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近期關于生不生孩子的話題很是熱鬧,從各方發言來看,不得不說,“丁克”這種家庭形式在文藝界并不算什麼大事。

其中要說“丁克”最厲害的莫過于著名演員雷恪生家,當然并不是雷恪生本人丁克,他有一兒一女。沒想到的是,雷恪生的一雙兒女各自的家庭都選擇“丁克”,八十多歲的雷恪生不光孫子,連外孫子都抱不上。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開句玩笑,如果有人從三十年前穿越到現在看到雷恪生家裡連個小孩都沒有的話,沒準兒會大驚:“你不會一直打光棍到現在吧?”

當然,這說的是一個獨幕喜劇,1989年春晚上雷恪生、宋丹丹和趙連甲主演的《懶漢相親》。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一、五天攢出來的經典獨幕喜劇

在我們印象中,1989年春晚上的經典獨幕喜劇還是很多的,比如趙麗蓉老師和侯耀文搭檔的《英雄母親的一天》,“司馬缸砸缸”一直流傳到今天。其他還有黃宏、師勝傑首登春晚的《招聘》以及陳佩斯個人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胡椒面》。

觀衆不知道的是,這些經典獨幕喜劇成功的背後卻倒下了無數作品,在春晚直播前一周,春晚導演趙安和張曉海淘汰了七個獨幕喜劇,這樣節目數量就不夠了。時任央視台長王楓讓下屬打電話給中央廣播說唱團的創作能手趙連甲,讓他過來救場。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趙連甲臨危受命,拿出了一個叫《電視村》的獨幕喜劇劇本,大概意思是村裡建立“電視村”,讓每一戶家裡都有電視機,但偏偏有個光棍沒有,為了應付前來觀摩考察的人弄虛作假用鞋盒子當電視機。

王楓一看劇本當即拍闆:“就這個了,不過主題還是要改改,“電視村”改成“懶漢相親”,宣傳勞動緻富”。

就這樣,一個諷刺形式主義之風的《電視村》被王楓四兩撥千斤變成了諷刺懶惰的《懶漢相親》。

《懶漢相親》這個獨幕喜劇連寫帶稽核再加排練一共隻用了五天,堪稱神速。關鍵是,雖然時間短,但這個獨幕喜劇的結構、包袱和表演都堪稱一流,可以稱之為五天攢出來的經典。

當然也是因為時間緊張,道具師傅匆忙之間從央視門口小賣部那裡淘換來一個破紙箱子就當道具了,結果這個破紙箱子當電視機時晃晃悠悠險些立不住。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二、兩位首次亮相春晚的主演

《懶漢相親》就三個演員,扮演村長的趙連甲是作者之一,他的形象演村長也比較合适,但是其他兩位演員的選擇卻讓人摸不着北了,為何?因為扮演懶漢的雷恪生和扮演魏淑芬的宋丹丹都是話劇演員,一位來自國家話劇院,一位來自北京人藝,他們倆之前沒怎麼涉足過喜劇獨幕喜劇,更别說上春晚了。

到底為什麼選擇雷恪生和宋丹丹,現在也沒有權威說法,宋丹丹自己說她也不知道是誰推薦的她。筆者分析,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一是當時沒有職業獨幕喜劇演員,演獨幕喜劇的主要來自三個領域,相聲、話劇和電影,就連陳佩斯朱時茂也是以演電影為主。是以,那時候很多獨幕喜劇的作者都會推薦合适人物的演員,也不用管這位演員是哪個領域的,這樣可選的面兒就比較寬,不像後來隻能從趙本山、黃宏、潘長江、蔡明、鞏漢林和郭冬臨幾個人裡面選。比如《英雄母親的一天》作者石林在創作獨幕喜劇劇本時就在下面标注了:趙大娘建議由中國評劇院的趙麗蓉出演。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第二個原因可能跟雷恪生和宋丹丹在那之前合作過兩部電影有關。這兩部電影,一部是陳佩斯主演的《傻冒經理》,另一部是宋丹丹和斯琴高娃主演的《月牙兒》。

《傻冒經理》裡,雷恪生出演配角工商局幹部老齊,宋丹丹飾演英子,兩人有一些對手戲。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月牙兒》裡,宋丹丹在影片後半部飾演一名風塵少女,而雷恪生則飾演一名尋歡客,兩人也有一段精彩的對手戲。

可能有這兩部電影的關系,是以年齡相差二十多歲的雷恪生和宋丹丹就被綁定在了一起,應該說雷恪生的形象還是比較适合演懶漢的,但二十八歲依然一臉膠原蛋白水蔥一樣的宋丹丹出演土哈哈的魏淑芬則多少有些“毀形象”,當然這是相對她之前的作品說的。是以,宋丹丹險些臨時撂挑子不演了。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三、英達父親英若誠的評價

在春晚開始前,《懶漢相親》的排練時間很緊張,宋丹丹每天早來晚歸地排練,沒想到沒兩天她突然找到導演說不幹了,導演立刻急了:“宋丹丹,你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上春晚,你知道上一次春晚需要多大造化,你知道我們斃了多少個節目嗎?”

宋丹丹懵懂地搖搖頭:“我不知道”。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事情出在英達的父親英若誠身上,宋丹丹的自傳裡稱呼他為“前公公”。英若誠不僅是宋丹丹的長輩,在藝術上他也是北京人藝的前輩,不論從哪個方面看他說的話對宋丹丹都很重要。

英若誠并不知道宋丹丹去排練獨幕喜劇的事情,他問宋丹丹這幾天在幹嘛,宋丹丹很老實的回答在排獨幕喜劇準備上春晚,她在獨幕喜劇裡演一個眼神不好的老姑娘,一會兒踢破了暖瓶,一會兒又坐在了氣球上。

英若誠一聽就皺起了眉頭:“幹嘛啊?拿着肉麻當有趣?”

這話不光是公公說的,更是北京人藝老前輩說的,宋丹丹自然聽,她承認:“是,是拿肉麻當有趣。”

雖然英若誠沒有反對,但宋丹丹自己冒了一頭冷汗,是啊,自己是一名話劇演員,怎麼能去演這麼淺薄的角色呢,要是讓人藝的老師們看見了,他們得多失望啊。

于是宋丹丹第二天就來辭演了,換在平時,八個宋丹丹請辭導演組也不怕,有的是人想上春晚,可這次不行,在導演組的強力挽留下,宋丹丹最終勉強出演了魏淑芬這個角色。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宋丹丹在獨幕喜劇裡的第一句話就赢得了碰頭好:“俺叫魏淑芬,今年二十九歲,至今未婚”,據說這個帶山東味兒的口音還是山東大妞倪萍給宋丹丹的建議。

現在回頭看,似乎英若誠的評價有些過火,但在當年,話劇界對獨幕喜劇的看法确實一般,英若誠作為話劇界的領頭人物自然也不能免俗。不過,老藝術家還是有相當大的胸懷的。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雖然《懶漢相親》讓宋丹丹首登春晚,而且‘魏淑芬’也深入人心,但她并沒有借此一舉成名。巧的是,同一年首次登上春晚的黃宏也沒成名,不過他“看上了”宋丹丹表演獨幕喜劇的潛力。

1990年元旦晚會,黃宏和宋丹丹主演了兩人的成名獨幕喜劇《超生遊擊隊》,肚子裡懷着巴圖的宋丹丹一舉走紅,也讓她感受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據宋丹丹自傳,演出之後第二天,她和英若誠一起上街,街上每一個人見到她都會主動和她熱情打招呼,挺着大肚子的宋丹丹有些不好意思,英若誠就在後面不斷跟群衆說謝謝。宋丹丹打趣這位話劇前輩:“這兒有您什麼事兒啊。”英若誠高興地告訴宋丹丹:“他們都是你的觀衆啊。”

在老藝術家眼裡,觀衆喜歡就是最大的褒獎,是以他随後出演了兒子兒媳婦合作的《我愛我家》,自己多多少少也“肉麻”了一回。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四、有利有弊

《懶漢相親》對于1989年春晚的導演組來說,算是完成了一項任務。對于普通觀衆來說,這是一個經典又好笑的獨幕喜劇。

對于趙連甲來說,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對于雷恪生來說同樣如此,他後來登上春晚的次數也是寥寥,但在影視劇上作品頗多。

但對于宋丹丹來說,《懶漢相親》卻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改變,甚至影響了她之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在《懶漢相親》之前,宋丹丹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話劇演員和影視演員,她通過話劇《紅白喜事》拿到了文化部表演一等獎,出演的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影《傻冒經理》和《月牙兒》也頗受好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舍作品改編的電影《月牙兒》,宋丹丹在這部名氣不大的電影裡出演女一号,她飾演的主角韓月容前半部清純無敵,後半部妩媚妖娆,堪稱影後級的表演,并不輸另一位女主,已經拿了影後稱号的斯琴高娃。

應該說,如果宋丹丹沿着話劇和影視這條路走下去的話,她必将成為我國影視領域一位拿獎到手軟的天後級演員。

但是,《懶漢相親》改變了宋丹丹的戲路,從這個獨幕喜劇開始,她之後和黃宏合作,奠定獨幕喜劇女王的人氣基礎,再到和趙本山搭檔登上獨幕喜劇界的巅峰位置。再加上她擔任主演之一的《我愛我家》,喜劇女王的身份更是不遑多讓。

1989年宋丹丹首登春晚,英達父親為何評價為“拿肉麻當有趣”

獨幕喜劇的搞笑屬性給宋丹丹貼上了一個她并不想要的喜劇标簽,她不是不能演喜劇,她是不想把自己固定在喜劇上。但事與願違,她之後在人藝的舞台上哪怕演悲劇下面觀衆都會笑起來,這也讓宋丹丹很苦惱,為此她中間兩次遠離春晚直到再也不回去。即使如此,之後宋丹丹不論是演電影還是電視劇甚至是出席綜藝,其扮演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有些喜劇的成分。

應該說,《懶漢相親》為宋丹丹打開了喜劇的大門,但也間接關上了她成為影壇天後的上升通道。這大概也是大多數喜劇演員的苦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