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社會的基本細胞
家,是夢想的啟航之地
典型,是标杆、是示範
一份銘記在心的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
能讓美德傳承、正氣遠揚
為弘揚家庭美德,倡導家庭和睦,凝聚道德力量,涵養時代新風,“福州婦聯”微信公衆号開設“幸福了 我的家”專欄。

今天的“幸福了·我的家”
福妞帶大家走進
福州市最美家庭
林強、江虹家庭
林強夫妻主動為鄰裡服務,檢查分類垃圾桶。
家
10月3日上午,家住晉安區新店鎮三盛國際公園的林強、江虹夫妻來到小區垃圾分類屋,為垃圾分類員送上水果等節日禮物。“我們2009年起就倡導垃圾分類,深知垃圾分類員的辛苦,每到節假日都會給他們送禮物。”林強說。這戶把環保理念根植于小區和工作崗位的家庭,今年獲評市“最美家庭”。
福州最早嘗試垃圾分類的小區是三盛果嶺。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曾被央媒報道,省裡也多次在此組織觀摩學習,而林強當時是該小區的物業項目經理,全程參與和推動了這個小區的垃圾分類項目立項。
“為什麼那麼早就想到要在小區搞垃圾分類?”林強說,物業就是和居民生活打交道的工作,日常工作中,他發現幹濕不分的垃圾不僅造成環衛車輛“滴灑漏”,影響小區和街道的保潔,而且垃圾滲濾液也對土壤造成嚴重影響。
2019年,林強成為我省首批垃圾分類講師團成員,至今已到多所中學宣講。“我是屏東中學和十一中的校外輔導員,我喜歡給孩子們講課,實踐證明‘小手拉大手’是推廣垃圾分類的有效做法。是以這些年我也在公司負責管理的數十個小區中開展了多場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活動。”
林強和妻子還在自家樓道電梯口設定了四隻顔色不同的垃圾分類桶,為鄰裡服務。桶邊的牆上,還用紅紙寫着“保潔阿姨您辛苦了,這裡擺放的‘可回收物’,您可以随時取走,感謝您讓垃圾有價值。”江虹說,看到小區保潔阿姨開心地取走可回收垃圾,他們也很高興。
據了解,孩子林雨銳也是環保小志願者,如今是高三學生的他參與環保志願服務已有近10年,各類公益活動參加了二三十場。“叫他去買菜,他會選容易降解的,過度包裝的東西他不會買。在小區看到有人亂扔垃圾,他會站出來制止。”林強說,環保理念對孩子的正向影響巨大,作為父母很是欣慰。
為林強、江虹家庭
比心
的同時
請大家還要繼續關注
"幸福了 我的家"欄目哦~
(綜合:福州日報、市婦聯家兒部)
海峽教育報出品
編輯:黃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