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藥是安慰劑?還是萬能藥?該如何正确看待?

作者:女人百科彙

2019年的冬天,新冠肺炎席卷我們整個國家。在面對如此兇猛的疫情,我們的醫學工作者開始尋找可以抵禦這頭猛獸的良藥。在治療診斷期間,發生過這樣一個溫情的小故事。我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在巡查病房的時候,檢視一名患者的情況,讓他把自己的口罩摘下,觀察患者的舌苔時,明顯看出這名患者的眼神裡閃着光,他可能在想:這麼危險的時刻,不摘掉口罩都有着極大的病毒傳播可能,還要摘掉口罩檢查病情,小小的動作足夠溫暖整顆心。

中醫藥是安慰劑?還是萬能藥?該如何正确看待?

由此可見,當一個病人在疾病纏身的關鍵時刻,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以成為動力。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也表示我們中醫就是溫情和技術同行的。既能帶來安慰,又可以有療效。

但是總有一些倡導西方醫學、反對中醫藥的人說:中醫藥對人類疾病的幫助僅是帶來一些心理安慰,不能起到根治作用,而西方醫學是經過千萬次臨床實驗檢驗出來的真理,比中醫藥的效果會更加顯著,也能幫助病人根除一些疾病。這些人就說中醫藥僅是安慰劑。

所謂安慰劑就是醫生按照真實藥物的樣子模拟出相似品,但這個相似品是不含任何藥物成分的。當病人服用這個安慰劑之後,會出現一種症狀緩解的現象。

中醫藥真的是安慰劑嗎?

中醫藥是安慰劑?還是萬能藥?該如何正确看待?

中醫藥沒有科學實驗的根基,真的對病人隻是起到安慰劑的作用嗎?這個說法肯定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的中醫學文化流傳千百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代,西醫還沒有傳入我們中國的時候,百姓們都是吃五谷雜糧,肯定是難以避免生病受傷的,我們的中醫單單靠心理安慰去救人治病?這想想也是不科學的。

中醫治病的例子有很多,清代名醫喻嘉言曾用三味藥便治好了一個16歲的孩童,這個小孩在夏天勞作,天氣炎熱,得了痢疾,一天一晚拉肚子要上百次,最後都不能下床了,每天隻能喝點水,沒有一點食欲,什麼都吃不下。喻嘉言見狀斷為大火毒症,便開了黃連、大黃、甘草三味藥就把這個小孩的重症就好了。

還有我國著名學者胡适先生,胡适先生是受西方科學影響的先進人士,他上司的新文化運動也是享譽中外。但他在早年就患上了糖尿病,因為長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不相信我們的中醫治療,為了治好自己的糖尿病找了許多西醫,也沒有成效。最後,遇見了陸仲安,陸仲安是有名的中醫學者,他幫助胡适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後來胡适描繪了一幅畫像送給陸仲安表達感激之情,再也不敢小看中醫學的療效了。中醫藥的存在和發展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足以證明中醫藥的療效價值,僅僅是安慰劑的作用,早被中國淘汰了不是。

中醫藥是萬能藥嗎?

中醫藥是安慰劑?還是萬能藥?該如何正确看待?

有一些絕對崇拜中醫學的人會認為中醫藥神通廣大,可以幫助治療所有的疾病,更有一些思維愚鈍的人,從不接受現代西醫的治療,甚至都不會去醫院看病,認為一去醫院那都是去鬼門關走一遭,很難再健康回來。

中醫藥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疾病,但其發展水準也是有限的。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程純就曾明确表達過:持有中醫“萬能”的觀點是“萬萬不能”的!即使現在我們的科學水準已經很發達了,仍然有些疾病是我們還沒有攻破的領域,中醫藥擅長治愈一些疑難雜症、慢性疾病。而西方醫學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我們身體内部的結構或變化,西方醫學可以通過先進的科學機器輔助檢測,但中醫就很難通過一些外在方式檢測出來。當我們出現一些血管堵塞就可以通過血管成形術快速解決堵塞問題,而想通過中醫治療就很難了。

是以,也不能絕對地形成中醫學崇拜論,中醫西醫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疾病和痛苦的,根據自身的病症,挑選最快療效最好的醫學方式,才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

中醫藥是安慰劑?還是萬能藥?該如何正确看待?

中醫藥是我國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瑰寶,為我們民族發展和人類健康都做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不僅要重視我們的中醫藥文化,讓其幫助我們遠離疾病,也要為它盡一份力,更好地傳播和發揚中醫學文化。

早在2009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就成立了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傳播中心,聘任頂級“國醫大師”裘沛然先生為傳播中心主任,這也呼籲我們中醫藥大學可以率先帶動起我們,掀起傳播發揚中醫藥文化的熱潮。中醫藥知識本身也是知識深奧的學問,通過專業的學者進行宣揚,更有利于中醫學文化的專業性發展。

除了面向專業人士,我們的中醫藥文化傳播,也要面向我們普通大衆,可以多傳播通俗易懂的醫學知識,讓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邊受用、邊傳播、邊弘揚。

中醫藥的價值不單單是起療效,還帶給我們溫暖,既是我們疾病路上的安慰劑又是我們疾病路上的療效藥,保護好中醫學文化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