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會用”問題仍然存在,“老年人模式”怎樣優化才能更好用

作者:環球網

來源:法治日報

年近七旬的李大爺因為最近新買了一部智能手機而犯了難:新手機能設定“老年人模式”,螢幕上的字号變大了,看起來眼睛輕松了不少,可螢幕上的一大堆App讓他無所适從,哪些是自己會用到的,要用到的那些App裡又可能暗藏哪些陷阱?

面對智能手機,像李大爺一樣心存困惑的老年人還有不少。根據第48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老年群體網民規模增速最快,截至今年6月,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28%。

為了有效解決網際網路“适老化”問題,工業和資訊化部多次出台相關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産品和服務,為中老年網民融入網際網路生活、共享網際網路紅利創造便利條件。

政策引導之下,很多手機廠商、App等紛紛推出“老年人模式”。這一模式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是否能夠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需求?帶着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字号圖示變大 深受老人喜愛

家住上海的孫大爺使用老人機已有五六年時間,去年剛得了一個外孫,老人開心得不得了,總是嚷嚷着要去外地看望外孫,但受疫情影響出行不便。怎麼辦?女兒給他想了個辦法,一周兩次視訊通話。

為了看外孫,孫大爺舍棄了沒有視訊功能的老人機,去手機售賣店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大爺您看,給您設定了關懷模式,現在螢幕上的字号大了不少,您試試能不能看清?”售貨員貼心地幫他把手機設定了“關懷模式”,并告訴他哪些軟體在哪一個檔案夾内。

所謂“關懷模式”,是指手機廠商推出的“老年人模式”,又稱“簡潔模式”,手機開啟這一模式後會自動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優化适配。比如,手機螢幕上的界面會更加簡潔;App尋找會更加直接。

今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移動終端适老化技術要求》《移動終端适老化測試方法》《智能電視适老化設計技術要求》三項标準,側重于解決老年人使用手機、平闆電腦等智能終端産品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讓視力功能減弱的老年人友善檢視的大字型、大圖示、高對比度文字,以及讓聽力減弱的老年人友善使用的音頻控制系統等。

孫大爺在“老年化模式”下使用智能手機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手機很智能,我看過幾次戲劇方面的文章,就經常給我推送相關方面的内容”。

記者近日在天津、上海、江蘇随機采訪了多位老年人,他們均反映以前的老人機多半隻能用來接聽電話,但現在他們有視訊通話和浏覽短視訊等需求,智能手機可以設定“老年人模式”,既能滿足他們使用智能化産品的需求,又能讓他們“接受起來不太累”。

“‘老年人模式’下,字号和圖示都變大了,而且界面簡潔便于老年人查找,解除安裝、添加應用也更加友善,推送的内容一般都是老年人愛看的。”孫大爺稱贊道。

廣告未被屏蔽 方言不能識别

不過,雖然“老年人模式”給老年人群體帶來了諸多友善,但一些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困難。

李大爺清晰地記得,他在購買手機時,售貨員告訴他“可以說話喚醒智能語音,想找什麼軟體直接和手機說話就行”。可是這個功能如今成了李大爺心裡的一個堵點:他喜歡嘗試新事物,經常試着使用語音功能,但幾乎沒有一次成功過。

“後來售貨員告訴我,因為我說的不是标準國語,智能手機識别不了就不能打開語音功能。”李大爺感覺又氣又好笑,“智能手機難道這麼不智能嗎?”

此外,李大爺發現,手機上捆綁的非必要App數量太多了,這些App每天在通知欄中釋出各種提醒資訊,“通知欄都被占滿了,很多時候很難分辨到底哪些是真實有用的資訊”。

同樣為手機螢幕上一堆App犯愁的還有家住江蘇蘇州的李大媽。前不久,女兒給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調成“老年人模式”,還沒等她開心幾天,就遇到問題了——這個App不知道怎麼用,那個App不知道是幹什麼的,用起來很不友善。

“孩子們說要和我視訊通話,這才買了一部新手機。結果滿螢幕的小紅點(App未讀資訊),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李大媽說。

記者在不同的手機中開啟“老年人模式”進行體驗發現,一些手機隻是把App按照拼音首字母進行排序,界面雜亂不堪;在打電話一項中,一些手機廠商并沒有快捷撥号選項,也不能通過撥号界面輸入數字進行快速檢索;在智能語音過程中,一些手機無法打開健康碼,一些手機無法呼叫電話号碼;還有一些垃圾資訊或者廣告資訊等不能及時被屏蔽掉。

李大爺提到的智能語音識别問題,在采訪中,也有專家提出,從目前智能手機本身的設計來看,智能語音對于方言的識别并沒有很好的表現,很多老年人不能很好地使用國語,在語言上方言的輸入偏差是各個手機廠商沒能解決的問題。

除了智能手機外,App的“老年人模式”表現又如何?

記者下載下傳了目前老年人使用較多的App,打開其“老年人模式”發現,有的App雖然字型變大,界面變簡潔,但沒有頂住“金錢的誘惑”,App裡仍然充斥着做任務、領現金等廣告,老年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點選進入或下載下傳。

結合老人需求 優化“适老化”

實際上,為了解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在使用網際網路等智能技術時遇到的困難,工業和資訊化部從2021年1月起進行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應用适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一些App紛紛進行了探索。比如,有的短視訊平台主要從産品設計、内容建設和使用者服務等方面進行“适老化”優化,優先解決老年使用者看不清、不會用問題;同時更新時間提醒和管理功能,幫助老年使用者進行時間管理;在内容安全上,強化涉老内容稽核标準、提升潛在風險私信預警響應等級、嚴厲打擊違法廣告,努力為老年使用者打造安全的内容環境;有的平台則從便利性入手,除了将字号變大外,還提高了文字和圖示顔色與背景的亮度對比值,增大按鈕和文字連接配接的點選響應區域……

此前有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幫助老年人群體更好使用智能技術及應用,關鍵是解決網際網路應用“不好用”“選擇少”“不會用”的問題。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也一緻認為,應用App的“适老化”優化,不能僅僅提高老年人在視覺效果上的感受,更應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對症下藥。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甯建議:首先,政府、網際網路企業、社群等應當對老年人如何安全、快捷使用智能裝置的“老年人模式”進行教育教育訓練;其次,在政府指導下,各大平台共同建立“老年人模式”互聯互通的生态網絡,便利老年人生活;再次,企業應切實履行平台責任,不斷完善“老年人模式”,使之适應老年人的身心特點。

“‘老年人模式’不能隻關注模式本身,更應該關注其内容、運作方式、程式設計代碼等方面。‘老年人模式’并不是說要杜絕一切廣告,而是要有有利于老年人的服務,并在功能上做一些完善和提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