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天天向上關于博物的那期帶我們了解了很多博物知識,也見到了我們未曾見過的博物世界裡的美好,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共同點,人類對于博物,對于大自然的觀察和喜好,在小時候就埋下了種子,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有過蹲着看螞蟻搬家,下雨後找蝸牛的經曆啦!神奇的博物世界,少不了要提到我們包容萬物的《山海經》,網絡上不乏有根據《山海經》記載而進行拟人演繹的作品。

在如今閱讀種類繁多的童書市場上,我們為孩子選擇各種科普的書籍,力求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甚至絞盡腦汁去設計繪本的語言,情節,圖案,而對于喜歡博物的孩子來說,中國的《山海經》是最好的書,隻是對于大人來說都閱讀辛苦,孩子又如何能掌握啦!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程超源博士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為了讓孩子更容易走進山海經裡面的神奇動物,特意為孩子組織了這一場穿越山海經的遊覽之旅的山海經科普繪本系列《山海經裡的博物學》。
繪本裡程博士建構了一個山海經野生動物園,根據山海經的動物特性分成了蠃門館、鱗門館、毛門館、羽門館、昆門館、禺門館等六個場館,又依照動物的栖息地來劃分成了森林、冰原、荒漠、溪流、海洋等環境。借由主人公小遇和大奇的視角帶領着大家進行這場奇特的山海經之旅,通過博學的大眼老師傳達講解不同場館的動物,并且與現實的動物做解說和比較,讓孩子在充滿樂趣的旅程中,展開浪漫的幻想,卻又不脫離現實。
《山海經裡的博物學:蠃門館》在系列裡面的介紹寫的是蛙聲一片,我還以為都是青蛙類的動物,但是繪本的封面我們看見了好幾種動物,它們有的長的很漂亮,有的長的奇形怪狀,你在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的造型都很特别,有六隻腳和鳥一樣尾巴的鮯鮯魚、有四個蝸牛眼睛,六隻能吐珠子的腳的粉色珠蟞魚、有紅色毛發,叫聲如鹿鳴的勝遇、還有長的像驢子,卻又長角的闾等一系列神奇動物!
如果不讀山海經或許你不會知道這些神奇動物,它們不僅名字稱呼奇特,難讀,長相和身體構造才是最最奇特的,有的動物自身擁有其他動物的好幾個構造,像封面上的鮯鮯魚,六隻腳,卻有鳥類的尾巴,可以同時适應水下和陸上環境的兩栖動物。
作為鳥和魚結合體的勝遇,外形像鳥,叫聲像鹿鳴,卻吃魚,體内有着類似魚鳔的器官,紅色毛發看起來很吉祥,但是它會帶來水災,哪裡發幹旱的倒是可以召喚它出現。
見過身上的紋身跟老虎一樣的牛?在神奇動物裡面有一種叫玲玲(讀音lingling,但是找不到那個字)的牛,長的一臉可愛老實的模樣,吃草為生,但脾氣卻挺大。
很多人覺得迷你豬很可愛,若是他們見到當康可能會想養當康了,當康外形像豬,紫色皮膚,雖然有大獠牙,但是架不住人家一出現就天下大豐收啊!連小遇都冒出了飼養當康的想法。
在神奇動物裡面,看起來像鳥類的灌灌、勝遇、當扈、白鵺、鵹鹕、瞿如、鴖、肥遺都有很漂亮的毛發,漂亮的毛發,缤紛的顔色不禁讓我在腦海裡展開了各種幻想,如果它們拟人化該是什麼樣的啦!繪本裡面的解讀帶給孩子知識的填充,色彩引發孩子展開幻想,而大眼老師不單介紹和解讀神奇動物的特征,背景故事,還有會對其動物的一些習性,構造,同類動物做補充知識。
繪本做得很細心,每一個神奇動物的頁面都有原文和譯文,并且标注動物名字的拼音,以及原文裡面出現的不熟少見的字、詞的拼音,這不僅為大人節省了查找讀音的時間,也讓整個繪本的閱讀不被打斷,影響到這段野生動物園的遊覽之旅,小朋友也會多認識一些字,對喜歡的動物也能叫的出名字,懂得怎麼拼寫。
《山海經裡的博物學》還在繼續着,下一站是魚躍江海的鱗門館,你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