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羅盈盈

編輯 | 石一瑛

2020年初,年貨季,Vlog達人劉虞佳賣力推銷着一款褲子,發出李佳琦式的感歎。

這是一次與Lululemon的合作,希望說服更多中國消費者,買下那些昂貴但舒适的緊身褲或排汗T恤,來取代一條牛仔褲或者一件襯衫。

同一時節,《每日人物》的一篇報道,提出質疑:在中國市場,Lululemon的消費群體究竟是誰?

以瑜伽服飾起家的Lululemon,最顯著的标簽是女性、瑜伽,高端、小衆。

不是誰都能接受均價900元的緊身褲,但這個北美品牌,至今已連續七季營收增速超過20%。

在中國市場,Lululemon仍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究竟誰在買它,中國市場業績幾何,以及,以店面為核心,真的已經形成社群了嗎……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誰在高價買單?

在北美瑜伽風潮興起之時,1998年,原本從事沖浪裝置行業的Chip Wilson在溫哥華成立Lululemon品牌,從女性瑜伽高端産品切入細分市場。

Lululemon的消費群體定位于新型中産女性——她們對于價格敏感度不高,更在意于品質,包括面料功能性和時尚設計。

瑜伽老師夏曉曦正是核心客戶,她自稱,“一個隻穿Lululemon,并且為此燒錢無數的瑜伽老師。”

瑜伽圈,擁有該品牌最大的使用者群。舒适、柔軟、透氣、顯身材,這是瑜伽圈對其産品的常見評價。

“屬于那種看似普通,穿上不會出錯,甚至有驚喜,”夏曉曦說道,“如果關于瑜伽服的評分有十分,我會給到八分。”

作為Lululemon的明星産品,一條運動緊身褲在中國的零售價大約在750至1000元之間,價格高昂,且極少打折。

首席執行官卡爾文·麥克唐納(Calvin McDonald)表示,即便市場上出現不少仿冒産品,售價100美元的褲子不會打折,“可以選擇通過打折變現,但也可以選擇投資創新和投資經驗。”

業績說明了,确實有一個不小的群體,在不斷為全價産品買單。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Lululemon将自己定位為科技公司,目前有9種面料技術,由此産出22種不同質感的面料,其專利材料制作的裸感緊身褲最賣座。

從天貓店可見,Align系列的裸感緊身運動長褲銷量排行第一。在各種産品推薦平台上,隻要談及Lululemon,這款産品幾乎都被“吹爆”。

夏曉曦說:“裸感系列材質是我穿過的運動系列裡最舒服的,無束縛,關節伸展友善,缺點是容易摩擦起球,視覺感會覺得腿更細。但也會遇到褲腳開線的狀況,就默默拿到縫衣店修補了。”

來自上海的Maggie是一位健身達人,與夏曉曦不同,Maggie購買Lululemon的産品,最早緣于參加該品牌的社群活動。

在周末,Lululemon門店會變成健身俱樂部,由品牌大使或其他健身教練帶隊訓練,注冊會員可免費報名參與課程。

Maggie參加過瑜伽和跑步活動,“一般活動都是門店自發組織的,一是為了吸引我們到店消費,二是通過參與活動對品牌産生粘性吧。”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實際上,這家創業公司的快速成長,正是得益于其與健身社群的捆綁政策。

由于創立初期資金有限,Lululemon沒有設定專門的市場部門。品牌宣傳主要倚靠與瑜伽教練合作的模式,以及贊助社群瑜伽課程,接觸更多潛在使用者。

據了解,她們的社群活動以瑜伽為主,其餘類型的運動較少。

他們還會邀請各地的瑜伽老師和健身教練成為品牌大使,為後者提供服裝,以此作為流量出口,通過專業人士的口口相傳,借一小撮人去影響更廣泛的閱聽人。

比如,廣州太古彙店的大使是Yoga guangzhou studio創始人Daisy,上海新天地店則有Stud CrossFit創始人教練梁可。

前首席執行官Laurent Potdevin如此解釋品牌政策:“我們如何告訴外界Lululemon在做什麼?不是通過創造潮流爆款,而是制造情感聯系。”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随着品牌認知度在中國有所提升,《每日人物》的報道中,一名店員為前來消費的使用者畫像:有錢、瘋狂熱愛運動,此外剩下多是瑜伽教練。

在Maggie看來,其消費者的特征更為廣泛,“一般30多歲,各行各業都有,沒什麼規律,都是愛運動或者有運動習慣的人,不一定非常專業,但有點運動基礎。”

作為一名務實主義消費者,Maggie覺得Lululemon價格偏貴,僅購入過兩件産品。在她的運動圈子裡,确實有個别人已經成瘾,所有款式都會入手。

在北京、上海有7家店的中高端連鎖健身房SpaceCycle,單節課價在100元以上。比例不在少數的瑜伽課和芭蕾課上,老師們穿着Lululemon的比例不到一半,而上課的成員以女生為主,穿着的運動服飾,品牌五花八門。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營收飄紅,中國業績成謎

在Lululemon創立前兩年,北美另一家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在美國巴爾的摩面世。

兩者的成長軌迹很相似,均是從小衆市場起家,在運動服飾面料上找到差異化優勢。Lululemon以女性顧客為主,Under Armour則是男性消費者居多。

2016年以前,Under Armour曾連續26個季度營收增速達20%以上。但經曆多年的飛速增長後,近兩年深陷業績低迷。

相較之下,雖一度也靠着“護蛋褲”出圈,但Lululemon起步稍慢。

2018财年,Lululemon營收同比提升24%至32.9億美元,全年淨利潤為4.84億美元,這是公司史上業績表現最為強勁的年份。

不久之前,該品牌調高2019财年第四季度的預期。将于2020年2月公布的年報中,Lululemon全年營收預計超過39億美元,較之2018年提升兩成,無疑将再度重新整理業績紀錄。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中國市場不可忽略,Lululemon亞太區時任品牌及社群總監Amanda Casgar認為,“我們看好中國潛力,包括它對未來5年及10年規劃的貢獻,我們認為中國會變成未來最大的市場之一。”

2013年,Lululemon在北京和上海分别開設一家不售賣産品的展示空間,以試水中國市場。經過三年探索,2016年12月,該公司正式開張三家中國門店。

從官網看,2020年初,中國門店數量達到40家,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選址基本位于繁華商圈或購物中心的顯著位置。上海門店最多,有9家。

目前,中國門店采取直營模式,在定價、折扣和營銷方面擁有更多自主權,沒有第三方零售商來瓜分利潤。同時,直營意味着巨大的人工和租金成本,門店盈利壓力增大。

該品牌從未公布中國具體業績,但公司高層不時在财報會議上提到這片市場——2018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中國線上銷售同比分别高達200%和140%;2019年上半年,中國線上線下總計實作近70%的銷售增幅。

國際業務首席營運官兼執行副總裁Stuart Haselden曾提到,“中國業務50%來自線上。”天貓、官網和微信商城等電商管道,成為重要增長點。

由于Lululemon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僅三年,銷售體量的市場基數較低。是以,過去兩年,這些高增速的資料不具備太大參考價值。

目前,中國大衆乃至中高端運動市場佔有率,主要由安踏、李甯、耐克和阿迪達斯四家大牌所掌控。依照國内的消費水準,Lululemon的價位不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會考慮的範圍。

這家北美品牌能打動多少消費者用近千元購買一條運動褲,在中國收獲多大的市場體量,這仍然是一個問号。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走出瑜伽圈PK小衆紅利

瑜伽服飾不再局限于健身場所,還适合日常生活,消費者對緊身褲的需求居高不下。

英國時尚購物搜尋平台Lyst的報告顯示,過去兩年,瑜伽周邊産品銷量累計增長42%,其中緊身褲的搜尋量以每月36%的平均速度增長。

但在自己主打的瑜伽市場,Lululemon迎來一位強勁的對手。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2019年,耐克宣布推出專門的瑜伽訓練服飾系列。直至今年1月,這個名為Infinalon的瑜伽系列面世。

據介紹,新品以Infinalon布料制成,具有輕薄和高彈力的特點,定價在200元至600元。

此外,耐克同步推出體驗式零售——Nike Training Club将釋出一系列瑜伽訓練計劃。耐克正在對标Lululemon,搶占後者的市場。

盡管耐克在專業瑜伽領域起步更晚,但前者在全品類運動市場中擁有不可比拟的品牌影響力。同時,相較于Lululemon,耐克的價格定位具備更大的市場規模優勢,有望分走一些份額。

在瑜伽細分領域競争加劇的情況下,Lululemon繞不過從“小衆”到“主流”的擴張階段。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和安踏等巨頭的經驗顯示,隻有涉獵廣泛的品類,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

為此,2019年開始,Lululemon忙着“出圈”。

該公司将業務逐漸從單一的女士瑜伽服,延伸至跑步、訓練、休閑與遊泳等領域。

「深度」Lululemon:謎題待解

2019年4月,以功能性服裝為導向的Lululemon宣布将進入運動鞋市場。

麥克唐納透露,團隊正在研發一個運動鞋系列,“我們對鞋類産品進行了大量測試,從中意識到很多東西,Lululemon在鞋類市場找到一個空白地帶。”

該公司表示,在公布新産品之前,不會披露更多關于鞋類開發進度的細節。目前,貨架上仍未出現鞋類商品。

一個業内共識是,鞋類産品才是主導運動鞋服市場的關鍵,耐克與阿迪達斯過半的業績來自鞋類銷售。

歐睿咨詢的報告顯示,2018年,耐克在美國運動鞋服市場的份額為18.3%,阿迪達斯以6%位居次席,Under Armour和Skechers分别以4.1%和2.6%位居其後,以服飾為主的Lululemon隻占到1.9%。

此外,Lululemon進軍美容和個護産業,提供專為運動人群設計的保濕霜和香膏等護理産品。同時,公司推出高奢服飾品牌Lab,價格相較主品牌平均高出30%。

接下來,他們還将終止旗下童裝業務Ivivva,把更多資源放在成年人運動休閑市場,尤其是男性業務。

“男性對品牌的認知度依然非常低,我們要讓消費者知道,不僅僅是女性,Lululemon同樣是一個男性品牌, 需要讓更多男士來了解它,”麥克唐納說道。

Lululemon正在不斷擴大男裝品類的規模,提供包括訓練、遊泳、跑步和瑜伽類産品,以及生活休閑類的運動服裝,在更大程度上覆寫男士對運動服裝的需求。

其目标是2023年以前男性産品銷售翻一番,這意味着,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2018财年,男性品類的銷售額占據總額的比例為21%,達到6億美元。

對于Lululemon而言,“出圈”已經不可避免。

或許需要擔心的是,當品牌逐漸擺脫自己在單一運動領域的标簽,接入更為主流的軌道,早期忠實消費者對“小衆”的天然熱愛會是以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