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演員、拍電影、開美容院,民國女星王漢倫的“王”氣人生

當演員、拍電影、開美容院,民國女星王漢倫的“王”氣人生

她認為老虎無所畏懼,是因為老虎的頭上有個“王”字,于是她把自己的姓氏由彭改成了王。

她就是被稱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悲劇女明星的王漢倫。

她的人生經曆就像她給自己改的姓一樣,無所畏懼、一往直前。

1、

王漢倫,原名彭琴士,字劍青,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

她從小聰慧漂亮,深受父親的寵愛。

但是,所有的美好,在她16歲那年,随着父親的去世,戛然而止。

沒了父親的庇護,她在學校的學業家裡也沒有人再支援。

封建思想頑固的兄嫂,認為女人學習無用,便自作主張,讓她辍學把她嫁到了沈陽的一個張姓人家。

嫁過去之後,她發現,這個丈夫在一個中日合辦的煤礦上做事,幫助日本人買中國的地皮賺錢,還跟一個日本女人鬼混。

把愛國刻進骨子裡的王漢倫,無法忍受跟這樣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婚。

回家是不可能了,沒有了父母的家,已經不是她的家。

王漢倫靠給别人教書、打字勉強維持生計。

可是,生活對于積極的人,從來都不會吝啬,有實力的人總會有機會施展拳腳。

王漢倫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了一名演員。

2、

當時明星公司正在為籌拍《孤兒救祖記》尋找演員,在同僚的推薦之下,王漢倫參加了試鏡,就此邁出了她電影生涯的第一步。

王漢倫雖然初上銀幕,但她能從自身的坎坷際遇出發,去了解角色,她尤其善于駕馭悲痛的場面,情景逼真,一反以往文明戲演員的誇張和矯揉造作,大受觀衆的歡迎。

知道她正式成為了一名演員,她的兄嫂認為有辱家門,要将她送回老家的祠堂受懲誡。

王漢倫認為老虎無所畏懼,就是因為老虎的額頭上有個“王”字,于是決定改姓王,又從英文名中音譯了漢倫兩個字,正式同自己的家庭決裂,從此正式踏上了從影的道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

3、

拍完《孤兒救祖記》,王漢倫剛剛20歲。影片公映後,大為轟動,王漢倫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影視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王漢倫對薪水依然是剛入道時的水準。

不久之後,王漢倫加盟了長城畫片公司。她在這裡拍攝了一系列影片,尤其是《棄婦》公映之後,觀衆反映強烈,空前轟動。

但是,長城畫片公司原先許諾的高薪并未兌現,這讓王漢倫對影片公司的信任度降低,經過思考,她決定自己創辦影片公司,并取名漢倫影片公司。

漢倫公司籌拍的第一部影片是《盲目的愛情》,她事主演。

電影拍成後,王漢倫親自帶着影片到各地去宣傳,在放映休息期間,王漢倫還與觀衆見面。

她大膽地采用了這種類似真人秀、明星零距離接觸的形式,這讓觀衆更加熱情,這種見面形式也ge更加契合了市場的需求。

很快,王漢倫的第一部影片的拷貝就被海内外片商搶購,王漢倫也是以大賺了一筆。

勇敢的人對未來總是無所畏懼,能破局的從來都是高手。

4、

賺了錢的王漢倫,回到上海後就逐漸退出了電影屆。

探索未知在她看來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她決定走一條完全陌生的路——開美容院。

王漢倫師從法國美容博士理查德先生研究美容術,正兒八經地開起了自己的美容院。

隻是,這個美容院因為上海的淪陷,最終關了門。

日本人邀請王漢倫去給他們做宣傳員,遭到了王漢倫的拒絕。

賣國?那是不可觸碰的底線。

斷了經濟來源的王漢倫沒有屈服,她靠着變賣家具和衣物維持生活。

解放後,王漢倫參加了劇影協會,1954年加入上海電影演員劇團。

有人說,王漢倫的每一步成功都有運氣的成分存在,這一點不可否認。但三分靠運氣,七分要靠自己。

努力了一切才有可能,有勇氣的人,生活從來無所畏懼。

願我們都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