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曹魏的五子良将

說起三國,必言蜀漢的五虎上将,《三國演義》對五虎上将的描寫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在曹魏一方,民間也有“五子良将”之說。他們分别是張遼、徐晃、張郃、樂進、于禁。

蜀漢的五虎上将說源自《三國演義》,而“五子良将”之說則出自《三國志》,陳壽将五人合傳,敍諸将生平事迹。五子良将與曹氏将領、諸夏侯不同,屬非宗親将領,雖戰功卓著,但未能似夏侯氏那樣進入曹魏政權的權力核心。五将加入曹營的時間不一,此前有的還是敵營之将,至官渡之戰後,五子良将才盡歸曹營。

張遼,先後跟随丁原、董卓、呂布,後投降曹操,征戰四方,屢立戰功。張遼在群雄之戰中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後成為一代名将,成為五子良将之首。張遼一生征戰無數,在與東吳軍隊逍遙津之戰中,殺出威名,威震江東。張遼一直處于守衛東吳前敵,後病故。

徐晃,早年跟随楊奉,曾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有功,徐晃被封為都亭侯。後曹操與楊奉交兵,徐晃跳槽到了曹營。徐晃是一可獨當一面的文武全才将軍。曾獻計平定關中,在與蜀漢名将關羽對陣時,擊破關羽,解樊城之圍。

曹操和袁紹戰于官渡,于禁和樂進,在官渡和袁紹軍決戰,二将對袁軍發動攻擊,大勝。樂進率精兵作戰沖陣,膽氣過人。是役斬淳于瓊。曹軍大勝,袁紹大敗。于禁在關羽攻取襄樊之戰時,率七軍救援,大敗,為關羽所擒。後關羽被東吳所擒後,于禁輾轉回歸魏國,被曹丕羞辱而死。樂進常和張遼鎮守合肥,防禦東吳。

張郃本是袁紹手下一員大将,曾向袁紹進言,必須保住烏巢,不得有失。但袁紹并不愛聽。袁紹戰敗後,遷怒于謀士田豐,殺了田豐。張郃恐成第二個田豐,仍和高覽率部衆投降曹操。随後追随曹操攻烏桓,破馬超。與蜀漢軍相持于定軍山,在街亭一戰中,大破蜀軍。後在與蜀軍交戰中,中箭而亡。

五将中,以張遼、徐晃、張郃三人居功至偉。于禁和樂進在早期的破袁紹之戰中有巨大戰功,後期則表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