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見一些有趣的寶石别稱,如把鈉長石玉叫做“水沫子”,把水鈣鋁榴石叫做“不倒翁”,把锆石叫做“風信子石”等等。那麼有沒有天然寶石的名稱就非常有趣或有内涵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今天就讓咱們一起了解一些名稱有趣的稀少寶石吧。
藍方石
藍方石屬于方鈉石族礦物,産量非常稀少,其豔藍色者目前隻産于德國埃菲爾山地區,以圓粒狀産出,且産出顆粒極小,絕大部分小于一克拉,基本隻能見于收藏愛好者之手。
藍方石的硬度較低,大部分藍方石的莫氏硬度不大于6,導緻它在空氣中較易磨損。

圖1:藍方石
塔菲石
塔菲石一種矽酸鹽礦物,被認為是“比鑽石還稀少的一種寶石”。常見為淺紫色,在早期經常與尖晶石混淆,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才被确定是一種新的寶石。塔菲石的名稱據說來源于它的發現者——愛爾蘭寶石學家Taaffe伯爵。塔菲石由于産量過于稀少,目前也是大多存于各大實驗室和收藏者手中,市面上鮮有流通。
圖2:塔菲石
獨居石
獨居石聽名稱就感覺很孤獨,其實它的名稱也的确是源于其經常以單晶體存在而來。獨居石是一種稀土礦物,并且由于其成分常常含有鈾、钍、鐳等元素而具有放射性,雖然一般情況下獨居石的放射性很弱,但是大量開采獨居石會導緻其對環境有害,是以許多國家已經禁止大量開采獨居石。獨居石晶體顔色豔麗,透明度高,具有強玻璃光澤,在紫外熒光下往往會産生鮮豔的熒光,是以優質的獨居石是非常珍貴的收藏品。
圖3:獨居石
臭蔥石
光聽名字就猜到臭蔥石一定是一種含有味道的石頭。确實,臭蔥石是一種砷酸鹽礦物,其加熱或者敲擊會發出蒜臭味,其名稱來源于來自希臘文“skorodon”,意為“蒜味”。臭蔥石的顔色常為鮮綠及藍綠色;寶石級臭蔥石常産于巴西和那密比亞。臭蔥石的莫氏硬度極低,隻有3.5左右,遠遠低于咱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生活用品,是以極易被劃傷,是以寶石級的臭蔥石也往往僅作于收藏之用。此外,臭蔥石在我國古代還被用來提煉砒霜。
圖4:臭蔥石
假藍寶石
假藍寶石可并不是指“假的藍寶石”,而是這種礦物的的确确就叫“假藍寶石”。假藍寶石不僅中文名與藍寶石相似,其英文名“sapphirin”也與藍寶石“sapphire”十分接近,但是假藍寶石比“真”藍寶石要稀有的多。假藍寶石常常呈現一種帶灰的藍或藍綠色調,最先發現于斯裡蘭卡。由于産量十分稀少,假藍寶石在市面上鮮有流通,往往存在于收藏愛好者及研究機構之中。
圖5:假藍寶石
賽黃晶
從名字聽起來就感覺賽黃晶是一種要跟黃晶“比賽”的寶石,實際上賽黃晶的名稱和天然黃晶并沒有直接太大的關系,據說是因為賽黃晶的晶型和黃玉(托帕石)的礦物晶型有些相似而來。賽黃晶是一種含硼含鈣的矽酸鹽,咱們常見的賽黃晶晶體常常呈短柱狀,而且大多都是一端完整另一端呈破碎狀。大部分的賽黃晶呈現灰色的不透明狀态,不能做為寶石,但是很少量的賽黃晶可以呈現出鮮豔的金黃色,而且透明度很高,十分美麗。寶石級賽黃晶由于晶體産量很少和産出晶體一般很小,是以其擁有者往往也不去加工,隻保留其原始結晶形态作為收藏之用。
圖6:賽黃晶
好啦,今天跟着小編一口氣了解了六種具有或土或洋,或文藝或内涵名稱的稀少寶石,一定也覺得寶石家族很有趣吧。其實寶石家族具有有趣名稱的寶石還不止這些,下次小編就會再帶着大家了解其他擁有有趣名稱和特殊含義名稱的寶石,一定不要錯過喲。
作者:王楊
來源于:國家和田玉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