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一隻亞成體熊貓在有“大熊貓天然走廊”之稱的都江堰,被紅外相機拍到。這隻野生滾滾剛剛離開媽媽,正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領地。
說到“走廊”,小pia的記憶一下子回到了上學那會兒,班級與班級之間的走廊。曾經的我們,在這條共享走廊上,約會談心交流感情。
“下課了,走廊見!”和鄰班好友,沒少幹過這種事。
左成風 右績笑
大熊貓也有“走廊”。很多大熊貓栖息地都被冠以“走廊”之稱:都江堰市,是大熊貓繁衍的“天然走廊”;崇州,被譽為“大熊貓愛情走廊”;雅安大相嶺,大熊貓的走廊帶……
(連結可戳)大熊貓“降級” 崇州“愛情走廊”有貢獻!
(連結可戳)大熊貓國家公園茂縣土地嶺廊道多次拍攝到大熊貓活動影像
(連結可戳)雅安荥經大相嶺大熊貓走廊帶再次發現野生大熊貓
這麼多“走廊”,可是你知道“大熊貓走廊”的真正含義嗎?
此“走廊”,也是彼“走廊”。
走廊,指的是一種連接配接功能,人來人往。
大熊貓的走廊,則友善各個山系之間的大熊貓互相來往。當然,面對大熊貓栖息地破碎化現狀,走廊也可以将破碎的栖息地連接配接起來。
潤九
上個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參與熊貓保護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下簡稱“WWF”),早在1992年,就與林業部共同啟動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栖息地工程,其中就包括建立15個生态走廊以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對了,今天也是國際熊貓日,這是WWF中國特别設立的節日。
1992年WWF參與的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栖息地工程中劃定的項目分布圖 圖源:WWF
大熊貓國家公園,從試點到今年正式成立,好消息不斷。在大熊貓走廊帶上,紅外相機頻繁拍到野生大熊貓。生态廊道上有大熊貓經過,更被稱為是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成果的最好展現。
茂縣的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相機拍到的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走廊之于大熊貓國家公園,你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
關于大熊貓的一切,都似乎能迅速獲得大量關注。
“大熊貓上鋪的兄弟——雪豹”,“現存野外種群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的中國長臂猿”……大家在介紹其它動物時,都愛帶上大熊貓。仿佛“大熊貓”三個字是全人類的暗号,不需要任何認知門檻。
這些海陸空中的“大熊貓”,你是否也常見到呢?
“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這種瀕危的原始無脊椎動物,比恐龍還古老,也可能比硬币還小。
桃花水母 圖源:新華網
“爬行界的大熊貓”——木睡魚,因為頭似蜥蜴,尾似鳄魚,又被稱作鳄蜥。
鳄蜥 圖源:百度百科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生活在中國東部沿海的蘆葦叢中,一直默默無聞。
震旦鴉雀
于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就出現了——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還有綠尾虹雉、朱鹮(huán),被譽為“水中大熊貓”還有江豚….
綠尾虹雉 圖源:搜狗百科
朱鹮 圖源:央視網
江豚 圖源:新華社
這些動物和大熊貓一樣珍稀,亟需保護和關注。“大熊貓”的确已然成為珍貴、稀有的代名詞。借用大熊貓的超高知名度,能為這些珍稀動物們帶來更多的關注。
這是一個看上去有趣實則觸目驚心的事實。
而即使創造與“大熊貓”的關系,很多動植物依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面臨滅絕的危機。
科研界也看臉:長得醜的動植物沒人研究_科普中國網
就大熊貓而言,因為國寶的身份、超高的顔值、半個世紀的保護事業,我們才能在今天,說大熊貓走廊帶,談大熊貓國家公園。
是以,對自然的關注和保護,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改變。
今天是國際熊貓日。當初這個節日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倡議大家像關愛大熊貓一樣,關注和支援其他物種及自然保護工作。
今天就讓我們從大熊貓開始,看到并關注更多珍稀的動物精靈們……
梅蘭
微信公衆号|新浪微網誌|B站|抖音
今日頭條|西瓜視訊
微信視訊号|小紅書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本公衆号的原創内容(包括圖檔、文字、視訊、産品形象等),著作權均歸品牌“pandapia熊貓烏托邦”所有,僅供閱讀傳播,未經許可,請勿用于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