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概念到精神,創意寫作如何介入文學生态與文化發展?

近日,“何建明中國創意寫作獎”宣布在上海正式設立,由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何建明捐資設立,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擔任執行機構,下設“作品創作獎”“新銳作家獎”“創意寫作理論獎”“創意寫作教學貢獻獎”,每屆獎金30萬元。

從早期的斯坦福大學課堂到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坊,借助創意寫作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這些寫作者彼此打破自己的界限和經驗,進行着更多的跨界嘗試。從這個角度說,“何建明中國創意寫作獎”的設立展現了創意寫作源初對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文學精神的鼓勵,更為外界了解創意寫作提供了新的管道。

從概念到精神,創意寫作如何介入文學生态與文化發展?

近年來,城市文化創意産業的多元發展、嚴肅文學與類型文學的交叉影響、網文寫作的多樣化現實化等現象背後的多股推動力量中,總是能夠看見創意寫作的身影以及來自上海高校發出的聲音。創意寫作中國本土化發展十餘年來,從高校學科建設發展開始,不斷完善着從大學到博士後乃至反哺初高中作文的全教育體系,同時《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雜志的創刊、連續六年華文創意寫作大會的舉辦,都是創意寫作深耕本土化的重要标志。一種文學概念及文學精神的傳播發展,也同樣離不開文學獎的鼓勵推動。

9月3日,“何建明中國創意寫作獎”宣布在上海正式設立,成為繼北大培元杯、華東師大“未來文學家”大獎之後又一個令文壇矚目的創意寫作類文學獎,也是國内首個以“中國創意寫作”命名的正式獎項。“何建明中國創意寫作獎”由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何建明捐資設立,落戶上海大學,由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擔任執行機構,下設“作品創作獎”“新銳作家獎”“創意寫作理論獎”“創意寫作教學貢獻獎”,每屆獎金30萬元。

從概念到精神,創意寫作如何介入文學生态與文化發展?

在上海何建明文學研究院召開的釋出會上,何建明表示創意寫作固然有一個學科概念上的定義,但同時也可以有一個更廣義的解釋,“中國的文學寫作,其實在這些年中有很大變化,包括了文體的變化,這在小說、詩歌和紀實類創作中都有變化,其實當代作家在面臨新的閱讀形式和新媒體的挑戰,他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寫作形态。這種變化和文體的多樣化、新發展,歸根起來就是作家們都在探索新的創作方法,都是在進行創意性的寫作。”他特别提到近年來關注到的像作家張炜、劉醒龍等人的創作變化,前者的兒童文學書寫、後者對武漢本土的多樣化書寫,都可以看作是當代成熟作家在跨文體、跨界方面的探索創新,因而,此次該獎的設立初衷既可以看作是立足文壇現狀,面向成熟作家的創新精神,也并重對年輕文學新人的鼓勵以及教學者的貢獻。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學科教授、兒童文學作家譚旭東在現場回應認為,類似成熟作家介入兒童文學書寫這樣的跨界嘗試應該被更多鼓勵。上海市網絡作家協會會長血紅則提及創意寫作近年與網絡文學發展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在上海為網文寫好現實題材寫作提供了很多啟發和指引。

許多作家近年自覺自發的跨界嘗試,并不以創意寫作自居,但在何建明看來這正是一種應被鼓勵和重視的寫作現象,他以自己去年書寫的上海抗疫題材作品《第一時間》和《上海表情》為例,講述了自己如何調用創意寫作的技巧和理念進行不同于以往的非虛構寫作。記者也獲悉,出于對《上海表情》一書在題材和書寫創意上的關注,此書日文版于今年8月剛剛出版,俄文版等譯本也已在出版過程之中。

從概念到精神,創意寫作如何介入文學生态與文化發展?

新出版的《上海表情》日文版(左)、中文版及《第一時間》

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學科教授葛紅兵見證了何建明對上海文學發展以及創意寫作發展多年來關心并參與推動的過程,他在現場也表示自己見證了創意寫作從早期在國内隻有複旦大學、上海大學等少數高校有學科創生到如今500餘所高校建立起了創意寫作學科,并且不同程度參與創意寫作課程的大學學生數量已破萬,“這些成績都将成為今後文化發展和文化創意産業的真正基石”。

釋出會舉辦當日,組委會負責人許道軍、張永祿代表主辦方宣讀了首屆“何建明中國創意寫作獎”評獎章程并介紹了該獎征稿評獎相關事宜,提名作品均由提名委員會提名推薦,同時,接受專家推薦和作家本人自薦,預計今年12月在廣東舉辦的第七屆華文創意寫作大會上舉辦頒獎儀式。何建明期待該獎項的設立,能讓當代的寫作者,越來越注意創意寫作,“也希望更多的作家和年輕作家們加入創意寫作行列,讓中國的文學呈現更精彩的現象,向時代和世界奉獻更多更好的中國創意寫作作品。”

原文載于“《文學報》微信公衆号”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出版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