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隻有買下它,才能高枕無憂</h1>
從1762年起,路易斯安那地區就是西班牙在北美的殖民地。由于該地區内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國農産品的重要運輸管道,是以在1795年,美國就與西班牙簽署了《平克尼條約》,确認了美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航運權,并可自由使用新奧爾良港。
1800年,西班牙與法國簽署秘密條約,将路易斯安那地區轉讓給了法國,以換取法國在歐洲對西班牙的支援。
美國得知條約内容後非常擔憂,尤其是剛剛上任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他不僅擔心會失去新奧爾良的使用權,還認為拿破侖也許會利用這次機會擴大法國在北美的影響。

于是他接連兩次派出特使出訪巴黎洽談購買新奧爾良事宜。可當時拿破侖并不想将此地區賣給美國,是以談判并不順利。
直到1803年,傑斐遜派出了流亡美國的法國貴族皮埃爾·塞缪爾·杜邦(美國大名鼎鼎的杜邦家族第一代)前往法國參與談判,他在法國擁有豐富的政治人脈。
此時的拿破侖在聖多明各(今海地)的軍事行動一直不順利,在北美的軍力不足,且與英國的沖突已不可避免,而杜邦通過非官方途徑提出的出售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的想法對他來說極具誘惑力。
拿破侖最終決定收回法國在北美的勢力,集中精力對付英國,将路易斯安那出售給美國,他的要價是:1500萬美元(6800萬法郎)。
<h1 class="pgc-h-arrow-right">如此好事,居然遭到反對?</h1>
得知拿破侖要将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賣給美國的傑斐遜大喜過望。因為這樣的話美國不僅領土将瞬間擴大一倍:南臨墨西哥、北抵加拿大、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脈,還能将密西西比河這條内河航運的命脈握在自己的手中,且土地價格低于每英畝三美分。
他決定立刻與法國簽訂條約以防拿破侖改變主意。當此購地案在美國公布時,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因為對當時的美國來說1500萬美元是一個巨額數字,且他們認為與英國搞好關系比拿破侖重要。但最終參議院還以24比7的票數通過了這項提案。
美國通過向歐洲銀行舉債的方式将購地款支付給了法國,這筆債務直到1823年才還清。連本帶息,美國為購買路易斯安那地區(約為現在美國領土的四分之一)共付了2300萬美元。
1803年12月20日,法國将新奧爾良移交給了美國,1804年3月10日,法國在聖路易斯舉行了正式的儀式将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的主權移交給了美國。
此後,美國政府從路易斯安那地區先後劃分出了15個州,這些州對奴隸制的态度直接導緻了半個世紀之後的美國内戰(南北戰争)。
<h1 class="pgc-h-arrow-right">傑斐遜任期内的最大功績</h1>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對美國來說實在是一筆劃算的交易,是托馬斯·傑斐遜總統任期内最大的功績,他曾興奮地說:
“它比整個美國還大,差不多有5億英畝,而美國才有4.34英畝。”
他還将這次購地稱為:“給予我們後代的充足儲備和多方面的自由祝福。”
這次成功的購地案讓美國信心倍增,進而開啟了擴張模式。在意圖吞并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失敗之後,美國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讓美國與西班牙在邊界起了争執,西班牙手中的佛羅裡達成立美國的新目标。1818年,安德魯·傑克遜出兵佛羅裡達,次年占領彭薩科拉,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裡達。
之後,美國運用各種手段繼續擴張,下一個目标便是: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