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老一輩評價現在某些年輕人,經常習慣用“沒幹勁”說事兒。

他們好高骛遠、好逸惡勞,想得多,做得少。

慢慢地,在不同國家的不同地方,他們被貼上“吃草族”、“草莓族”的标簽。

除了上述特征,這類年輕人還有一個特點,他們四肢健全,但完全沒有任何欲望。

對他們而言什麼叫夢想呢?也許曾經有過,但現在完全不剩一丁半點兒。

在我國深圳,類似上述情況的年輕人有個特殊的稱謂,名曰:

三和大神。

來,今天就來和你們聊聊這群特殊的邊緣人。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

<h1>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h1>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這部紀錄片由日本NHK制作,在旁白一欄,我驚訝地發現了日本影壇黃金配角,遠藤憲一。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由他來講這個有關中國底層的故事,總感覺臉面上有些挂不住。

畢竟,這是我們的事。

但看完後我覺得,片子确實做得挺不錯的。視角客觀,沒有偏見,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對于紀錄片而言,如實記錄真相,不應該用國界和有色眼光加以區分。

《三和人才市場》于上月初在日本首播,出資源後,短時間積攢起來的評分就已經說明了作品分量。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逛短評的時候,還一不下心發現了有趣的東西。

一個以三和之名注冊的網站。

登陸後,畫風之魔幻。

自己感受下。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這個網站一直有更新,其中一些頭圖,讓你誤以為在浏覽成人網頁。

有興趣的自己去看,這裡不再細說。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提起三和大神,類似情況,我首先想到的是B站鬼畜網紅,竊·格瓦拉。

他最廣為人知的言論,莫過于那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

懶就罷了,關鍵是他并不以進牢房為恥,反倒自得其樂。

常人的自尊,似乎對他而言并不重要。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可能看到這兒你會好奇,什麼是三和大神?

其實,三和大神隻是一種比喻,就像我在一開始說的那樣,它指代的是那些已經丢掉夢想,生活上得過且過的人。

這種人不光出現在地級城市,一線城市也不少。因為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附近遊蕩的此号人特别多,其名号才逐漸成為失敗者的專有代名詞之一。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實際上,在成為三和大神以前,這些人一開始是懷揣夢想來到此地的。

不過,因為市場招攬的對象多以低學曆人群為主,且提供的職位也大多以臨時工居多,低薪、内容單調重複、且住宿環境不過關,讓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這類工作,選擇了辭職。

此後,他們踏上一條成為“大神”的不歸路。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辭掉全職工作以後,這些昔日在工廠或企業賣苦力的人,選擇了日結類工作。

和以前的工作比,這類工作的特點是來錢快,而且酬勞為當天結算。

運氣好的話,你甚至可以拿到一份待遇還算不錯、且不算費勁的臨時差事。

比如去當個裝修工啦、當個奶茶店小弟啦、掃個地啊、慶祝開業蹦個迪什麼的。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因為三和市場黑中介遍地,騙勞工免費給自己打工,完了還克扣工資的情況不在少數。日結性質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打工仔在這方面的煩惱。錢當天結算,老闆賴不了賬。

但相應地,不确定性也應運而生。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對比之前月薪3-4K的工作,如今從事的日薪作業,酬勞從50-300元不等,而且還不是天天都有。

于是問題浮出水面:吃住怎麼解決?

在深圳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物價高是常識。不過在相對偏遠的郊區,前身是農村的三和物價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準。

一瓶礦泉水1元,網吧包夜10元,甚至你玩兒累了想找個住所,15元也可以湊合一晚。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對于了解那裡的人來說,這種廉價床位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除了床單無法換洗,糟糕的公共衛生和複雜的人員構成,但凡有點兒理智的人一定不會選擇在這裡落腳。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但對于工作不穩定,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三和大神來說,一切習以為常。

如果窮到連15元的床位也買不起,那就幹脆睡大街。

于是在三和,這樣的畫面就屢見不鮮。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宛如乞丐一般,即便被警察拘捕,放出來後,找個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又可以湊合一晚。

對于三和大神而言,沒有什麼是不能将就的。

更奇特的是,即便已經淪落至此,他們賺到日結工資後的首筆開銷并不是飽飽吃上一頓,而是将其用在網絡遊戲上。

工作一日玩兒三天,成為他們逍遙的口頭禅。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更有甚者,還有人染上賭博的惡習。

此前打工存下的10來萬積蓄在短時間内被揮霍一空這樣的事兒,對于三和大神來說已經成為不堪往事。

錢沒了就沒了,自己反正又窮又醜,相親也成為空談。

于是,虛拟的網絡世界和賭桌上的博弈成為他們尋找自己價值的方式。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和廢人相差無幾的三和大神,如之前所說的那樣,在初次來到深圳時,并非甘願堕落。

隻是,殘酷的現實讓他們很快認清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

當夢想變得遙不可及,而自己也因為資本的壓榨和剝削變得疲憊不堪時,選擇倒退比選擇前進變得更加容易。

相較徹底淪為社會底層的三和大神,《三和人才市場》還将視點對準了改革開放後首批到一線城市打拼的外來務勞工員。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憑借自己的勤懇,他們獲得了相對安穩的工作。

可那又怎樣呢?

沒戶口,小孩的上學問題成了當頭難題。沒錢,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這些人也隻能望洋興歎。

他們不屬于這裡,他們隻是過客。

他們的遭遇,不正是一線城市漂泊人群的寫照嗎?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可以看到,盡管這類人比三和大神勤奮,但或因為學曆,或因為出身,或因為别的什麼原因——

究其本質,他們同樣是城市中的浪人,隻不過混得比三和大神好點兒。

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這群一代務工者同樣一無所有。

《三和人才市場》除了從工作性質、市場環境揭示了一個底層人從被壓榨到淪落的原因,還有一點,觸及到對社會結構的反思。

片中記錄的三和大神,其父母無一例外都有進城務工的經曆。作為被留守的一代,家鄉短缺的資源和教育水準不平衡,以及物價上升,都迫使這代人重複父母的命運。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其中一位“三和大神”因為交不起學費被迫放棄求學

然而和老一輩相比,新生代的這批80、90後,因為從小生活在相對安甯的環境中,對安逸的追求明顯高于父輩。

悲劇的是,他們的能力并不能為自己換來理想的工作。在一次次受挫後,日結最終成為他們的歸宿。

青春,也被這樣白白葬送。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隐形天花闆将底層群眾通往财富的道路攔腰斬斷,這一方面源自他們本就糟糕的家庭環境,一方面也源自家庭成員自身的認知局限。

隻是當這樣的死循環通過三和大神現象表現出來,格外刺眼。

話說回來,三和大神有點像西方國家裡的流浪漢。我們知道,即便如美國這樣的國家,流浪漢數量也不是蓋的。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

三和大神同流浪漢的共性在于他們都受困于自己的認知,而這,毫無例外地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關。

你的感歎,他們卻意識不到,這便是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是以,少信些“讀書無用論”的歪理吧,無論你去往何處,知識結構決定了你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角度。

上學并不是為了讓你學以緻用,它培養的是你的思維方式。它未必給你帶來财富,但精神上,你一定不會比這些大神更易受空虛蠱惑。

逆境讓意志薄弱者乖乖就範,經曆過艱難的學習生涯,你一定已經有了充分準備去迎接更多困難。

無論如何,當你心安理得坐在教室裡接受教育時,你的同齡人有可能正如片中的大神一般居無定所。

還有什麼理由不感恩呢?

這部「醜化」中國的片子,拍出了我們難以啟齒的堕落三和 人材市場~中國・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