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作者:徐德文科學頻道

作者:@天涯愛科學

10月21日,安徽省砀山縣一名中學生在上廁所的時候,不慎将人工耳蝸外挂裝置掉落廁所中。據事主稱,這套人工耳蝸裝置價值30萬,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可是一個天文般的數字。彷徨無措的家人隻好向外界求助,砀山縣消防救援大隊16時許接到報警電話之時,天都快要黑了。然而時間就是金錢,拖得越久,找到人工耳蝸的希望就越渺茫。救援人員随即緊急出動,連夜作業。

消防人員冒着惡臭,用鐵鍬把化糞池裡的雜物一鍬鍬鏟出來,一邊用水清洗,一邊細細翻找,可是整整忙碌了兩個多小時,整個化糞池都被翻了個底朝天,依然看不到人工耳蝸的蹤迹。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此時天已經完全黑了,惡劣環境下的高強度作業讓救援人員疲憊不堪,可這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一個中學生的未來,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個家庭失望。救援人員分析了一下思路,認為這個化糞池年深日久,雜物纏繞,人工耳蝸很有可能在管道裡就被堵住了。于是點亮照明燈,找來鑿岩機,順着管道一點一點把混凝土撬開,把裡面的東西全數翻出來一點點清洗檢視。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又經一個小時的奮戰,一聲悅耳的歡呼傳來,這個寶貝終于在管道拐彎處被找到了。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人工耳蝸是一種聲-電轉化電子裝置,它将環境中的聲信号轉化為電信号,并将其傳入患者耳蝸,刺激患耳殘存的聽神經而使患者産生某種程度的聽覺。人工耳蝸是一種高科技的電子裝置,在聽力損失嚴重甚至全聾的情況下,人工耳蝸是耳聾患者的唯一希望和選擇,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正常方法。科學界對人工耳蝸的評價很高,認為這是人類曆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人造器官,目前也是唯一一個可以代替人體器官的人造器官。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常人可能想不通,就這點東西要30萬?堪比一輛中等豪車了,人工耳蝸為什麼會這麼貴呢?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首先是研發成本高</h1>

作為人造器官,人工耳蝸需要曆經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分成人和兒童)、最後由國家有關部門頒發上市許可,這個過程需要幾年的時間。人造器官從研發到應用,周期如此之長,涉及到一系列高精尖的領域,而且因為閱聽人人數不多,從成本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單獨承受得起如此漫長而巨大的投入。是以大都是從國家層面出發,組織一系列團隊來研發、生産、應用,這就注定了人造器官領域投入是其他正常醫療領域投入無法相比的,或者說根本不是在同一個數量級上。同時,從商業角度來說,人工耳蝸又是一種商品,必然要面臨着技術與産品的更新與換代,這些都需要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據測算,每一代人工耳蝸産品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再到應用,一個周期至少要投入2~3個億,時長要3~5年。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其次是制造成本高</h1>

作為人造器官,所有零件從材料到制作工藝都有着極高的要求,大多數原材料需要國際上最頂尖的供應商才有能力提供,對于體外機,要求省電,耐用,防水等。這對電池,連接配接線,體外機外殼等所有配件和制造技術都有很高要求。而體内的植入體對密封,安全,生物相容性亦都要求極高,無論體外機還是植入體,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是以人工耳蝸的生産制造成本費用是非常高昂的。

就以其中所需用到的導線為例,不要以為像那些日常所見的耳機線那麼簡單,人工耳蝸的導線需要傳遞的資訊量大,還要具備良好的屏蔽性和耐磨性。因為閱聽人少的原因,需求量不大,是以包括像富士康這樣有名的大廠都不願意生産,隻有少數幾家廠商願做,規模上不去,成本自然降不下來,是以一根不起眼的耳蝸導線要價就至少2000元。

此外,人工耳蝸的市場銷售成本和流通成本也不低,各個流通環節都需要錢。所有這些成本加起來就導緻人工耳蝸的價格高居不下。過去進口的人工耳蝸一般都要二三十萬,還不包括植入手術費用。一些人為追求國外品質,去國外做植入手術,費用都要5~6萬起。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值得慶幸的是,由中國人開發的人工耳蝸後來者居上。複旦大學附屬眼耳喉鼻科醫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帶領他的團隊,花了18年時間,在2003年終于研制成功了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獨立創新技術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蝸”,打破了“洋耳蝸”一統天下的壟斷局面。王正敏産品臨床效果及各項資料名額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使我國跨入了世界上為數不多能研制、生産人工耳蝸的國家行列,目前中國人工耳蝸的産品已經進化到二代三代。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的原因,聾啞人的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這讓國産人工耳蝸在生産上就能做到規模化進而降低成本拉低售價,目前國産人工耳蝸一般7~8萬元就可以買到,一些原來動辄二三十萬的國外産品售價也被迫降到15萬元左右。這對于全世界的聾啞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天大的福音。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王正敏

人工耳蝸這麼貴,到底值不值得呢?

首先,從個人層面來看。

每一名聾啞人的背後,都有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無數個植入人工耳蝸的患者,當機器打開那一瞬間,他們一下子就從無聲的世界進入到缤紛多彩的有聲世界。就在那一刻,他們臉上的表情或驚訝,或害怕,或激動,他們随之兩眼緊閉,人生第1次用眼睛之外的器官去感受身邊的世界,任由激動的淚水順着臉頰流下。看到患者那種百感交集,悲喜相交的表情,身邊每一個人都無不動容。國際著名聽力學家Sig博士就曾說過,人工耳蝸是一項能讓人熱淚縱橫的醫學技術。對于患者來說,這并非是僅僅解決“聾”的問題,還解決了“啞”的問題,因為“說”是建立在“聽”的基礎之上的,建構起與外界交流的能力,能足以改變他們的一生命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花這些錢所得到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第1次聽到聲音的不同表情

其次,從社會從國家層面來看。

在五大類殘障人士中,聾人屬于溝通最困難的群體,為確定聾啞人正常的生活,從家庭到社會,都要有很大的付出。國家從上到下都建立了一系列關于聾啞人教育、就業保障制度,單是中央财政每年為此投入的資金就以數十億元計。至2019年止,全國聾人學校共計296所,從校舍、師資、到學生的補助投入都是一筆巨大的資金。據統計,我國每年2000萬新生兒中,約有3萬為聽力不健全者,現全國聾啞人總數量約為2700多萬,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桂林市聾啞學校

如果從初生兒開始就植入人工耳蝸,讓這些人一開始就走上正常成長之路,單從國家層面來說,都是一筆非常值得投入的資金。現在,世界各地對新生兒植入人工耳蝸都采取國家扶持政策,聾啞人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歐美等發達國家為此正逐漸減少聾人學校數量,據報道,目前德國的聾人學校已幾乎全部關閉。在我國,目前對0~7周歲符合植入人工耳蝸條件的兒童都采取财政補助政策,例如廣州就規定,人工耳蝸醫保最高支付7.6萬元(2018年政策)。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第1次聽到聲音的表情

需要指出的是,人的語言中樞發育一般到3~5歲左右就形成了,如果在此之前植入人工耳蝸,聾啞人将會獲得良好的語言能力。過了這個時期,就算植入人工耳蝸,聾啞人也隻能聽到聲音但無法形成自己的語言。是以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越好,目前普遍認為,新生兒在12個月或以下是植入人工耳蝸的的最佳年齡,讀者朋友如果身邊有這種需求的人士,一定要提醒他們盡早接受植入手術。

安徽學生30萬元人工耳蝸掉廁所,消防員掘糞池尋找,丢了要開顱?首先是研發成本高其次是制造成本高

第一次開機測試,寶寶笑了,媽媽哭了

需要說明的是,這位同學丢失的隻是體外機,價值遠遠沒有30萬那麼誇張。此前很多傳言稱體外機丢了非常嚴重,甚至要重新做開顱手術植入裝置。實際這是錯誤的說法,體外機是可以重新配置的,即使進口的也就幾萬元,當然對普通家庭來說,這确實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另外人工耳蝸也無須開顱,隻是在耳後切開口子,皮下植入裝置,不是很複雜的手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