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微信公衆号: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好些讀者看了大号的“我們欠容嬷嬷一個道歉”。來跟我說,他很懷念20年前那個網絡環境。
我了解你懷念的是個什麼環境。20年前,小燕子身穿日本軍旗,毛事兒沒有,20年後,她的員工張哲瀚發了幾張微網誌,直接涼了。
說穿了,對錯始終都沒有變過。無非當年你說錯了,沒人管,你做錯了,沒人罰。僅此而已。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錯了沒有被處罰,是不是意味着你就對了呢?
其實錯和對,始終是明擺着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每個做事的人自己心裡也有一杆秤,自己究竟對不對,自己是否問心有愧,夜半醒來,想必自己也騙不了自己。
人這個動物,本身是有良知的,王陽明說,人人有良知。
隻是人的良知通常情況下都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麼呢?是預期管理。
一個孩子,今天犯點小錯,你縱容他,明天犯點大錯,你仍然縱容他,你以為他不知道自己錯了麼?
他其實知道,但是他不會收手的,因為他形成了你縱容他的預期。
直到有一天,他上房揭瓦,你修理他,他哭了,說,之前為什麼你從不修理我呢?
你看到了,他不是沒有良知,他隻是受制于預期管理。
俗話講: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換句話說為什麼每隔三天要打一頓呢?為什麼打呢?就是為了形成預期,形成揭瓦必挨打的預期。
這孩子就乖了,就朝着成才的方向去發展了。
都讀過《水浒》吧,鄭屠是怎麼變成鎮關西的呢?
鄭屠原本就是個殺豬賣肉的屠夫,慢慢的生意做大了,也雇了十來個人幫傭,大家每天都阿谀奉承他,鄭大官人,鄭大官人的叫着。
就像你今天一口一個鄭總的叫着。
那鄭總慢慢的就飄了,你注意一個細節,魯達前去買肉,第一次的時候是看見鄭屠躺在椅子上扇扇子。
他一個屠夫,不幹活的,指揮小的們切肉,他躺在躺椅上,喝茶。
看到是魯提轄來了,趕忙上去相迎,但也不忘了叫自己的兄弟去給提轄切肉。
你注意這個動作,很準确的反應了人物的心理。
鄭屠平日裡被人家一口一個鄭總,一口一個鄭大官人的奉承着,自己慢慢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他覺得,自己就應該陪着魯提轄喝茶聊天,切肉這種事自有小的們效勞。
他是這麼個自我定位。
那麼魯達是怎麼做的?上來就告訴他,我不要他們切,就你去切,你親自去切。
這就是一個下馬威,心理上的下馬威。首先讓鄭屠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你不過是個殺豬賣肉的,你不去切肉,裝的哪門子大官人?
這個描述很有意思。
短短幾句對話,作者把人物心理形成的原因,都暗示給你聽了。
我們想,如果鄭屠是個好人,誠實買賣經營自己的店鋪,那魯達就算想要欺負他,附近的老百姓也不答應。
你不占理呀,你沒有道理。
鄭屠被揍,直接原因就是他強霸了金翠蓮。
金翠蓮一個外地流落到此的女子,擱在今天,就是北漂,你仗着手裡有家公司,腰裡揣着倆錢,就欺負了人家。
現在是你不占理。
那麼間接原因是什麼?是鄭屠也沒有人緣。他不僅僅有這一樁直接罪行,他平日在街坊鄰裡中的口碑也不好。
鄭總,專門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針對老客戶大資料殺熟,針對加盟商克扣索要,所謂TO B,TO C,他都得罪了。
我們想一想,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什麼?
如果你鄭屠真的是個好人,大家平日裡都說你們家肉好,物美價廉,供應商加盟店都說你實誠,為人公正。
那這就真的是一種支撐了。也就是所謂的你背後有多少使用者,有多少商家,你解決了多少就業,你讓天底下沒有難吃的豬肉。
但如果你沒有做到呢?如果你做的怨聲載道呢?如果大家覺得你隻是在搶大家的飯碗,讓大家覺得你隻是讓天底下離了你沒法買豬肉。那你就失去了街坊鄰裡的支援,也就是所謂的失道寡助。
從具體的事情上看,你不占理,從道義上講,你失道寡助,那你挨揍挨的名正言順,你想為自己分辨兩句,都找不出話來。
回到現實,我們有部分人,确實起了鄭屠的心思,掙了兩個大錢的,拿自己當鎮關西了,掙了兩個小錢的呢,拿自己當西門慶了。
難道不是麼?
你看看人社部關于2020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是怎麼寫的。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大幅提高......
看到了吧,定義的很準确,新生代農民工。是以碼農這個詞兒,果然是有預見性的。
我們想想,最近的3年,某大廠的某些碼農在男女關系這個問題上,已經爆出多少問題了?
利用公司職務之便,打着招聘助理的旗号,給自己招聘“生活保健秘書”,或者婚内,與供應商不清不楚;又或者,你們都知道......
碼農的收入是高了,動辄年薪百萬,年薪幾百萬。
但一個高收入的碼農不仍然是碼農嗎?怎麼?多收了三五鬥,就拿自己當西門大官人了?
這是一個思想上極大的誤區。
美國,是資本立國的。是以你看到巴菲特的地位非常高,就像曆史上美國過不下去了,總統求助于JP摩根一樣,鐵打的巴菲特,流水的總統。
是以美國的老闆,是資方。
但我們,是人民立國的,所謂人民立國,我們的老闆,是人民。
在美國這種資本立國的環境裡,你多收了三五鬥,是有本質提升的,你地位提升了,你确實是西門慶了。
但是在我們這裡,你哪怕多收三五百鬥,三五千鬥,地位上也無甚差别。
說穿了,我們的老闆不是資本,我們的老闆是人民。
無論你想當西門慶,還是想當鎮關西,本質上講,你都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話說到這份上,還意識不到自己的錯麼?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
人的行為一定是受到自己的預期的指引。
說到底,是你心裡拿自己當西門慶,你才會犯下西門慶的錯誤,難道不是麼?
一個人,如果每天起來照鏡子,對着自己說:我是碼農,我是碼農,我是碼農,我是從事資訊産業的新生代農民工。
無論他做到P幾,他就是做到P11,P12,他也不會犯西門慶才會犯的錯誤。
一個人,如果每天起來照鏡子,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參與商業活動的勞動者,是社會建設的一分子,而不是當自己鄭總,鄭大官人,他就不會産生鎮關西的妄念。
就像《白鹿原》裡說的:人狂沒好事,狗狂一灘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