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制作:馮娟
火星,一顆令人難以捉摸的紅色行星,從來都是人們夜觀星空的焦點之一。随着“毅力号”“天問一号”等多個人類探測器接連到訪,2021年,成為人類征服紅色火星的圓夢之年。
↑這是天津市天文愛好者王碩2020年曆時數月,跟蹤拍攝記錄下火星在“沖日”前後由遠到近,再逐漸遠離的全程影像照片。(王碩本人供圖)
天文科普專家介紹,5月16日,這顆紅色星球将與月球上演一場“火星合月”。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衆擡頭面向西方天空,憑借肉眼即可觀賞到紅火星與蛾眉月近距離互相輝映、齊放光芒的景象。
火星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由于亮度變化大,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今年5月,火星在雙子座順行,約于23時11分下落,前半夜可見。
↑這是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宗海陽2020年10月18日拍攝的火星照片。(宗海陽本人供圖)
繼今年4月17日的“月掩火星”後,它們将再次接近。“5月16日20時左右,在西方低空,人們将會看到,農曆四月初五的蛾眉月,像彎彎的小船在飄蕩。在深藍色天幕的映襯下,蛾眉月風姿綽約,精緻動人;在‘月亮船’下方不遠處,有一顆微微泛紅的星星,仿佛‘月亮船’上遺落下的一塊寶石,這就是火星。微紅的火星與溫婉的月亮,在蒼穹中深情相對,上演美麗的‘星月童話’,為春末夏初的夜空平添幾分情趣。”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津科學技術館天文科普專家宋媛媛說。
↑這是天津市天文愛好者王碩2021年4月17日拍攝的“火星合月”照片。(王碩本人供圖)
↑這是北京市天文愛好者戴建峰2016年12月5日在故宮角樓拍攝的“火星合月”照片。(戴建峰本人供圖)
“‘火星合月’是正常天象,之是以會受到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星本身。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以來就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标。截至目前,人類已經陸續向火星發射了數十顆探測器,其中就包括我國的‘天問一号’。”宋媛媛說。
↑2020年10月1日,國家航天局釋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探測器飛行圖像。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從深空“自拍”,到傳回首幅火星圖像,再到進入環火星飛行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自發射以來,它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國人關注。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是,預計2021年5月中下旬,“天問一号”着陸器部分與“祝融号”火星車将登陸火星,實施火星表面的着陸與巡視探測。
↑2021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江蘇南京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現場正式宣布: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新華社發)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曆史性時刻的到來,祝福‘天問一号’成功着陸,為我們帶來有關火星的更多消息。”宋媛媛說。
出品人:趙承
監制:胡清海
策劃:劉心惠
文字:周潤健
新華社國内部、新華社天津分社聯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出品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