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阿克蘇市進階中學國文教師、黨辦主任文靜,是杭州援疆教師“傳幫帶”的受益者。從2012年開始,她與來自杭州的援疆教師開啟了學習和交流,一直延續至今。
春風化雨,潤物育人。文靜說,“希望我們從杭州學習來的教育理念能夠‘落地生根’,形成一套适合阿克蘇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幫助更多的教師成長,幫助孩子們未來很好的發展。”
如今,她在阿克蘇市第三進階中學支教,傳遞杭州美好教育的内涵與真谛。來自“煙雨江南”的美好教育,正在“塞外江南”阿克蘇薪火相傳,綻放芳華。
受益于杭州教育援疆,“觸電”美好教育

2009年7月,畢業于河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靜,選擇回到家鄉阿克蘇市工作,成為阿克蘇市第三中學的一名高中國文老師。就在三年後,一場奇妙的杭州教育“傳幫帶”緣分,把她和杭州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杭州教育援疆,其中一個重要環節便是深耕精磨“傳幫帶”,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骨幹教師,從教育“輸血”向“造血”轉型。
說起與杭州援疆教師的緣分,文靜回憶道,“我記得他叫王老師。他和我說,年輕教師一定要有朝氣,要有目标,要有沖勁,希望我能在工作上不斷提高自我要求。” 隻一句簡單的話語,卻給予了她不一樣的力量。教書育人,教師更應有所追求。
2013年,由杭州援建的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阿克蘇市進階中學建立,通過遴選,她也随之調入了這所學校工作。在這裡,她與杭州教育的緣分更加深厚了。
湯曉風、陳利民、王國燦、鄭虹、駱琤、沙汀、徐志蓮、姚建良、賈小龍……這些來自杭州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就如胡楊一般,深深地紮根在阿克蘇教育領域,毫無保留地傳道、授業、解惑,為提升阿克蘇市教育“造血”功能發光發熱。
作為杭州教育援疆的受益者,文靜十分感謝杭州援疆教師,“每一批杭州援疆老師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都把最好的教育經驗教給了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得到最好的幫扶和發展。”
記憶的長河裡,總會泛起朵朵浪花。與杭州援疆教師的相處點滴,在文靜的記憶中是值得永久留存的溫暖片段。有一個互動場景,她仍記憶猶新。
2020年8月新疆疫情突發,文靜接到一項臨時教學任務,需要面向全疆制作課文《逍遙遊》的視訊公開課。“這篇課文晦澀難懂,我自己教都覺得難度很大。制作全疆的視訊公開課,我感覺完全沒有底氣。第一時間就想向賈老師求助。”她口中的賈老師即來自浙江省嚴州中學的賈小龍老師,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國文老師。當時正值暑期,賈老師回了浙江。
接到她的求助電話後,賈老師一口答應,鼓勵她先把教案做出來。教案做好後,賈老師認真看完,立即給她回了電話,給出了十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修改完畢後,賈老師更是親自幫她完善教案,還建議她制作配套的PPT,提醒她諸如上課時語速不要過快、吐字一定要清晰等細節。《逍遙遊》視訊公開課的成功錄制,“‘軍功章’上有賈老師的一半。”文靜笑着說。
來到杭州集訓、跟崗學習,系統認知美好教育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是一項靜待花開的事業。文靜認為,學校的發展是為了給老師的發展搭建更好的平台,而老師更好的發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隻有老師在學習中不斷地發展,才能更好地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建立正确的目标。”
作為阿克蘇市骨幹教師的一份子,文靜在2020年9月來到杭州師範大學參加集訓。在為期10天的教育訓練時間裡,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各位名家教師的先進教育理念、教學經驗、學校管理知識等。集訓結束後,她還來到餘杭進階中學跟崗學習了兩個月。
在此之前,她對于杭州的印象是“一個美麗而富有文化的地方”,等真正開啟教育交流後,她認為杭州這座城市飽含精緻、細膩、底蘊、智慧、勤奮。杭州的學習經曆,也讓她對于杭州美好教育有了更加系統的了解和認知,“對于一所學校的評價,更要展現全面性和前瞻性。”
文靜潛心鑽研,認真學習,向杭州教育汲取經驗,也先後在教學教研上有了不少收獲。例如,在自治區中國小教師微課制作評比活動中,她創作的《了解逍遙遊的主旨》獲得自治區級一等獎;在阿克蘇地區中國小學科研賽及專題研讨活動中,她創作的《細品風物問候春夏——<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獲得地區級一等獎。
支教“傳幫帶”,讓美教育薪火相傳
在電話采訪文靜的時候,記者得知,她目前正在阿克蘇市第三進階中學支教,學校裡更多的是年輕教師。
“教育‘傳幫帶’是一種雙向的促進。一位老師的良好發展可以幫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長,同時老師間的互相影響也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走向優秀。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杭州美好教育的理念去影響更多人,讓阿克蘇市的教育能夠得到更加均衡的發展。”
以往,她是杭州教育“傳幫帶”的受益者。如今,她薪火相傳,成為美好教育“傳幫帶”的老師。兩種角色的變換,也讓她有了不一樣的教育思考。
“之前在學習的時候,我會有目的地學,會關注不同的問題,尋求問題的答案。現在,作為老師們的師傅,我會想着如何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文靜說,有時候還會擔心自己學得不夠,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聯系杭州的老師們尋求幫助。
她表示,“杭州的老師們是将自己最好的資源、最多的智慧送給我們,每一份力量裡都包含着杭州老師們的真心。也正是這份真心,帶領着我們阿克蘇市的教師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