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病毒不斷變異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持續挑戰,全球的科學家們也在病原、疫苗、藥物、臨床、流行病等各個領域快速推進新冠肺炎的相關研究,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和進展。
今明兩天,2021上海傳染病論壇暨申江健康論壇在滬舉行,論壇傳出消息: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運作近一年來,研究院邊建邊研,整合上海優勢研究力量和資源,重點圍繞重大傳染病病原學和生物安全研究及技術轉化、重大傳染病臨床試驗和診治、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大資料與預警預測研究、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防控政策和政策研究四個方向開展研究,努力建成國家傳染病綜合研究中心、預警與疫情防控科技指導中心、國際傳染病病原定性标準機構和世界頂尖傳染病與生物安全綜合研究機構,為保障人民健康和城市公共衛生安全貢獻“複旦上醫”力量。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在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複旦大學簽署協定,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是貫徹落實上海市公共衛生建設大會和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的重要舉措。
此次論壇是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論壇。論壇以“新冠肺炎的研究進展”為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分别就新冠流行病學和防控、新冠臨床特征和診治,SARS-CoV-2的結構和受體結合、侵入和複制、特異性免疫應答、疫苗研發、疫苗保護效果7個議題進行研讨。來自國内外一線傳染病防治和疫苗研發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從業人員通過線上或線下參會,共同為抗擊新冠疫情獻策。
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表示,上海在曆次疫情應對的過程中,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早快準全暖”的上海模式深入人心。
作為公共衛生科技力量的提升和公共衛生體系的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運作即将滿一周年,正在快速推進科研團隊建設和人才引進,加快“全鍊式”科研共享平台建設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着手啟動重大傳染病防控關鍵核心技術儲備,緻力于打造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的“上海平台,全國網絡、國際聯盟”,真正成為國家在重大傳染病防控以及生物安全保障領域的戰略科技力量。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邬驚雷表示,論壇為傳統傳染病、新發傳染病、生物安全研究領域經驗分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交流了傳染病防控的研究成果,為促進傳染病領域研究、推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國内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通過此次論壇集合各方力量,進一步為科學、精準、及時地開展上海、全國疫情防控,保障上海平穩運作,經濟社會正常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複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聞玉梅表示,此次論壇得到國内、國際各方面專家的參與和支援,涵蓋了七大專題讨論,涉及的研究領域較廣,分享全面共同抗疫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是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領域的大會師。她直言,“我們不僅要多交流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共同探讨未來科研攻關的方向,為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領域的基礎研究繼續做出貢獻,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支撐保障。”
記者同時獲悉,日前上海醫藥正式牽頭成立“前沿産業創新中心”,旨在集聚上海生物醫藥産業的“名企、名校、名院”資源,建立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及成果産業化的高效連結平台,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的原始創新,探索産業鍊協同創新的新生态新模式。期待能與各位專家學者攜手,共同為中國醫藥産業發展,為人民群衆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論壇由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預防醫學會主辦,上藥康希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支援。論壇現場,來自國内外各科研院所、東盟醫學教育聯盟成員機關、醫學院校、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家學者、一線防控骨幹通過線上線下共聚,帶來四十餘場精彩學術報告,共享專業交流與思維碰撞的學術盛宴。論壇議題聚焦新冠肺炎研究的熱點和最新進展,瞄準傳染病防控重大戰略需求,專注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和最新疫情防控趨勢及疫苗研發進展等專題内容。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來源:作者: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