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h1 toutiao-origin="h2">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h1>

當一座國際性制造業大市與一場全球性大賽相遇,二者碰撞産生的影響力遠超想象。

2021年10月28日-29日,第六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全球總決賽系列活動在東莞松山湖舉行,從全球各賽區脫穎而出的62支優秀清華團隊參加了本次總決賽,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業内大咖也彙聚一堂,共同就校地合作、項目對接、助力東莞高品質發展等議題進行充分交流。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炜

“清華校友以及其他各領域的業界精英,正是東莞最渴望、最急需的人才資源。”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炜在緻辭中将松山湖科學城比喻為“大灣區的明珠”,他說今年是松山湖建園20周年,也是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建設的開局之年,如今的松山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以及各類創新資源的“加持”。

他特别指出,希望更多優秀的企業特别是本屆大賽中的獲獎項目能來松山湖紮根發展,希望投資機構能更多地關注和參與松山湖的企業發展以及科學城的建設,更希望清華校友會持續導入清華優質資源,讓東莞湧動更多創新創業能量。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這是一場彰顯“清華力量”的大賽。本屆大賽聚焦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鍊、5G、工業互聯、IT硬科技與新媒體、新經濟等新興科技産業,活動彙聚來自清華園、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十個國内和國際賽區角逐晉級的清華校友項目,其中湧現的不少新産品、新技術以及新服務、新應用讓評委眼前一亮,直呼有可能“催生出更多新型産業生态”。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嵘在緻辭中表示,本次大賽是市校繼續深化合作的良好開端,相信通過本次大賽,将為東莞導入更多清華資源,助力東莞将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大賽成功舉辦的背後也是“松山湖引力”的展現。東莞是制造業大市,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完善的産業鍊配套更使之迅速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近年來,随着一大批大學、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高端創新資源不斷彙聚,松山湖正對外凸顯強勁“虹吸效應”。這也是“清華力量”選擇東莞的重要原因。

本次活動通過大賽、論壇、項目對接會以及校地合作交流會為持續導入清華資源和“清華力量”開辟通道,賦能東莞高品質發展,助力東莞松山湖建構科學城全要素、全鍊條創新生态系統。

大賽湧現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項目

10月29日,第六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全球總決賽獲獎名單公布, 其中種子組的IntelSuite生産營運管理(MOM)平台、天使組的星海超算平台、成長組的vika維格表三個項目,從來自全球各賽區不同成長階段的62支優秀校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項目獎。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評委普遍表示,本次比賽的項目整體水準很高,參賽團隊也準備很充分,“令人眼前一亮”。成長組評委組長、水木清華校友基金執行董事王學輝直言:“評委讨論非常激烈,優秀項目很多,但隻要是好項目,我們就不會讓它成為遺珠。”

種子組評委、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祝曉成認為種子組項目品質很高,讓他印象深刻。“種子組項目非常豐富,既有熱門的關于AI的項目,也有針對市場痛點的項目,其中還有不少文化屬性的項目,項目的平均水準很高,而且能夠看得出參賽人員很重視此次比賽,準備很充分。”

天使組評委、廣東清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德衛說,近年來中國在網際網路方面發展很快,甚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國際優秀網際網路公司如Facebook等都在向中國學習。但即使在國内如此高水準的基礎上,本次大賽中仍湧現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項目,比如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發的平面設計平台,針對使用者痛點而研發的密碼安全管理項目等,個别項目甚至剛成立兩三年,營收已達千萬元級别。

“此次參賽的項目都是從幾百個項目裡面挑選出來的,水準很高,無論是從團隊還是産品創新性等方面來看,都給人不少驚喜,從中也能看出清華人擁有很強的創新精神。”陳德衛說。

與種子組和天使組相比,成長組的項目更加成熟,項目的應用場景很明确,而且有的項目營收已達到千萬元。“成長組的項目基本上已經從1走到10了,但從要10走到100也并不容易。”王學輝坦言,東莞的産業叢集優勢非常有利于成長組的項目落地,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對這些新項目加大培育力度。

清華校友三創大賽是清華校友總會主辦的大型創意創新創業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六屆。今年,第六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全球總決賽首次來到東莞舉辦。

“這次清華校友三創大賽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項目與資本資源對接合作的通道。” 東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清華團隊能充分利用清華東莞創新中心、東莞清華校友會在本地的資源管道,使抱負得以施展,讓更多好項目落地東莞。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清華東莞創新中心主任嚴叔剛則表示,清華東莞創新中心作為一個凝聚校友情誼、共享創業資源的平台,将一如既往,做好市校合作的橋梁,當好東莞校友的娘家,為母校和校友事業助力添彩。

新人才集聚将催生新型産業生态

今年除了積極組織項目參加三創大賽外,清華東莞創新中心和東莞清華校友會還積極對接母校,将更多的創意創新創業資源引進到東莞。“這是清華人在東莞科技創新領域的一大盛事。”嚴叔剛說。

在頒獎典禮現場,共有8個項目進行簽約,分别是星速機器人落地東莞建設産業基地和生态項目、大資料及數字化産業項目聯合投資合作項目、東莞瑞彩光學薄膜落戶東莞及技術服務合作項目、智造創新設計産業生态城項目、健康空氣實時監測智慧機器人入駐清大孵化器項目、共建智慧物流聯合實驗室項目、全生物降解無紡材料聯合實驗室項目以及創科機器視覺圖像處理實驗中心項目。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清華東莞創新中心一直緻力發揮清華大學和東莞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截止目前,該中心已引進清華大學及國内外科學家團隊15個,在松山湖組建研發平台17個;投資創新科技項目約50個,其中12個實作2-15倍增值,1個已上市,2個有望短期内上市。在國際合作方面,該中心在美國、俄羅斯、巴西、以色列、南韓等地營運或合作建設海外資源平台,累計開展國際科技交流活動近100場,促成20多個海外科技項目在東莞落地。

清華東莞創新中心副主任邬新國指出,近年來東莞緻力創新發展模式,推進結構調整和産業更新,形成了開放的經濟格局、完備的産業配套和持續的科技創新動力,接下來清華東莞創新中心将繼續引進高科技技術與項目成果,與東莞産業對接,促進東莞經濟的轉型更新;同時還将幫助東莞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助力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深化東莞與港澳及國際的交流與互動,将更多高附加值的産品推向世界。

東莞清華校友會會長莫沛全則表示,校友會計劃通過與東莞各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安排清華畢業生來莞實習、工作、創業;通過類似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等活動,促成更多的清華校友企業落地東莞。

業内專家認為,随着更多創新人才向東莞彙聚,将催生出新型産業生态。“我們不能僅僅把東莞定義為制造業大市,東莞有很多種可能,随着更多網際網路等領域人才集聚,未來東莞還将催生出更多新型産業生态。”陳德衛表示。

三創大賽評委祝曉成則直言,從生意角度看,大家希望項目盡快能看到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更多早期項目參與進來非常重要,新的項目、新的創意互相碰撞可以催生新可能、開拓新賽道。

“清華力量”賦能東莞産業發展

這同樣是一個進一步彰顯松山湖創新創業創富吸引力的舞台。

去年,松山湖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實作了從荔枝林到科學城的“質”的飛躍。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效果圖(局部)

目前,東莞正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中國散裂中子源、先進阿秒雷射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在這裡加速布局建設,以國家實驗室标準建設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已投入運作,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一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還集聚了華為、華貝、生益、歌爾等一批科技龍頭企業,建成了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群、松山湖人才大廈、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一批高品質的創新創業平台,形成了從原始創新到企業培育的全鍊條、全要素創新生态體系。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中國散裂中子源

如今的東莞正在按照“把城市建在公園裡,把森林搬進城市來”的理念,打造有顔值、有品位、有文化、有溫度的現代化生态城市典範,讓松山湖成為一座人才“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座品質上與一流科學城相比對的城市。

随着校地合作持續引進國際技術和人才,揭牌成立僅一年多的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群吸引了衆多高水準項目落戶,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高地。松山湖科教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松山湖創新創業社群隻是東莞的一個縮影。實際上,松山湖的創新創業故事早已遍布整個松山湖功能區,甚至持續向全市延伸拓展。

29日當天,主辦方特地舉行校地合作交流會以及“清華校友東莞行”項目對接會,以進一步推動優秀創意創新創業項目在東莞落地。多個項目負責人明确表示,近年來東莞的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他們非常期待到東莞落地發展。會場間隙,各項目負責人頻頻交談,熱議合作事宜。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令我驚訝的是,本來應該在北上廣深的大批高端人才,現在正在向松山湖彙聚,這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松山湖科教局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大企業開始在松山湖紮堆出現,圍繞大企業的半小時供應商圈越來越清晰。他特别指出,東莞工業基礎雄厚,而此次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為東莞帶來了很多TMT(科技、媒體和通信)新元素,“這就好比為東莞制造這盤大餐,增添了更多調料,讓東莞的産業生态更加精彩”。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TMT的引入,為東莞産業轉型更新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清華校友助力東莞高品質發展論壇上,清華校友總會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專委會創始會長、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水木清華校友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做了“TMT與前沿創新”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十年,最具有确定性的是科技創新。風險投資中充滿大量的不确定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抱不确定性,不斷學習,把握住投資的思維方式。”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在圓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和業界大咖圍繞“未來TMT的趨勢在哪”“如何助力東莞高品質發展”兩個問題展開讨論。車庫咖啡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袁劍雄則認為未來TMT将呈現雲化、去中心化等變化趨勢。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而對于“清華力量”如何賦能東莞産業發展,清華東莞創新中心副主任、清大創投總經理肖斌認為,随着東莞不斷轉型更新,創新型平台陸續入駐,東莞的基因也在不斷轉化,接下來需要進一步豐富有利于技術承載和發展的投資體系。

“抱團結盟遠比單打獨鬥能夠産生更多的力量。”袁劍雄認為,東莞應持續支援孵化器行業發展,推動新形式的孵化形式落地,不斷引導大型企業和孵化器合作,鼓勵投資型孵化器發展,助力投資機構與孵化器的關聯發展,繼續加深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常見投資創始合夥人夏朝陽則認為,在建構創新型生态格局的基礎上,東莞未來要緊扣大灣區來做好創新生态培育,在大灣區高品質、多層次的創新社會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出品:松山湖融媒體中心

編輯:韋基禮 馬新傑 鄭國豪

責編:張珊珊

審校:黃少宏 陳啟亮

【創新松山湖熱點索引】

▶聚合力出硬招,松山湖全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送醫送藥暖人心,松山湖推動退役軍人工作提質增效

▶惠州發現一名密接!多名确診病例,都有該口岸旅居史!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
一場大賽背後的“清華力量”與“松山湖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