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裡人人都是防蚊鬥士
面對“吸血鬼”蚊子
每個人都恨得牙癢癢

然鵝
是不是有的小夥伴
即使噴了花露水
也是蚊子最喜歡“光顧”的“幸運鵝”
蚊子就偏!叮!你!
偏!叮!你!
蚊子是從哪兒來的?
常見的吸血的蚊子有三種:斑蚊(也叫花蚊子,很小的個體,飛起來沒有聲音,不容易被發現,常生活在草木多一些的地方)、瘧蚊(也叫甘比亞瘧蚊,會傳播瘧疾給人類)和家蚊。
蚊子的成長一共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前三個階段,都是需要在水中才能存活。
在家中,如果有積水的容器,很可能就會變成蚊子生長的溫床。同時要注意清除衛生死角,保持幹淨衛生,不要把果皮、易拉罐等垃圾亂扔,洗手池、水池裡的水放幹淨;可以在家裡放上曬幹後的殘茶葉或桔子皮,有助于熏跑蚊子。
為什麼蚊子叮上了你?
蚊子身上有很多化學感受器
比如二氧化碳、味覺和熱量感受器
用來搜尋自己的“下嘴”目标
蚊子在你身邊“嗡嗡嗡”的時候
就是在進行偵察
通過感受器感應你的溫度、濕度
和汗液裡的化學成分
來決定是否對你進行攻擊
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
隻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熱量,你的溫度,你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就都在誘惑着蚊子,讓它們循着蹤迹找到你。
1.二氧化碳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氣味源,蚊子可以循着你的呼吸找到你,再下口狠狠叮咬。
2.熱量
皮膚的溫度和潮氣是蚊子的引誘劑,是以胖的人更易被蚊子叮咬,深色衣服吸熱也招引蚊子。
3.排洩物
蚊子愛叮咬毛孔粗糙、出汗多,新陳代謝旺盛的人,一般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健康人比病人更招蚊子。
總結一下,這些人比較受蚊子的“青睐”:
1.容易出汗的人
2.新陳代謝快的人
3.化妝的人(香味、化學物質吸引蚊子)
4.白天喜歡深色着裝的人(吸熱,體溫較高而吸引蚊子)
蚊子的活動與溫度、濕度及降雨等氣象因素有着密切聯系關系。一般來講,成蚊在20℃-30℃、相對濕度80%左右時最為活躍。
如何有效防蚊?
以下防蚊“三字真經”請收好!
躲:
家裡安裝紗窗、紗門,床上設定一頂蚊帳,安全又環保,尤其适合有孕婦或小寶寶的家庭。此外,夜晚外出時,盡量選擇質地輕薄、淺色的長袖長褲,避免去草叢、水邊、陰暗處,做好個人防護。
驅:
蚊香、電蚊液、氣霧劑等是目前常用的居家驅蚊産品,驅蚊液便于攜帶适合戶外遊玩等,都是安全有效的。驅蚊産品的藥“量”并非越多越好,要做到安全和有效的平衡,過量的藥物除了可能危害人體健康之外,還有可能導緻蚊蟲抗藥性增加。
滅:
電蚊拍、滅蚊燈都是不錯的滅蚊神器。此外,蚊子的卵、幼蟲、蛹都生活在水中,防蚊滅蚊最重要也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避免積水和清理積水,消除蚊子孳生、繁殖的場所。
幾個小妙招
助您在夏日驅蚊防蚊
️
來源:東方網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天氣網
來源: 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