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欄目是為了你們更好了解一周北美院線新片的情況。從媒體評價和票房等方面為一周北美新片做個小整理。希望能對你們之後的觀影有所指引。新片的劇情簡介以及北美短評仍來自@constancy好小氣 同學,非常感謝她的辛苦整理。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 (2015)

導演: 喬治·米勒
編劇: 喬治·米勒 / Brendan McCarthy / Nick Lathouris
主演: 湯姆·哈迪 / 查理茲·塞隆 / 佐伊·克羅維茲 /尼古拉斯·霍爾特 / 羅茜·漢丁頓-惠特莉
類型: 動作 / 驚悚 / 冒險
制片國家/地區: 澳洲 /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5-05-15(美國) / 2015-05-14(澳洲)
片長: 120分鐘
北美首周票房:4444萬
簡介:導演喬治米勒重裝上陣,拍攝了這部後災難時期的動作冒險片《狂暴之路》,成為《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第四部影片。在一個荒涼的,人性早已泯滅的沙漠之中,有兩位反叛者身負重建立立世界秩序的重任:Max(湯姆·哈迪飾),一個少言寡語,永遠行動先行的男人;和Furiosa(查理茲·塞隆飾),一個同樣用行動說話,想要回到童年故土的女人。
這部影片口碑完全爆炸了。基本看過的朋友都一路叫好,而且,媒體評價也是好得無法直視。爛番茄200多個媒體評價,98%的新鮮度,8.7分。IMDb8.8分,擠進了Top250,排第23名。作為一部熱血娛樂片,能達到這麼好得評價,也實在讓人激動。極有可能,這也是這個暑期檔最值得關注的一部大片了。雖然《複仇者聯盟2》的票房一路看漲,但是真正的口碑王,其實是這一部。據說,這幾本就是一部酷炫爽燃的片子,我也非常期待啊!
然後,還是看一下更多媒體評價吧。
【正面評價】
“盡管全片充滿着極為吵鬧的戰鬥場面和各種各樣的大爆炸,所有的一切都合情合理。導演米勒先生親身示範着什麼才叫做優秀的動作電影:不僅僅有關技術、場面等一切的實體因素,它還和道德緊緊相關。萬事皆有因果,導演做出怎樣的選擇,影片就會呈現怎樣的結果。”(A.O. Scott, 紐約時報)
“一部荒誕的、如同歌劇般的動作電影。《狂暴之路》讓《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前幾部電影在對比之下黯然失色。”(Cary Darling, Fort Worth Star-Telegram/DFW.com)
“《狂暴之路》的節奏從頭至尾都異常讓人興奮,影片中的特技呈現更是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這般的撞車場景,如此這般的爆炸,如此這般的漫天飛舞的人體!湯姆哈迪的演技更是精妙絕倫,他塑造的角色克制卻又堅定;塞隆塑造的Furiosa同樣令人印象深刻。”(Soren Anderson, Seattle Times)
“那些所有的令人震驚的動作場景,其實都代表着《狂暴之路》最終極的溫柔。這部電影将這樣的溫柔包裹在近年來最為史詩級别的華麗動作場景之中。《狂暴之路》足以重新整理你的電影信仰。”(Ty Burr, Boston Globe)
“在導演喬治米勒給了我們《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第一部影片後的三十年,他重新回到了他的那個後災難時期的世界,并且創造出了這部出類拔萃的、無畏的、像詩歌一般的傑作,它一定會成為現代電影的一部經典。”(Lindsey Bahr, Associated Press)
“導演喬治米勒不僅僅為《瘋狂的麥克斯》系列,而是為整個動作電影流派注入了全新的生命。”(Randy Myers, San Jose Mercury News)
“故事的一些小瑕疵——譬如有意無意擺出的政治姿态,過多的缺乏靈魂的無關人物設定——根本不足以和亨利米勒在這部電影中展示出來的那些優點有絲毫的抗衡:譬如那噩夢般的特效和視覺效果,導演對于各部分的輕松掌控,和無懈可擊的影片節奏感。”(Stephen Whitty, Newark Star-Ledger)
“距離我們上一次拜訪亨利米勒先生那烈日下的後災難時期的廢墟已經三十年了,但是一句‘等待是值得的’根本不足以形容我看完這部猛烈的、毫不拘束的、極具娛樂性的B級片《狂暴之路》之後的感受。”(Justin Chang, Variety)
“這部令人驚歎的續集(神奇地)沒有被湯姆哈迪掌控全片,當然他的表演也非常不錯。這次的掌控者,是查理茲塞隆。”(Lou Lumenick, New York Post)
“如果你已經是導演亨利米勒的崇拜者了,那你就做好這次刺激重逢的準備吧。如果你還不了解這位國際大師,那你就準備迎接這第一次的超水準‘佳肴’吧。”(Colin Covert,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太太瘋狂了(但是是好的那一種!),那個曾經說過‘永遠不會太多’的人一定給喬治米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演以這句俗語為起點,點火,爆炸,起飛!”(Bill Goodykoontz, Arizona Republic)
完美音調2 Pitch Perfect 2
導演: 伊麗莎白·班克斯
編劇: 凱·加農
主演: 伊麗莎白·班克斯 / 安娜·肯德裡克 / 海莉·斯坦菲爾德 / 凱特蕾·薩加爾 / 布蘭特妮·斯諾
類型: 喜劇 / 音樂
制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15-05-15(美國)
片長: 115分鐘
北美首周票房:7030萬
簡介:搞砸了一次在林肯中心的重要表演之後,巴頓大學的阿卡貝拉人聲合唱團參加了一次國際性的,從來沒有來自美國的隊伍勝出過的比賽。這場比賽的結果關系到他們能否重新獲得失去的聲望和再次演出的機會。
第一回影很多人都看過吧,這一回在北美的票房成績同樣非常不錯,且成為上周北美的票房冠軍。爛番茄69%的新鮮度,6.1分。隻能說還好吧。更多,可以看下相關評論
“非常古怪,但又非常甜蜜和溫馨。”(Cath Clarke, Time Out)
“令人印象深刻的導演處女作。導演将亂糟糟的人物和情節處理得幾乎完美,非常泰然自若。”(Betsy Sharkey, Los Angeles Times)
“情節上的緊湊和偶爾的雜亂并沒有掩蓋住電影想表達的核心内容,而這核心的内容大概是共處的愉悅和一群即将步入成人世界的女孩所共有的小小焦慮吧。”(A.O. Scott, 紐約時報)
“演員出身的導演Elizabeth Banks為我們呈現了一部比第一部内容更加豐富的續集,但和第一部同樣極富感染力。”(Tom Russo, Boston Globe)
“不見得一定比第一部好,但一定比第一部更好笑。”(Stephanie Merry, Washington Post)
【負面評價】
“很多時候影片裡抛出的笑話一點也不好笑,而導演的應對方式永遠都是:那就再來一首歌吧!”(Bruce Demara, Toronto Star)
“完全沒有任何驚喜可言。”(Wesley Morris, Grantland)
“對于本系列的死忠粉絲來說,這部續集并沒有太差或者讓人感到被冒犯。但我發誓在某一個party的鏡頭中,我看到女主角Kendrick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一個呵欠。”(Michael Phillips, Chicago Tribune)
善意殺戮 Good Kill
導演: 安德魯·尼科爾
編劇: 安德魯·尼科爾
主演: 詹紐瑞·瓊斯 / 佐伊·克羅維茲 / 伊桑·霍克 /傑克·阿貝爾 / 布魯斯·格林伍德
類型: 驚悚
上映日期: 2014-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15-05-15(美國)
片長: 100分鐘
簡介:一位來自拉斯維加斯的前戰鬥機飛行員轉行成為無人機操控員,每天通過遠距離遙控無人機與塔利班戰鬥,每日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工作之後他便會回到妻子和孩子所在的近郊的家中。可是這位無人機飛行員卻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份工作是否符合倫理,他是在消滅,還是創造更多恐怖分子?他是在打一場永遠不會終結的戰争麼?
安德魯·尼克爾和伊桑·霍克合作的新片,曾入圍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不過評價好像一般,爛番茄73%的新鮮度,6.4分。更多評價往下看:
“導演在營造‘自我厭惡感’的方面做得很好,不僅僅是無人機操縱者的自我厭惡,還有觀看整個過程的觀衆們的。”(Glenn Whipp,洛杉矶時報)
“整部片的畫面安靜,緊張,激發人們的思考。”(Stephanie Zacharek, Village Voice)
“遊戲玩家們會成為未來的戰争無人機操控員麼?通過動動指尖就能遙控死亡,死亡還會給我們帶來原先的那種刺痛麼?導演這樣類似的推測在影片中無處不見。他說的太多,也把觀衆逼得很緊。他是在譴責男主角還是想要繼續克隆這樣的人?作為觀衆的你你來自己做出判斷吧。”(Peter Travers,滾石雜志)
“遠比很多的驚悚片都激烈和混亂多了。”(Joe Neumaier, New York Daily News)
“台詞太過吃重,削弱了真正的劇情發展。”(A.A. Dowd, AV Club)
“《善意殺戮》是個半吊子,而且具有救贖意味的結尾還是打了虛僞的安全牌,沒意思。”(Brad Wheeler, Globe and Mail)
本周新片前瞻
這一周北美最熱的影片一定是這部,《明日世界》
另外,還有一部恐怖片,《鬼驅人》
這裡是:桃桃淘電影,微信号:ttfilm
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志,每天與您分享與電影的一切。
投稿、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
或加我私人微信服務号:taotao1895