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博早該知道的10件事,這才是你讀博不快樂的罪魁禍首

筆者之前分享的一篇推文:中招了!這十條,才是你讀博不快樂的罪魁禍首引起廣大網友熱議,筆者主要總結了讀博不快樂的一些“病症”,主要包括:科研不順利、讀博沒興趣、培養體系的問題、孤獨寂寞、浮躁的心态、發表的壓力、和導師相處的壓力、對比的壓力、時間和收獲不成正比、家人的不了解等。

今天看完這10條,你就悟了,讀博應該這麼讀……

01

有清晰的科研認知

科研本是快樂的,任何事物總有兩面性,快樂的另一面就是不快樂,是以是快樂科研還是不快樂科研就看你是否真正認識科研。科研的本質是在已知的基礎上進行未知的探索,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總是抱有恐懼感和痛苦感,對未知科研的探索肯定會遇到各種挫折,主要是你要對科研探索的過程有個清晰的認知,真正的科研走不通就換條路試試,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要一條路走到黑,實在不行就改道或轉彎,你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此外,真正的科研是勞逸結合,有科研也要有生活才能更快樂,科研累了就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如果你一直保持焦慮的狀态,恐怕最後不是你做出問題而是你自己出問題了。

02

有清晰的自我認知

讀博的不快樂很多時候來自于對自己的盲目認知,認識到自己其實并不是無所不能,認識到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能幹。認識到自己不要制定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和規劃,不要好高骛遠,要量力而行。第五屆《自然》博士生調查顯示,從很多方面看,中國的博士生比其他國家的博士更“難”一些,幸福感更“低”一些,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不甘于平庸。其實讀博并非每個人都适合,并非每個人都有能力順利讀完博士,如果上了讀博的“賊船”,如果認識到自己不适合或者沒有興趣讀博,那麼退學也沒有什麼丢人的,總比因為讀博不快樂而走上極端好。如果認識到自己讀博能力不足,那麼就學會甘于平庸,不求你站上C位,隻願你在普普通通中熬過畢業。

​讀博早該知道的10件事,這才是你讀博不快樂的罪魁禍首

03

有清晰的培養體系認知

培養體系是針對大的科研環境而制定的,而我們自己生活在這個時代,更重要的是在适應這個培養體系的情況下适當改變自己。碩士畢業直接攻博和“學而優則仕”的培養制度并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是你自己想做什麼和自己能做什麼。很多時候在我們不能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唯有改變自己,不要杞人憂天,也不要怨天尤人。

04

有清晰的獨處認知或找到另一半

讀博既需要多交流、多讨論,也需要獨處和慎思。約上三五成群的博士小友讨論交流學術問題,很多時候會給你靈感有效解決科研難題。但很多時候需要你獨立思考,要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闆凳。如果單身,讀博期間可以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可以給你的讀博生涯帶來很多小樂趣。而我讀博的快樂很多時候來自于我的小男友,同為在讀博士,一起苦兮兮地寫論文做課題,一起肝到半夜才回去,一起7117福報。因為都是博士,也都了解彼此的煩惱,平時都是互相鼓勵。艱難的日子裡有一個懂自己的人一起互相扶持可能是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了吧。

05

有清晰的心态認知

一方面,其實不一定是讀博本身痛苦,而是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焦慮,比如出路、職業發展、婚戀等。你不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如果真的喜歡自己做的研究的話,就挺開心的。如果你不得不考慮這些問題,即使你沒有讀博,如果你做的另外的事情不能切實解決這些問題,你一樣不開心。另一方面,讀博就要讓自己的心态平靜下來,浮躁的心态是很難出成果的,或者說是很難出好的成果的,比如一篇論文初稿完成後投了普刊順利發表,如果你靜下心來好好修改可能會發更好的期刊。

06

有清晰的發表認知

不可否認的是,發表難嗎?确實難!難道隻有自己發表難嗎?大家都難!是以不要隻抱怨發表的難處,要多想想如何解決發表的難處。比如,多去閱讀經典文獻、大量閱讀該領域論文、總結論文的寫作技巧、去聽一些論文寫作和發表的課程、多和導師、師兄師姐溝通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問題等。唯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07

有清晰的師生相處認知

其實讀博和工作是一樣的,都是和人打交道。是以要想讀博期間過的快樂,那麼與導師友好相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自我安慰,導師是很少有錯的,和導師發生沖突就是怪自己,導師的話要盡量去聽,導師安排的任務要及時完成。平時有事沒事的都要多和導師溝通,可以溝通學術,也可以聊聊家常。導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導師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很多時候導師是能夠了解學生的難處的。

08

有清晰的對比認知

跳出讀博的圈子去看,很多時候的不快樂正是和别人的對比,當和别人對比自己處于下風時,就會産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會加重你的不快樂感。其實很多時候每個人的先天能力和優勢不同,後天環境和處境不同,和别人橫向對比是不合适的,徒增煩惱。我們要學會自我縱向對比,今天和昨天對比,現在和過去對比,你會認識到自己其實比之前的自己已經進步了很多,也發覺自己已經不知不覺間走很久,也走了很遠。這就是自我需求體系中的自我成就感吧。

​讀博早該知道的10件事,這才是你讀博不快樂的罪魁禍首

09

有清晰的付出和收獲認知

小時候,一直聽到并相信一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懂事後,特别是上學後,發現并非如此,付出和收獲很少是等價交換的。付出不一定有收獲,可是不付出一定沒有收獲。你隻有了解了這個,釋懷了,你才能走下去。一口氣吃個胖子在大多數時間都做不到。讀博是個漫長的過程,科研也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你靜下心來,做好該做的事情。隻有自己心靜了,才能真正了解知識、了解科研。很多時候在你看來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或許在别人眼裡,你已經獲得了。是以,擺正心态,用一種樂觀平和的心情科研和生活,這樣你就會滿足和快樂。

10

有清晰的家庭認知

家人的了解是你讀博前進的動力,很多時候家人對于你讀博這件事是不了解的,尤其是對于一些大齡青年博士、抛家舍業在讀博士或者裸辭再讀博士。其實家人都是為了你好,隻是很多時候他們認識不到讀博的好處,也了解不了你讀博的需求。讓他們了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家人多溝通、多交流,你要有耐心和他們說清自己的想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我想他們會了解你的,最怕的就是拒絕溝通。

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關于讀博這件事,既有很多讀博讀廢了的案例,比如抑郁、退學、延畢、清退,甚至自殺,也有很多讀博成功的案例,比如論文發到數不清、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進入985出任副教授等。當然,任何成功的背後總是付出艱辛和汗水,即使讀博成功,但該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也會經曆很多痛苦和煎熬,但這應該就是成功的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