馬進行了一個偉大的技術創新。在此之前,旋轉木馬隻是單純的圓周旋轉,薩維奇則根據人類騎馬的感覺,讓木馬在随旋轉台旋轉的同時,自身也可以上下運動。他還為旋轉台下設計了步行區,讓家長有足夠空間可以跟着旋轉木馬上的孩子一起走并進行交流。如今旋轉木馬必備的音樂功能,同樣也是薩維奇所創造,當時主要是使用風琴曲目。

到了20世紀初,因為交流電的使用、電燈的發明,色彩絢麗的燈光也被應用于旋轉木馬,徹底奠定了如今旋轉木馬的特征。

旋轉木馬在美國的輝煌一直延續到了大蕭條前夕。而在大蕭條的慘痛日子裡,旋轉木馬的經營者就像其他行業一樣,紛紛破産,傳統工匠也紛紛改行,旋轉木馬也再也沒有回到大蕭條之前的盛況,在工藝上也不再有跨越式的進步。不過,它仍然是各大遊樂場的首選。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百年前的旋轉木馬在修複後仍可正常使用。目前美國仍在運作中的最古老的旋轉木馬在馬薩諸塞州的塞勒姆,首次工作是在1799年。

大人孩子都愛的旋轉木馬,最初是一種軍事訓練?

那些浪漫的旋轉木馬,等你走遍世界

那些遍布全世界的旋轉木馬,許多都成為了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對于旅行者來說,坐遍全世界的旋轉木馬,是一個雖然不可能實作卻值得努力的夢想。

旋轉木馬最多的城市當屬巴黎,幾乎随處可見,成為巴黎浪漫特質的一部分。在這座城市裡,有幾個旋轉木馬最為出名,比如位于埃菲爾鐵塔下、塞納河畔的那座,巴黎市政廳前的那座,聖心堂前的那座,還有盧森堡公園裡那座綠頂旋轉木馬,始建于1879年,由巴黎歌劇院的建造者查爾斯·加尼葉設計,是巴黎曆史最為悠久的旋轉木馬。巴黎12區還有一座旋轉木馬博物館。

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市的旋轉木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旋轉木馬”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華盛頓斯波坎市河濱公園的旋轉木馬始建于1909年,被美國收入國家史迹名錄,也是美國儲存最好的手工木制雕刻的旋轉木馬之一。紐約中央公園的古董旋轉木馬于1871年開始營運,現在也仍在運作。

瑞典斯德哥爾摩有一座名為“日食”的24座旋轉木馬,它的特别之處在于高度,超過120米的它,不但是世界最高木馬,也是觀賞斯德哥爾摩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想象一下,坐在高高的旋轉木馬上,在旋轉中望向一座童話般的城市,是何等浪漫。

中國人最熟悉的異國旋轉木馬,應該是南韓樂天世界裡的那個,許多韓劇曾在此取景,比如《天國的階梯》。

中國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旋轉木馬,朱自清在《西行通訊》中提到哈爾濱的公園:“這個現在叫做“特市公園”。大小仿佛北平的中山公園,但布置自然兩樣。裡面有許多花壇,用各色的花拼成種種對稱的圖案;最有意思的是一處入口的兩個草獅子。是蹲伏着的,滿身碧油油的嫩草,比常見的獅子大些,神氣自然極了。園内有小山,有曲水,有亭有橋;橋是外國式,以玲珑勝。水中可以劃船,也還有些彎可轉。這樣便耐人尋味。又有茶座,電影場,電氣馬(上海大世界等處有)等。”

“電氣馬”就是旋轉木馬。早在1917年上海大世界開張時,就已經設定了旋轉木馬,成為許多老上海人的記憶。

如今中國城市裡的旋轉木馬,價格基本在五萬元左右,如果做工再好一點,大概六七萬左右。是以在商場門口或廣場上擺旋轉木馬經營,要收回成本并不容易。

作為制造業大國,國内的旋轉木馬乃至大型遊藝裝置的生産都很興旺。像鄭州童星、鄭州金山、鄭州小燕子、中山金博等都在業内有一定名氣,是主要的提供商。

結語

旋轉木馬在現代遊樂園的大型項目中,屬于缺少刺激感和速度感的項目,門檻很低,看起來是純粹的兒童項目,可它的魅力卻早已超越了兒童,一百多年來始終吸引着成年人。

人們還在旋轉木馬上找到了許多人生道理,比如将之視為全世界最殘忍的遊戲,因為它“互相追逐,卻保持着永遠也觸摸不到的距離,咫尺天涯”。

旋轉木馬對于現代社會的意義,在于它是現代城市化程序的一部分。它必須以城市為背景,即使城市寸土寸金,仍然會給它留下一點空間。而這個小小空間,恰恰讓想象力與快樂起飛。換言之,雖然人們總是說城市過于複雜,束縛了人的想象力,但旋轉木馬卻恰恰是個例外。

旋轉木馬當年在美國工業發展最為迅猛、早期城市化程序最急速的時期走紅,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