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為何能成為“人文荟萃”之地

作者:老城城磚

引車是蘇州民間學者的重要代表,由于他從不接受媒體的采訪,是以他的學識不為人知。陳丹青推崇木心,老城老磚推崇引車

據民國《吳縣志》統計,明清兩代蘇州的進士共1031人,其中巍科(即高科人物),如會元、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胪,均處全國領先地位。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記載,自順治三年(1646)開科,到光緒三十年(1904)廢科舉的258年間,全國共出狀元114人,蘇州府擁有26人,占全國五分之一以上。從府一級來說,蘇州居全國第一。

蘇州乃文物鼎盛之地,人文荟萃之地;名不虛傳也。

究其因,何也?著名史家顧颉剛先生在《蘇州史志筆記》中雲:“蘇州之盛始于吳越及北宋。”北宋建國後的百餘年間,蘇州“井邑之富過于唐世”,“人物之盛為東南冠”(《吳郡圖經續記》)。到了明清,特别是康乾年間,蘇州商品經濟更加發達,狀元最多。看來經濟繁榮是前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毛式社會主義隻能生産老三篇,外加七丶八部樣版戲。哪裡還有文人,隻有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之分丶你死我活的階級鬥争。其實,不管什麼主義,都是在吃飽了飯以後,才能創造出來,灌輸給别人的,如果連飯都不能讓人吃飽,主義談得再好,隻有腦子進水的人才會被忽悠。

其次,政治穩定,社會有序。宋以來,蘇州遭到的大的戰禍較少。南宋時,北方戰亂頻仍,南方局勢穩定,這就為人們提供了學習的良好環境。

第三,蘇州重視教育。明代文學家王鏊在其《修學記》中說:“蘇學天下為第一,有深廣钜麗之稱”。清末著名學者馮桂芬在其《重修吳縣學記》中說:“同治六年巡撫丁日昌來蘇任職,問郡人‘政将奚先?’則同辭對曰:‘建學為先’”。蘇州除府學丶縣學外,曆代還建有衆多書院。

第四,蘇州是國内重要的藏書之地。如著名的虞山毛晉“汲古閣”,常熟錢謙益的“绛雲樓”,吳縣黃丕烈的“百宋一廛”等,均是曆史上著名的藏書之所,這就為莘莘學子查閱、求知,提供了便利,進而促進了人才的成長, 看來,直到今天,曆史上的蘇州之是以能成為“人文荟萃”之地,其原因對我們還是有啟發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