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作者:MtimeTime.com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中國鳳凰被稱為"神話之鳥"。攝影:肖偉祥

福州新華社4月3日電(陳雪玲)《我觀鳥16年,第一次看到'三寶'聚集在一起!我真高興!"4月1日,某天有人看到《岷江三寶》,成為福州觀鳥者的爆料。大家跑去告訴對方,都打趣說"有一天能看到整個'三寶'就能召喚龍"。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中國鳳凰燕鷗。攝影:肖偉祥

"岷江三寶"是指在渭江口濕地可以看到的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即中國鳳尾燕(不到100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勺嘴蛞蝓(不到200對,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和黑臉蜻蜓(不到5000隻,全球瀕危物種)。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據福建閩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主任鄭航介紹,同一天在渭江口見證了自2013年岷江口濕地更新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從未見過的"三寶"。

去海邊找鳥兒,找"寶藏"

同一天,黃雪定、胡維甯、肖偉祥、陸國成、福建省觀鳥協會進階會員郭偉,以及閩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從業人員郭偉,共見證了"岷江三寶"五人。他們在閩江口濕地的第二個科學鳥類調查項目中記錄了這一事件。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黑臉。攝影:盧國成

據胡維甯介紹,1日,他們趁着退潮,在.m 10點30分左右,爬上濰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黃人口,核心區——鲶魚灘。在海灘前的堤壩外,他們看到大約20隻黑臉蜻蜓,後來在海灘上看到大約50隻黑臉蜻蜓。那天,海灘上最多的鳥類,是三趾沿海鴕鳥、環頸鴕鳥等鴕鳥水鳥。海鷗以紅喙巨鷗為主,與少量其他海鷗(如西伯利亞銀鷗)混合。

高潮即将來臨,驚動了"神話之鳥"

淩晨12點40分漲潮後,他們沿着海岸線觀察,發現了兩隻大型鳳凰燕鷗。以往的觀鳥經曆讓他們知道,素有"神話鳥"之稱的中國鳳凰,喜歡與大鳳生活在混合生活中,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差別之一就是中國鳳凰的嘴尖是黑色的。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據黃雪定介紹,在渭江口濕地,一年中最早記錄的日期是2016年4月1日,"非常期待"。今天試試運氣,沒想到好運!"

13點50分,陸國成和蕭未祥跪在地上準備繼續拍攝大鳳凰,突然兩隻燕鷗"嘎嘎"地飛過頭頂,落在了附近。兩人以為是一隻大鳳頭燕鷗,鏡頭在黑暗的喜悅下被掀起。

"鏡頭往前看,這是一個禁忌,他們的嘴巴是黑色的!"快門立刻發出不斷的聲音,咔哒咔哒,咔哒咔哒......"陸國成說。

在鏡頭中,兩隻中國鳳凰燕鷗在愛中沐浴,在水邊沐浴,玩耍,雄鳥圍繞着雌鳥轉圈,雙方跳愛華爾茲。黃雪定告訴記者,剛剛去過渭江口濕地的兩隻中國鳳頭燕鷗"有着非常漂亮的頭發,就像一個18歲的黑發女孩一樣。因為我剛剛開始墜入愛河,是以我打扮得很漂亮。"

黃說,到五月,在交配和産卵後,它們頭上的黑色羽毛會随着人類年齡的增長而迅速變白。

從沙灘上下來,很高興見到"小勺子"

大約1430時,水退去,兩隻中國鳳燕鷗從調查人員的視線中消失了。收拾好行線很快就會踏上回溯之路,調查人員還沒有完成,我們有七張嘴:"既然已經有了'兩寶',再也找不到勺子口了,努力把'三寶'聚在一起。于是,一行人回去,希望能從茂密的鴕鳥身上找到一勺喙。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用勺子舀住嘴巴。攝影:盧國成

"剛走回去不遠處,看到一群小三趾丫匍,隻是看了看那裡,發現嘴裡中間有一把勺子,我們很開心。胡說。

據報道,通常,中國鳳凰燕鷗每年4月10日在渭江口附近,在10月中旬飛走。勺子在11月到來,從3月底飛到次年4月初。隻有在4月,勺嘴蛞蝓和中國鳳尾魚才有可能同時出現在閩江口。在四月之前和五月之後,幾乎沒有機會。

黃雪定告訴記者,中國鳳凰燕鷗體型較大,相對容易找到。勺嘴鴕鳥體型小,其形狀與毛色與其他鴕鳥水鳥非常相似。當勺嘴蛞蝓與成千上萬的鴕鳥混合時,它們極難識别。如果它在休息時将标志性的小鏟子般的嘴巴隐藏在羽毛中,就更難區分它了。

"這次是巧合,既能找到勺嘴,也可以找到中國鳳凰,真是奇迹!"加上我們早就看到黑臉蜻蜓,"三寶"完成,很開心!"黃雪定說。

胡維甯告訴記者,12年前的2009年5月10日,剛開始觀鳥,他就跟着幾個老"鳥人"第一次在沙灘上看到鳥兒,他很幸運地看到了"岷江三寶"。這是福建省觀鳥協會自2004年成立以來,首次在一天内集中關注同一地點的三隻瀕危鳥類。當時,我們還沒有拍到帶"大炮"的鳥,老兵隻能用一台小型數位相機連接配接一個望遠鏡,拍了幾張"渭江三寶"的照片。

"我剛剛參加了鳥類俱樂部,并不了解這三隻鳥的寶藏。然後我意識到看到這個東西并不容易。十二年後,再次見到三寶真是太高興了。"胡維甯說。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一張黑色的臉,有一面腳旗。攝影:盧國成

環境得到改善,蜻蜓留下來

據福建省閩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主任鄭航介紹,近年來,他們建立了正常的巡查機制,管理保護區内1800畝互花稻草危害區,種植當地植被,并采取"退潮時"措施,創造更多潮時水鳥栖息地。這些都大大改善了水鳥的生存環境。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渭江口濕地已擁有保護區2381.85公頃,全區野生動物多達1089種,已成為"福建新鮮"的重要生态名片。

岷江口濕地觀鳥:三種世界級珍稀鳥類

中國鳳凰燕鷗。攝影:盧國成

福建省觀鳥會志願者告訴記者,濰江口濕地原來的黑臉蜻蜓是一種冬季候鳥,每年三四月都會向北移動。然而,經過觀察發現,近年來,每年都會有一些不參加繁殖的黑臉蜻蜓選擇留在渭江口的夏天,成為停留鳥。去年夏天在岷江口觀察到六七隻黑臉蜻蜓。是以,現在在渭江口濕地全年都可以看到黑臉蜻蜓。(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