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歡迎來到《沙丘》深度解析part 2,電影《沙丘part one》的上映,也讓不少人重新去讨論“科幻”到底是什麼。
“科幻”的字面意思,叫“科學幻想”,“科學虛構”,描述諸如“未來科技,時間旅行,平行宇宙,外星生命,人工智能等關于科學的想象内容。

影視方向上科幻題材可分為超級英雄,怪獸電影,喪屍片,災難片,時間旅行,星際旅行,賽博朋克,太空歌劇。
今天聊的電影《沙丘》,則是屬于太空歌劇式的軟科幻作品。
或許每個人心中定義的科幻都不一樣,對于我來說我為何喜歡科幻,不是因為實體公式是否标準,也不是有多燃爆的特效場面,而是能有夠瘋狂的颠覆構想,以及曲折複雜的未知故事旅程。
走進科幻的世界,我們可以跳脫現實作存科技的架構,去用對未來的暢想和不确定性,去映射和思考現今當下的問題。
正如小說《沙丘》中提出的論點:“人必須選擇不确定性,遠離确定性”。
但如果人類真的能預見未來,不管未來是好是壞,那麼我們還會有對那個笃定的未來充滿好奇,并為之奮鬥嗎?
這是我最欣賞《沙丘》故事最核心哲學的理念,而非故事中的宗教和家族的紛争。
保羅知曉古今預見未來的先知能力,正是對人類賴以發展好奇心最大的一次沖擊,人類中的人性會随着這樣的先知之種的散播,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保羅作為天選之人神一般的存在,又是否能用他的能力,去真正操縱和運用得好這樣的未來。
保羅真的是天選之人嗎,人類真的需要天選之人嗎,今天我們就結合電影《沙丘》和小說後續的劇情,去深入探讨和解析這個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沙丘下掩埋的……</h1>
50多年前,弗蘭克·赫伯特還是一位記者,正在撰寫着俄勒岡的沙丘報告,之後弗蘭克·赫伯特在研究沙丘中獲得靈感,寫出了小說《沙丘》。
某種程度來說,《沙丘》中的沙漠是一種生命形态的象征,而具象化的代表就是沙蟲,土地沙漠化和沙子的侵蝕着其他植被,讓那些曾經的肥沃土地也化作沙漠的一部分,正如人類暗藏的權力和欲望的擴充野心。
每部經典作品的誕生都有着自身依附的時代曆史背景,并對之後的人類文明和社會影響泛起漣漪。
1954年的《指環王》深層讨伐的是法西斯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影響。
1996年出版《冰與火之歌》被鮮少人讨論的議題,是作品背後對應誕生于新千年交際之時,帶來的關于新自由主義下企業家在未知環境下面對各種挑戰。
而1965年誕生的《沙丘》,正直美國陷入越戰泥潭,美國象征的所謂正面光明使命到處征戰,受到強烈質疑,同時包裹着的,還有地球環境的壓力,全球石油的前兆危機,冷戰和中東紛争的混亂等等,都蘊含在《沙丘》的故事裡。
直到今天,世界格局的變化和革新,和平下區域争端暗流的湧動,以及各國的較量一直沒有停止,是以《沙丘》過時了嗎,我覺得并沒有,因為《沙丘》就是裹挾在一個封建帝國宮廷外衣下,對當代人類文明種種行為給出的警示錄。
是的,不少人說《沙丘》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歐洲宗教宮鬥戲,英雄秋森萬從天而降,帶領着弗雷曼人對抗壓迫,争取自由的故事。
那《沙丘》的事實真相真如表面看起來這麼熱血沸騰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回到電影《沙丘》,來看看保羅如何讓觀衆誤以為他就是那位救世主的英雄人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2">保羅的命運将何去何從</h1>
電影《沙丘》為觀衆描繪了一位超級英雄近乎完美的序曲,一位天選之人所具備條件和環境都一一得到呈現。
影片中保羅出生在顯赫威望的厄崔迪家族,是唯一家族的繼承人,他的血液中還流淌着神秘貝尼·傑瑟裡特姐妹會的強大基因,通過訓練可以成為精通宇宙時空和文明于一身的天選之人魁薩茨·哈德拉克,重新帶領人類走向永久和平的永恒之道。
而保羅也具備了英雄在黑暗中淬煉的所有條件,他輕而易舉的通過戈姆刺測試,并在母親傑西卡長期的訓練中懂得如何戰勝未知的恐懼,随着年齡的增長,體内的先知能力也在被不斷被激發。
另一方面,保羅的勇氣和責任,博愛和憐憫得到父親雷托公爵的教導,在體能訓練上,有浪漫詩人葛尼的把關,晶算分析能力有軍事門泰特杜菲·哈瓦特錘煉,順便還在嶽醫生那學會了中文。
聊到這裡保羅還差一個時勢造英雄的關鍵,那就是在黑暗中崛起...
厄崔迪家族一夜之間被哈克南家族幾乎全滅,保羅失去了父親,而同時也看清了作為姐妹會的母親早已預知這一切發生,但卻沒有試圖去阻止,保羅在吸食香料後,體内孕育的“沉睡者”人格覺醒,複仇和起義的種子在沙丘中被埋下和成長。
同時保羅又被和沙丘共生共存的弗雷曼人,當做是他們族人的“先知”Lisa al-Gaib,就這樣,保羅順理成章走入這片充滿感召的沙漠,并在一場生死儀式的決鬥上證明了自己,進而争取到了為家族複仇,為弗雷曼人争取自由的無上光環,成功踏上所謂的主角英雄之路,但其實等待着保羅的,是他如何也阻止不了的浴血聖戰征途...
此前我提到過《沙丘》中的保羅,對應到《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原著),影片主角勞倫斯在經曆了自我身份的認同,勞倫斯不能選擇出生,但能選擇自己能成為誰。
表面保羅和勞倫斯都是殖民者和融入者,是為當地人獨立事業而奮鬥,還是投機主義既得利益的複仇者,這些都是留給觀衆思考的問題。
而保羅和勞倫斯不同的是,保羅比勞倫斯擁有更多無窮的能力和權力,但又無法選擇自己能成為誰。
在當大家甚至連保羅自己都以為是救世主拯救全人類的傳奇故事時,然而結果卻背道而馳...
小說中保羅在弗雷曼人的極度崇拜和支援下,給自己取名穆阿迪布。
保羅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訓練弗雷曼人,正當哈克南家族以為重新拿回沙丘掌控權時,卻發現沙漠深處有一位叫穆阿迪布的先知,正在上司弗雷曼人崛起!
這時皇帝也坐不住了,直接親自派兵過來鎮壓弗雷曼人,一場保羅對抗皇權的決戰打響,其中保羅幻象看到的那場沙漠大對決,就是他上司的厄拉奇恩平原戰役。
最後戰役以保羅獲得全面勝利,皇帝眼看兵敗山倒,讓自己長女伊如蘭公主嫁給保羅,保羅封王,開啟了屬于他的帝國統治。
這就是《沙丘》第一本後半段的大緻内容,就在撰稿時,《沙丘》的票房似乎回本了,《沙丘》續集Part two官宣立項,定檔在2023年上映,不過在威尼斯電影節維倫紐瓦心心念想達成的沙丘三部曲,因為如果想要看到保羅較為完整的人生故事,還需要延展到小說《沙丘2》,還會涉及到《沙丘3》。
保羅内心願景和現實的對撞,也從赢下沙丘聖戰開始...
保羅統領帝國後,他并不是真正的快樂,曾經他覺得是好友的弗雷曼人,都成為他狂熱的信徒,并以他作為天選之人的名譽到處征戰,摧毀了宇宙間各個星球的文明,消除了不同意見的宗教和反對聲,更重要的是掠奪了無數的生命。
在保羅在位期間,人類的戰火延燒達到前所未有的巅峰,弗雷曼人爆發出了壓抑已久的欲望和殘暴。
而其實保羅的内心也早已空洞疲憊不堪,常年的征戰讓他對當初的戰争的正當性無比懷疑,但又無法向所有人去說出自己真正的用意,因為那已經毫無意義。
在書中保羅甚至自嘲到,“我是一個傀儡,當人變成神,他就再也不能控制局勢了”。
在《沙丘3》中,斯第爾格《紀事》中就記載:“穆阿迪布(保羅)看到一株野草想在兩塊岩石之間生長。他挪開其中一塊石頭。後來野草旺盛生長時,他用剩下的石頭把野草蓋住。保羅想,這就是他的宿命。”
保羅曾經以為自己能避免殘酷的聖戰,但其實人性欲望程序卻一步步推着保羅去完成這慘絕人寰的聖戰。
在《沙丘2》中段,保羅更是向斯第爾格交代他們的聖戰成果,以保羅名義發起的聖戰,在宇宙間慘死的人數就有610億人口!比巴特勒聖戰人機對戰還要多出上百倍的傷亡!直接滅絕的行星就有90顆!消失的宗教有四十種!
而正當斯第爾格和另一位曆史學家柯巴還在為聖戰辯護時,保羅發出像《冰與火之歌》瘋王般的狂笑(創作時間線其實是反過來的),保羅知道他給人類帶來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這段悠長的人類黑暗,需要上百代的人類才能重新在廢墟中站起來。
保羅厭惡自己,陷入瘋狂和無助,保羅被過去和未來的幻象纏繞痛不欲生。
在一次行動中,保羅被熔岩彈弄瞎了雙眼,徹底需要預知幻象來定奪周圍發生的事物,在經曆種種之後,保羅對克隆的鄧肯坦白内心,聖戰禁锢住了他,讓他固定在時間的滑道上,讓未來可怕的引力一勞永逸遏制他。
雙眼失明的保羅還預見了契妮在生産時會死亡,是以他在契妮分娩時選擇逃避,契妮之後生下雙胞胎一男一女,星戰影迷我懂你們的心情。
契妮的死讓保羅更生無可戀悲痛欲絕,而雙胞胎的降生,讓保羅真正意義上雙眼失明,他的能力幾乎轉移到了兒子身上。
保羅為兒子取名為雷托,紀念他的父親,為女兒取名為甘尼瑪(沒錯我為的就是寫出這特别的名字)。
保羅徹底自由了。
穆阿迪布,Lisa al-Gaib,魁薩茨·哈德拉克,天選之人,先知,保羅,最後他走入了那片曾經的青春沙漠,他大踏步穿過時間漫長的通道,将愚鈍的自我抛在身後。
這就是我認為保羅一生的故事了,能全部搬上大銀幕會更完整。我知道,雖然之後在《沙丘3》保羅還是會有出現,不管是人格還是瞎子之類的,不過星戰迷懂的都懂,有點走絕地英靈内味了,不對又說反了,是先有《沙丘》小說的。
是以對于我來說,我覺得《沙丘2》是保羅最讓人回味和完美的結局了。
保羅的誕生充滿着人們對未來最崇尚的幻想內建,當每個人都以為他能帶領人類走向光明時,卻讓人類深陷混沌,而保羅自身以為能擔起弗雷曼人自由崛起的重任,但殊不知卻打開了一道人性黑暗通道的窄門。
《沙丘1》中寫到:“這世上并沒有筆直通向終點的路。攀登一座高山,你需要爬幾步來證明這是一座山。站在山頂,你看不到山。”
神秘的時間依舊埋藏在人們無法認知的沙丘之下靜靜流淌,當人們想去試着尋找未來的确定性,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不确定,這種不确定甚至會締造出被錯認的天選之人保羅,以及保羅名義背負的聖戰。
好!電影《沙丘》關于保羅命運的解析就聊到這裡,下一期還有針對維導版《沙丘》電影疑難問題的解答,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